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贝母品质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2012-08-15杨复森武卫红

药学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川贝母贝母光谱法

杨复森,武卫红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250002;2.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山东济南250002)

川贝母来源于百合科植物川贝母(卷叶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其中瓦布贝母和太白贝母为2010版《中国药典》新收载的植物来源,按照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川贝母临床用药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之功效,常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咳痰带血等症[1]。由于贝母属植物分布广泛,种间变异复杂且外形相似,给形态分类带来极大麻烦,而正品川贝母资源匮乏,价格昂贵,难以满足临床的需要,因而市场上伪品较多,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问题,常有价格低廉的平贝、东贝和珠贝等掺入川贝入药,光慈姑、唐菖蒲、丽江山慈菇等伪品充当川贝使用[2],造成川贝母药材市场严重混乱,可见,加强川贝母的质量控制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对中药材的品质研究出现了众多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中药材整体质量的评价提供了有力手段,本文就近年来对川贝母的定性定量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1 定性评价方法

1.1 传统鉴别法 贝母类药材及其混淆品、伪品在性状上的不同点,常作为他们种与种之间的鉴别依据,杨惠莲等[2~4]对贝母类药材及其伪品、混用品从性状、显微鉴别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为正确选用贝母类药材提供了参考。但由于川贝母植物来源品种多,仅四川省就有14种4变种[5],而且分布广泛,各地环境条件又有所不同,栽培技术产地加工方法也不一,导致不同产地川贝母的外观性状及质量都存在差异,增加了性状鉴别的难度,因而该鉴别方法需要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1.2 薄层色谱法 中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法是最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王曙等[6]以皂苷类成分为指标,成功应用薄层色谱法区别川贝母(卷叶贝母、梭砂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与其他贝母(伊贝母、浙贝母和平贝母),为川贝母的鉴别提供了依据。黄小鸥等[7]则以贝母甲素、贝母乙素和西贝碱为依据,建立了浙贝母、川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和伊贝母的薄层鉴别方法。陈杰等[8]以浙贝母碱和浙贝母次碱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准确区别了川贝母与东贝母。可见,根据贝母类药材所含化学成分的不同,薄层色谱法可作为川贝母定性鉴别的依据。

1.3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法具分离度高、重现性好等特点,一般常用于含量测定,但也可根据特征色谱峰和指纹图谱的异同进行定性分析。于海英等[9]采用三相静态萃取技术制备样品,对五种贝母(川贝、平贝、浙贝、伊贝、湖北贝母)的三个极性不同的萃取馏分分别进行HPLC测定,三个馏分的色谱图能够充分显示各种贝母的特征,进一步利用相似度值作为贝母药材鉴别和质量评价的依据。

1.4 热分析法 热分析法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精确记录待测物质理化性质与温度的关系,研究其受热过程所发生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该法简便快捷、结果直观,常用于形态相似中药材的鉴别,主要有差热分析法、热重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等。

程存贵等[10]采用差热分析法,分别就川贝母类(包括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及棱砂贝母)、伊贝母类(新疆贝母与伊犁贝母)、浙贝母类(大贝、珠贝、象贝、东贝)及不同贝母间(平贝、川贝、伊贝、浙贝、湖北贝母)、还有川贝母与伪品间(皖贝母、米贝母、彭泽贝母、一轮贝母、土贝母、老鸦瓣)、不同产地的一轮贝母的差热图谱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同是贝母类药材,其差热图谱曲线不同,而与伪品之间的区别更大,以此作为不同来源不同品种贝母类药材的鉴别依据。王书军等[11]采用热重/差热分析方法对9种贝母类中药材粉末的热重/差热图谱进行分析,发现贝母类药材由于来源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差异,热分析图谱之间差异较大。该作者还运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9种贝母中淀粉的凝胶化性质进行研究[12],通过比较发现,浙贝和湖北贝母较为接近,青贝、松贝和炉贝较为接近,岷贝却与前三者差别明显,而新疆贝母和伊犁贝母存在明显的差异,以此对贝母类中药材进行分类和鉴别。

1.5 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利用中药材中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峰作为定性分析的依据,王波等[13]利用红外光谱法从光谱图中找出青贝、松贝、炉贝、平贝、东贝、浙贝的差异,吸收峰中最大差异是由饱和碳氢键在2 000~500 cm-1区域的不对称伸缩振动产生,得出青贝、松贝、炉贝峰型一致,各类贝母红外图谱差异较大。周群等[14]采用红外光谱法和二维相关红外分析技术分析鉴别了川贝、平贝、浙贝和伊贝,可依据各种贝母化学成分的差异及热微扰所引起药用植物结构变化的规律进行区分和鉴别。程存归等[15]则利用傅里叶变换光谱法(FT-IR法)直接鉴别分析川贝、珠贝和小东贝,其红外光谱差别较大,认为可以采用FTIR法测定同属不同种的川贝母、浙贝母和东贝母。

