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阳光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2012-08-15黄玉宁

运动 2012年13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素质阳光

黄玉宁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广西 南宁 530023)

浅析阳光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黄玉宁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广西 南宁 530023)

本文从我国常规体育教学的不足谈起,论述了阳光体育教学模式的内涵和优势以及实施阳光体育的意义和价值,希望对我国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阳光体育;教学模式;意义

1 常规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1 陈旧的教学模式,缺少师生互动

常规的体育教学模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同时阻碍着学生素质的提高。目前的教学方式大多还是采用古老的“老师说,学生听”的方式。教师和学生的几乎没有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独立性和探索性。而体育设施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的活动能力,阻碍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

1.2 重视应试教育,忽略素质培养

在教学考核上多数以理论成绩或是单项技能得分为基础,轻视对学生的体育能力的培养。很多学校的应试教育中,学生的体育考试成绩决定了他们是否能顺利的拿到毕业证,这就使学生们重视体育考试的分数,而不是自己学到的体育知识或是体育技能。教师们在日常授课中也注重考试内容的讲解,这往往导致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发生。学生理论成绩不高,但动手能力不强,身心素质都不能得到长足发展。

1.3 师资力量不足,制约教学水平的提高

如今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报考体育院校的人数日益增大,师资力量往往就捉襟见肘了。一个专业的体育教师可能要身兼几门体育项目的教学课程,导致老师的容易出现疲劳的状态,这样不佳的生理和精神状态,可能使教师缺乏上课的积极性以及创新性,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也阻碍了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

2 阳光体育教学模式的内涵和优势

2.1 阳光体育的内涵

任何体育项目都是以“运动”为基础,而这种运动,不是随机产生的,也不是毫无目的机械运动,而是在人类大脑的支配下,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世界上任何体育项目都不能脱离运动,而阳光体育的本质是基于基础运动的一项教学方式。从“阳光体育运动”的组成来看,它分为客观和主观2个部分:客观部分包括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所需要的各种体育器材,体育场地以及体育相关教育人员等;而主观部分则是比较抽象的,主要包括阳光体育运动实行所需要的一系列的体育意识、规章制度等。

从以上的叙述我们可以得知,阳光体育运动有3个基本的特征:首先,阳光体育运动是以训练身体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为基础。其次,阳光体育运动不仅是为了让体质得到增强,同时也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再次,阳光体育运动能够做到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打破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可以给“阳光体育运动”下一个简单的定义:阳光体育运动是针对体质逐渐低下的学生群开展的一系列的基础运动的练习项目,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终身体育的最终目标。

2.2 阳光体育的优势

2.2.1 阳光体育强调学生主动精神 在以往陈旧的教学方式中,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工具,大多数自由的意识被压制住,久而久之,学生对被动接受知识形成了习惯,逐渐失去了对新事物的求知欲和创新欲。

而阳光体育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基础,这种教育方式弘扬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它要求学生做知识的主人,培养学生们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从而是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全方面人才。

2.2.2 阳光体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阳光体育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阳光体育教学是一种“以全面为本”的教学模式,是现在体育教育中倍受推崇的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一种,它不止注重学生的课本知识的教授,更加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促使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学习潜力与身体潜能。体育课程由于脱离了教室和书本,在自由和快乐的环境中度过课堂时间,所以倍受学生的欢迎。但是,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只是带给了学生一时的快乐和尽兴,而没有真正让学生掌握运动的技能,特别是对于大部分没有体育特长、对体育没有兴趣的学生更是没有起到积极的培养和锻炼效果。所以,阳光体育教学必须采用“以全面为本”的理念,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上来,如设立运球、传球、垫球等小组球赛、竞技等项目,通过竞赛项目的胜利,从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与坚忍不拔的意志,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正视困难的勇气,提升综合素质。

2.2.3 阳光体育实现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新知识的出现,“终身体育”作为新出现的名词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而阳光体育教学始终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课程中体验到创新的快乐,将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有效地结合到一起,从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标,使体育能够可持续发展。体育理论是体育锻炼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生们掌握了丰富的体育知识,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后的训练当中,它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阳光体育教学针对了学生具体的情况,采取自学的方式,结合一些专项的讲座,让学生自愿参加,自主学习理论知识。这些体育理论是终身体育的保证。同时,为实现“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目标,阳光体育教学将体育课区分层次的类别,将体育课中基础练习课、专项提高课和成果测试分开进行。因为基础课技术简单,容易学习,每个学生只要努力达到的成果都相差不多,那样就调动不起高素质人才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一定水平的学生可分组进行单项专门的训练,做到因材施教、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够实现终身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 实行阳光体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3.1 增强了学生体质,提高了心理素质

