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2012-08-15杨建秋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石家庄市石家庄造林

杨建秋

(石家庄市林业局 河北石家庄 050071)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杨建秋

(石家庄市林业局 河北石家庄 050071)

当前,生态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关心的主题,建设森林城市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新潮流。石家庄市作为全国最年轻的省会城市,市委、市政府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宜居、绿色省会的高度,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2010年提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奋斗目标,努力实现“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一、夯实基础,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造条件

石家庄是河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京南第一省会城市,现辖24个县(市)区,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石家庄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河北省乃至首都生态环境质量。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坚持把造林绿化工作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幸福石家庄的基础工程,做为增强城市竞争力、推动城市科学发展的头等大事,致力于构建生态宜居城市、提升人居品位,始终坚持“大工程、大投入,带动造林绿化大发展”的战略思路,坚持不懈,持续实施了一系列林业生态重点工程。

在城区绿化中,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理念,以乔木为主,乔灌花草相结合,高起点、高标准进行了街道、公园广场、单位庭院小区的绿化。还实施了二环路、三环路绿化、环城水系绿化建设等生态工程。在农村绿化方面实施了国家退耕还林、太行山绿化、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和我市“5528绿化”、绿色通道、万树进村、“双百万亩”封山育林等生态项目,林业工作长足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截止2011年底,石家庄市有林地面积达到670万亩,森林覆盖率已达到30.6%、主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7%、绿地率41.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5m2,以上四项重要指标已超过国家森林城市标准。我市全市适龄公民义务植树的尽责率达到86%以上,高速公路、国省干道绿化率达到80%以上,一河两环水系初步形成,空气质量、水质环境进一步提升,环城防护林带正在抓紧建设中。我市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先进集体、全国太行山绿化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二、再掀高潮,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面决战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石家庄市生态环境,打造绿色省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幸福石家庄打下坚实基础,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八次党代会张庆黎书记提出的建议环省生态林带要求,号召全市人民开展全市大造林,组织绿化大会战。投资5亿多元,启动了一大批城乡绿化工程。

(一)主城区绿化

对城区街道和二环路的行道树、隔离带、街旁绿地、街心公园等进行补植补种;对老旧小区和新建、改建单位,及时进行绿化美化,同时开展园林式单位和小区争创活动,开展创建省级、市级园林式单位活动;对环城水系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绿地植物配置;在京珠高速、京广铁路两侧建设60米宽、12公里景观绿化带。需增值各种乔木64万株、补充花灌木300万株、新建草坪和地被植物55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570万平方米,将建成省级园林式单位15个、小区5个,建成市级园林式单位40个。通过以上绿化建设,大大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水平。

(二)启动一大批环省会生态绿化工程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石家庄市生态环境,除抓好主城区绿化美化外,我市在城区周边启动了一大批环省会生态绿化工程。

西山生态观光园。位于槐安路西端的鹿泉市西山朝向市区山体及山前大道两侧,主要采用工程造林、义务植树、农民自建、封山育林四种造林模式建设,规划面积5万亩。目前已完成造林绿化3.7万亩,2012年计划完成造林0.8万亩。通过栽植油松、桧柏、五角枫、核桃、山桃、山杏等树种,建成春季山花烂漫、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郁郁葱葱的生态景观,为市民增添游览观光场所。

三环路绿化提档升级工程。三环路是石家庄主城区城市外围的一条主干道路。2010年,市政府实施了三环路防护带绿化工程,植树19万株,造树3402亩。为把三环路真正打造成环绕石家庄市区的生态大道,景观大道。确定在2010年三环路生态防护林建设基础上,对总长度78.8公里的三环路辅道两侧50米重要节点进行绿化美化、增植彩花、彩叶树种,提档升级,打造生态景观亮点,使三环路真正成为一道环绕省会主城区的生态屏障和景观大道。

滹沱河百里绿色长廊绿化工程。滹沱河位于石家庄市的北部,流经石家庄市域内的平山、灵寿、鹿泉、正定、无极、深泽等县市区,全长176公里。曾是历史上石家庄市的“母亲河”,被称为石家庄市文化发源地。但是,由于受多年来持续干旱、地下水位下降等气候影响,河道上游已形成断流,河床抬高,沿岸土地沙化严重。为从根本上改善滹沱河两岸生态环境,2012年市政府确定在原滹沱河(市区段)综合整治工程基础上,打造三百里绿色长廊及城市北部生态屏障。市区段滹沱河景观建设工程,将按水面、分年度逐步实施滹沱河景观工程,确保2013年底前全部完成市区段16公里景观建设和绿化任务,新建绿地面积1214.6万平方米,种植树木1000万株。在市区段以外的滹沱河两岸分别营造100米宽防风固沙及经济林带,计划造林2万亩,植树100万株。