1.6 近红外光谱法 近红外光谱法(NIR)是近年来发展迅速,备受世界各国广为关注的一种分析方法。高越等[16]对炉贝、松贝、青贝、浙贝、伊贝、平贝、东贝及湖北贝母等10种贝母药材,进行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扫描并采用聚类分析、褶合变换-可视化-相似系数分析等方法进行药材鉴别,结果显示平贝、伊贝与川贝更相似,而湖北贝母与浙贝更相似,这与现代药理研究的结果也基本一致。邓波等[17]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选取不同范围内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对川贝、浙贝及平贝共48个样品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该法可以较好地表征样品的类别关系,能够用于贝母类药材的鉴别。胡钢亮等[18]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建立了快速检测川贝母中浙贝母掺入量的新方法,结果准确可靠,RSD为 0.81%。

1.7 其他方法 除上述方法外,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技术、生物技术等方法也在川贝母的品质分析中得到初步应用。王书军等[19]采用X衍射分析技术测定川贝、浙贝、平贝、伊贝和湖北贝母的衍射图谱,结果显示五种贝母的淀粉类型和结晶度存在差异,有效地区分了五种贝母类药材。韩凤梅等[20]应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特征图谱的方法对川贝、浙贝、平贝、伊贝与湖北贝母5种贝母中的生物碱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5种贝母对照药材的总生物碱提取液的一级电喷雾质谱图谱中,主要分子离子峰基本相同,但因贝母种类不同其相对丰度差异较大,可借此区分不同贝母类药材。李玉锋等[21]从生物技术的角度运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分析8种贝母的基因组DNA多态性并构建树状聚类图,结果表明相同产地的川贝亲缘关系最近,瓦布贝母、浓蜜贝母也与川贝较近,但不同产地的浙贝、平贝、伊贝与川贝的遗传距离较远,得出地理分布距离越小,贝母的遗传差异越小,反之越大的结论。

2 定量评价方法

一般认为川贝母化学成分主要为生物碱部分和非生物碱部分,其中生物碱部分是其主要检测指标成分,据报道非生物碱部分核苷、皂苷等水溶性成分也与川贝的临床作用有关[22],但近年来对非生物碱部分的定量分析研究很少,2010版《中国药典》中对川贝的定量分析依然是测定总生物碱含量[1]。目前对川贝母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两相滴定法、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2.1 两相滴定法 马利琼等[23]采用两相滴定法测定了17个不同产地的川贝母、暗紫贝母、棱砂贝母和甘肃贝母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其中川贝母含量较高,暗紫贝母偏低,为川贝母的含量限定提供了参考;王曙等[24]则利用该法比较了川贝与浙贝、伊贝、平贝在总生物碱含量上的差异;杜建红等[25]用该法测定了瓦布贝母的野生松贝及家种松贝、家种青贝中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表明家种品高于野生品。但由于滴定法干扰因素较多,现较少应用于川贝母的含量测定中。

2.2 酸性染料比色法 酸性染料比色法是测定生物碱类成分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川贝母测定总生物碱的法定方法。基本原理是生物碱阳离子与酸性燃料形成的阴离子定量结合成络合物,用有机溶剂提取后,在一定的波长下测其吸收度,由此计算生物碱的含量。上官一平[26,27]等基于溴甲酚绿与贝母素甲能够定量结合,探索建立了川贝母中贝母甲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准确、快速。

2.3 高效液相色谱法 刘晶等[28]以贝母辛为评价指标运用HPLC法测定了其在2010版《中国药典》新收载的太白贝母和瓦布贝母中的含量,结果显示所测含量均高于曾报道过的其他基源的川贝母含量,成功评价了川贝母新资源指标成分的含量。余华等[29]根据33批不同产地或来源的川贝中贝母辛的含量结果,确定贝母辛的含量限度,并建立了川贝母中贝母辛的定量分析方法,可以更为科学地反映川贝母的内在质量。

3 综合评价方法—指纹图谱法

中药指纹图谱是被国内外广泛接受的中药品质评价模式,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在评价中药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上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不仅可以通过指纹图谱的特征性有效地鉴别样品的真伪,而且可以通过特征峰的面积和比例控制样品的质量。

王聪[30]等为了比较8种植物来源贝母(包括川贝母、太白贝母,暗紫贝母、梭砂贝母、瓦布贝母、浙贝母、伊贝母和平贝母)的指纹特征,以西贝碱为对照品,研究了川贝母的HPLC指纹图谱,发现川贝母类及与其他贝母类指纹特征的区别,可以用于川贝母的理化鉴别。李斌[31]等建立了5种贝母(川贝、浙贝、伊贝、平贝、湖北贝母)的弱极性成分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6个共有指纹峰及各自的特有峰,由相似度值表明,5种贝母弱极性成分的指纹图谱存在一定的差异,为5种贝母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4 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川贝母的质量评价方法发展迅速,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对有效控制川贝母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各方法均有其不足之处,如传统定性鉴别法主观性较强且对操作人员的实践经验要求较高;热分析法的影响因素多、对仪器的要求较高;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仪器尚未普及、植物中的淀粉等成分的结晶度低干扰大;RAPD技术优势明显,但重现性不好、费用较高;红外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预处理工作烦琐,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比色法中显色液的PH值对结果影响大,且酸性染料对样品的前处理要求高;而中药指纹图谱的重现性是一直制约其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因此,建立一种能够快速便捷并从整体上反映川贝母质量的品质评价方法,对于川贝母及其他中药材的质量保证以及在流通领域中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均有重大意义,近红外光谱技术显现出明显的优势,有利于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实现。

另外,目前对川贝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物碱部分,而其水溶性成分腺苷的研究甚少,川贝母的传统用法是水煎,所以对水溶性成分的评价研究应具有一定的意义。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姜碧清.川贝母及其类似品、混淆品、伪品的性状鉴别特征[J].中国药业,2010,19(14):73.