在现今阶段,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大的意义,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生活的幸福,同时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水平,更重要的是还关系到未来国家的建设。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习惯了应试教育的学生们养成了喜欢静坐、爱上网、忽视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意识的培养更无从谈起。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各地学生由于体质健康状况欠佳而导致的运动猝死事件屡屡见诸报端。为了在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同时,确保全民身体素质的稳步提高,阳光体育教学势在必行。

阳光体育的主要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与求知性,充分塑造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自觉地进行一系列的体育运动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由于阳光体育教育采用的都是轻松、引导型的教育方式,因此学生们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充分享受课外体育运动的乐趣,使学校授课的过程中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以及互相尊重的良好氛围,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的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运动项目,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2 为终身体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阳光体育教学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就已经为学生们达成“终身体育”的目标奠定了基础。这种教学方式通过测验或是问卷调查等手段掌握学生的体育素质、兴趣爱好,然后通过这些因素进行重新编班,将一些素质水平相似,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们编在同一班,这样大大方便我们进行课程设置,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喜好或是针对他们某些项目的不足进行专门的教学训练。而在以往的体育课中,我们往往开设很多的训练项目,这给大部分身体素质比较低的同学造成了一定的负担,最后可能造成学生一样都不擅长的后果,而在阳光体育教学中,我们只开设专项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掌握的体育技能。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学会并掌握一种技能。同时,也可以变换自己所选修的体育项目,从而使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多掌握几项体育技能,达到培养学生体育乐趣的目的。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并且能自觉参与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调动了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在过去的体育教学课程中,主要以“跑、跳、掷”3大项为主。学生们已经厌倦了这种枯燥的授课内容以及授课方式。而阳光体育教学把音乐,美术等引入到体育课的授课过程中,既烘托了愉快的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阳光体育课中引入音乐后,在音符的影响下,同学们可以随着节奏完成身体的运动。比如,随着鼓点做一套韵律操,随着乐曲加进一些自己的手势,配以简单的舞步,便于发展学生的协调性,锻炼身体的柔韧性。更重要的是,轻松的音乐可以使人心情愉悦放松,也可以使课堂不再枯燥,使课程生动有趣。而在体育活动中引入美术,既培养了学生们动手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3.4 营造了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

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是发展校园文化、落实阳光体育教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增强学生们身心健康的需要。面对现今学生们的身体情况以及心理成熟度,阳光体育教育势在必行。而为了进一步深化阳光教育,必须首先完善体育课程。阳光体育教学对不同专业的特点设置了相应的运动项目,把所学的内容周围的环境以及校园内的体育文化紧密地结合到了一起,让学生们自主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科学健康的、终身体育锻炼的生活方式,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在阳光体育教学中,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就业方向和生理、心理特点,在课外参加相应的俱乐部,自主选择运动项目,加强训练。从而开展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逐渐形成了和谐的体育文化氛围,使学生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提高自身体质及健康水平,建立起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

4 小 结

虽然阳光体育教学在我国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但是我们很多学校对于阳光体育的认识和理解并不够,还需要体育教育工作者从根本上搞清楚“阳光体育”,深刻理解阳光体育的基本特征,建立全新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知识和设施的保障,从而使阳光体育教学发挥提高全民身心素质的重要作用,为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 黄祖林.从阳光体育的内涵与特征审视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9).

[2] 付太山.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策略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2).

[3] 刘海元,国英.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 ].体育学刊,2007(14).

[4] 徐昊,傅钢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地位及意义的再阐释[J ].山东体育科技,2009(6).

[5] 黄丹彤,刘晓星,练情情.“阳光体育”能改变多少现状[J ].教师博览,2007(8).

G807.0

A

1674-151X(2012)07-005-02

投稿日期:2012-03-28

黄玉宁(1964 ~),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素质阳光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体育运动
走,出发!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素质太差
走在阳光路上
呆呆和朵朵(13)
三月,乘着阳光出行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