西柏坡高速公路两侧山场绿化工程位于石家庄市区直达革命圣地西柏坡的高速公路两侧,主要在公路两侧50米之外山场进行绿化美化,高速公路总里程63公里(其中,涉及鹿泉段25公里、平山段38公里)。计划在公路两侧可视山体各营造50-200米宽生态及经济林带,造林约1万亩,植树80万株。

滹沱河城市森林公园。工程前身系原正定县滹沱河国有林场。规划面积1万亩,2012开工建设,在全部收回原林场对外租赁承包林地的基础上,先行启动5000亩建设任务,主要完成公园基础设施,主园、主区道路绿化等内容,植树约30万株;2013年完成公园主体工程建设并达到简易开放条件。公园建成后,将会成为我国北方城市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

绿色通道建设。工程主要是在主城区至环省城的正定、藁城、栾城、鹿泉等组团县(市)主干道两侧实施,主要涉及贯穿我市的京珠高速公路、307国道、308国道、中华大街北延两侧进行绿化和补植补造,连点成线、连线成网、连网成带,计划植树42万株,绿化总面积6000亩,形成绿化景观带。

三、多措并举,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提供保障

建设国家森林城市不仅符合我市的现实需要,更是顺应了世界生态建设的热潮。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立市,打造绿色省会、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举措。市委、市政府有决心、有信心带领全市人民,并通过不懈努力,把我市建成国家森林城市。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市政府成立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森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推进。各区、县和林业、城建、园林、水利、交通、规划、国土等市直有关部门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主体。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统筹指挥,明确职责,建立起“政府主导,群众参与,部门配合,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创建机制。市委、市政府将不断加大对各区、县和市直有关部门的督导、指导、检查力度,周密组织实施,科学安排调度,矢志不渝,集腋成裘,成其功业。

(二)广泛宣传,全面动员。

建设国家森林城市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力量的广泛参与。要切实做好群众的发动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加大宣传力度,采取灵活多样宣传方式,大造声势,营造更为浓郁的创森氛围。充分发挥《石家庄日报》、《燕赵晚报》、石家庄电视台等市级各主流媒体和机场、车站等处大型户外广告的作用,不惜占用黄金时段和黄金版面,拍摄专题片、安装大型展牌、建立创森网站、办创森主题知识竞赛、征文、书法、绘画、摄影比赛,和上街宣传、向群众发放宣传手册、钥匙链、挂历、背心、围裙等宣传品等多种宣传形式,宣传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对创森知识进行全面普及,不断加大市民知晓率和参与率,努力形成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全社会合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让森林城市建设理念深入人心,人人皆知,并成为科学的、自觉的、深刻的全民行动。

(三)多方投资、增加投入。

造林绿化是一项公益事业,各级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要积极探索新的绿化机制,本着省里争取、市里主导、县里配套的原则,多渠道筹集资金。在资金使用上要合理分配,突出重点,专款专用。重点地段适量倾斜,其他地段实行以奖代补。并通过项目招商引资、企业单位及个人自愿捐助等措施,面向全社会筹资,逐步建立起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

(四)协调联动、强化服务。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负其责,切实抓好本县(市)区、本系统的工作落实,确保按方案确定的内容、标准和时限要求,全部完成任务。各级绿化委员会要充分发挥统一领导城乡绿化的职能作用,加强对造林绿化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检查,及时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林业、城建、园林、交通、水利等部门要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上下一心,全市城乡绿化一盘棋,按时高质量完成绿化任务。

打造绿色省会,建设生态石家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是刚刚闭幕的中共石家庄市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幸福石家庄的重要内容,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全市上下将立即行动起来,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士气,迅速掀起植树造林新高潮、开创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新局面,为建设绿色、人文、宜居新石家庄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杨建秋,系中共石家庄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绿委办主任。

猜你喜欢

石家庄市石家庄造林
石家庄市井陉矿区贾庄村
石家庄市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石家庄市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梁丛
人民币缘何诞生在石家庄
石家庄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