[3]何先元.贝母类药材资源分布及性状特点研究[J].中国药房,2009,20(6):479 -480.

[4]杨惠莲,吴佳.法定标准收载贝母类药材及其常见伪品概述[A].2008年成渝药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622-624.

[5]阎博华,丁红,丰芬,等.不同基源川贝母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2010,28(5):48 -50.

[6]王曙,徐小平,谭昌勇,等.川贝母与其它贝母的薄层色谱鉴别[J].华西药学杂志,2002,17:(3)219 -221.

[7]黄小鸥,莫可丰,何报作,等.5种贝母类药材的定性鉴别[J].中国药房,2009,20(21):1654 -1656.

[8]陈杰,吕银姣.川贝母及其混淆品东贝母的鉴别[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9):807.

[9]于海英,程秀民,王晓坤,等 三相静态萃取HPLC鉴别五种贝母的研究[J].中药材,2008,3l(2):210-213.

[10]程存归,刘幸海.差热分析法鉴定贝母类中药材的研究[J].中草药,2004,35(2):96 -98.

[11]王书军,高文远,陈海霞,等.热分析(TG,DTA)方法在鉴别贝母类中药材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4):296-299.

[12]王书军,高文远,于璟琳,等.淀粉的热性质在贝母类药材鉴别和分类中的应用[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21):1617-1619.

[13]王波,谭睿,陈士林.红外光谱法快速鉴别川贝及其混淆品[J].中药材,2003,26(12):864 -865.

[14]周群,汤俊明,秦竹,等.贝母类药材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法鉴别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集,2002:69 -70.

[15]程存归,郭水良,陈宗良.FTIR直接测定法对川贝母和珠贝、小东贝的区别鉴定[J].中草药,2002,33(3):72-74.

[16]高越,柴逸峰,吴玉田.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鉴别贝母药材的研究[J].中成药,2005,27(12):80 -83.

[17]邓波,周玉荣,刘志宏,等.FT-NIR与主成分分析在中药贝母鉴别和聚类中的应用研究[J].光谱实验室,2006,23(5):1103 -1106.

[18]胡钢亮,陈瑞珍,程柯,等.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快速检测川贝母中浙贝母的掺入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5,25(2):150-152.

[19]王书军,高文远,于九皋,等.淀粉的X射线衍射在鉴别贝母类中药材中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1):805-807.

[20]韩凤梅,王新立,蔡敏,等.5种贝母药材的电喷雾离子阱质谱特征图谱研究[J].中草药,2005,36(7):114-116.

[21]李玉锋,唐琳,陈放.8种贝母的 RAPD分析[J].中成药,2006,28(10):1528 -1529.

[22]黄丽晶,高文远,李霞,等.平贝母水提物抗炎作用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9,26(6):495 -496.

[23]马利琼,王晓铭,王化远.17个不同产地的川贝母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J].华西药学杂志,2001,16(1):60-61.

[24]王曙,徐小平,李涛.川贝母与其他贝母类药材总生物碱和总皂苷的含量测定与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5):25 -27.

[25]杜建红,王艳丽,姜玉,等.瓦布贝母的生物碱成分分析[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2,18(1):29 -30,33.

[26]上官一平,傅静芝.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川贝母中贝母素甲含量[J].中南药学,2006,4(2):130-131.

[27]彭仕梅,高明远.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川贝母中贝母素甲的含量[J].中国药事,2006,20(11):687 -688.

[28]刘晶,王曙,辛贵忠,等.HPLC-ELSD测定太白贝母和瓦布贝母中贝母辛的含量[J].中国药学杂志,2010,45(13):1032-1034.

[29]余华,姜艳,李萍,等.中药川贝母定量分析方法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8):572 -575.

[30]王聪,王曙,马静.川贝母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10,25(1):61 -63.

[31]李斌,于海英,程秀民,等.5种贝母的弱极性成分HPLC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8):54-57.

猜你喜欢

川贝母贝母光谱法
川贝母栽培及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不同产地的贝母中主要生物碱的含量比较及其毒性评价
川贝蜂蜜粥可清肺化痰
攀西地区川贝母引种试验
中药止咳有川贝母
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饲料中砷的形态
超声提取—三氯化钛还原一原子荧光光谱法对土壤样品中不同价态碲的测定
止咳化痰药膳
贝母素乙对放射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的影响
有机氯农药与肿瘤相关基因DNA间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