APP下载

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2-08-15刘冬芳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思政

唐 亮 刘冬芳 唐 琳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沧州 061001)

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唐 亮 刘冬芳 唐 琳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沧州 061001)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道德状况不容乐观,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用全局的要求来审视德育,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德育,用改革精神推动德育,不断更新观念,探索有效对策,以期使高校德育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进一步开创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普通高校;德育工作;对策研究

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高校所培养的学生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高低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国与国之间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空前紧密。全球化使国际社会交往日益频繁,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观念更新不断加强。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适应大学生思想变化和内在需求,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审慎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充分认识加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重大意义

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使中外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必然对学生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引起了生产力的重大变化,特别是随着国际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传媒的发展,使各种信息大量涌入,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增加了学生辨别是非的难度。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使经济成分、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形式多样化。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念教育武装学生;如何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国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传统,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何培养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2. 明确加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原则、目标和内容

2.1 加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原则。一是坚持方向性原则。德育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育人为本的原则。德育工作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发展,把育人作为根本任务。三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德育工作必须联系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特点,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广泛性与层次性相结合,注重教育实效。四是整体性原则。德育工作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德育体系,总体考虑发挥各种教育渠道、教育资源的德育功能,注意教育与管理、服务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德育合力,真正做到全面育人。五是特色性原则。德育工作必须立足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探索和实践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模式。

2.2 加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要求是:在思想上,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实质,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树立国家利益至上、在集体中求得发展、诚信受益的基本价值观念;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自觉承担历史和社会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在政治上,拥护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和弘扬民族精神,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在道德上,努力达到谦虚谨慎、乐于助人、尊敬师长、礼貌待人、艰苦朴素等现代社会公德的要求;树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努力为人民服务,反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勤于参加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忠于职守;严格遵守校规、校纪,维护校园安全和秩序。在能力上,养成较强的分析能力、辨别能力、自律能力、协作能力、处事能力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应对危机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

3.积极采取多种举措加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

3.1 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充分发挥思政课主课堂、主渠道作用,不断丰富和拓展教育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大力推行实施思政课“一把手工程”,坚持党委书记、校长带头上思政课制度,并实行书记、校长随机听课制度。积极实施丰富教育内容的教改工程,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意识和国情省情等等教育融入思政课,并充分挖掘校内外德育资源,通过开设必修课、限选课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和实践。建立学校思政课质量监控机制,实行思政部领导向书记校长定期汇报制度,指导和推动思想政治课的建设。着力加强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师生比1:300逐步配齐“两课”教师,创造条件支持“两课”教师进修、培训和社会实践,开展思政课领军人才和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深入开展思政课教学竞赛、集体备课、教案评比、“精彩一课”等教学科研活动,进一步活跃教研气氛,开阔教师视野。

3.2 提升平台建设质量,拓展和优化德育工作空间和环境。建立健全网络思政工作体系,发挥校园网站的作用,用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占领主阵地。建立网络信息员队伍,防止有害信息、网络文化的影响,净化网络文化,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建立网上业余党校、团校,建立党建栏目,及时准确地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各类学习材料、群团组织活动在网上进行宣传,为各级党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指导和帮助。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建设,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互动。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大力加强心理咨询中心建设,配齐、配强心理咨询员队伍,构建校、系、班三级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体系,认真做好心理咨询建档立案、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打牢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积极拓宽信息渠道和研究平台。建立信息员队伍,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针对问题及时改进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优秀案例评选,打造高级论坛,聘请专家学者、政府部门领导到学校作报告和讲座,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3 提升活动品牌质量,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内涵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学风、班风为核心,以每年重大节日、纪念日为主要载体,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主题教育,依托各级团学组织和各类学生社团的力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课余文化活动,提升每项活动的质量、品味和影响力。注重在活动中突出政治性和增加科技含量与艺术水准,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项活动之中。要充分利用板报、专栏、广播、报刊、讲台等宣传舆论阵地,创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用摄影、书画、诗歌、电影、文艺晚会、体育比赛,特别是体育节、科技节、文艺节等文艺体育形式创造健康、活跃、高雅的文体气氛;举办学术讲座、组织科技竞赛,创造浓厚的学习风气;搞好卫生,保持清洁,维护秩序,创造一种清新的育人环境。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注意多为学生开设一些文学、艺术等方面的选修课,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要积极支持学生的社团活动,为学生社团提供必要的活动经费和场地。还要注意把社会上高格调、高品位、高层次的文化艺术引入校园,提高校园文化的整体水平。

刘冬芳,(1980—),硕士,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政工师。唐 亮,(1980—),硕士,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团委副书记 。唐 琳,(1983—), 学士,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宣统部科员。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思政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思政课“需求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