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威廉·福克纳小说中的理想主义者

2012-08-15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213000

名作欣赏 2012年6期
关键词:艾萨克上海译文出版社福克纳

⊙张 鹏[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京 213000]

作 者:张 鹏,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以昆丁为代表的一系列形象①无疑是福克纳小说中最有深度的形象,克林斯·布鲁克斯曾经指出,“福克纳笔下大多数失败、被挫败的角色都或多或少是没有长大成熟的人”②。他们极少直接参与现实生活,其内部意识领域往往表现为各种原则交锋的战场,声音和对话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这类人物同作家本人的联系十分密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表现了福克纳在创作中逐步加深自我认识的过程。

首先,狂热的理想主义倾向是这类人物最本质的特征。相比参与现实生活来说,他们都更乐于在幻想中来重述老南方的浪漫故事。《八月之光》中的盖尔·海托华牧师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他“活了三十岁却似乎只生活过一天——这一天他的祖父坠马身亡”③。正如他的姓氏”Hightower”的意思一样,他将自己深锁在高塔之内。在这里,现实被排挤到了最边缘的位置,而幻想占据了舞台的中心。作家在描写这类人物的时候,会非常频繁地采用意识流手法来表现这一孤独状态,其用意一面是要使读者“沉浸”于作品中,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一面则希望通过这种艰深的行文为人物的内心和外部世界划清界限,进而说明他们的与世隔绝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自我封闭的结果。

狂热的理想主义为昆丁们带来两个特征,其一在于他们独特的言语:正如海托华的布道一样,所有这类人物都非常偏爱宏大叙事的表达手段。在这类人物登场初期,其个人理想同文过饰非的高调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用那一套言语所塑造的旧南方是个人理想的外部呈现,是对田园和秩序的梦想。理想主义注定会在现实面前被击得粉碎。昆丁们用言语编织的旧南方大大有别于真实情况——这一点福克纳不但清楚意识到了,而且还在行文中给出了诸多暗示:随着小说的展开,这些人物无一例外地都在自己的宏大叙事中发现了漏洞。随着理想世界的坍塌,昆丁们被迫去参与生活:这正是他们脱离孩童世界,走向成熟的关键性一步。徐丹在《倾空的器皿:成年仪式与欧美文学中的成长主题》里说,小说人物的成长过程始于分离,“身体走向外在的区域,心灵开创内在的空间”④。在福克纳这里,家园不再是一个空间上的概念,而是存在于记忆所不能触及的时间轴中。正因为如此,它才具备了足够的塑形空间。当事实破除了神话之后,旧南方就被果断抛弃了。与昆丁们挥手作别的不是传统,只是一种破灭了的幻想而已。

狂热的理想主义为昆丁们带来的第二个特征是对“永恒”的执著追求,时间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昆丁们苦苦追寻的目标是一种不能持久的极致体验,具体表现为一个最辉煌的时刻,就像海托华的祖父坠马身亡的那个瞬间一样。在《去吧,摩西》中,艾萨克为反驳麦卡斯林朗诵了《希腊古瓮颂》,其中有这样几句:“她不会老,虽然你不能如愿以偿,/你将永远爱下去,她也永远秀丽!”⑤昆丁们努力在幻想中抓住的,正是这种永恒的状态。在他们用言语建立起的理想国中,一切都是固定不变的。即便后来旧南方的高大形象在事实面前轰然倒塌,这种对永恒性的追求仍然存在:在《喧哗与骚动》中,昆丁就将目标转移到了凯蒂的贞洁和家族的荣誉上。他向康普生先生承认自己与凯蒂通奸这一行为的动机表现在下面这段话里:“到那时你只有我一个人只有我一个人到那时我们两人将置身在纯洁的火焰之外的扎人的恐怖之中。”⑥昆丁最后似乎达到了目的,他消灭了自己的肉体,用意识建造了一个地狱,其中只有他和凯蒂,“你将永远爱下去,她也永远秀丽!”但事实是,历史时间主宰了现实世界,并且开始侵入昆丁们的理想田园:时代依旧在变迁之中,整个道德秩序在不断沦落,再光辉灿烂的事物都免不了暗淡褪色的结局。更可悲的是,昆丁们在追求“永恒”的过程中逐步加深了对于自我的认识。最后,他们竟然发现自己的内心深处已是一片荒芜,内在的价值追求反而被宏大叙事的洪流给消解掉了,那些恢弘的建构最后都只成了架空的大话而已。对昆丁来说,所有的意义都是从记忆中提炼出来的,而他自己的身体,则只是“一座空荡荡的厅堂,回响着铿锵的战败者的名姓”⑦。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情绪会渐渐消退,“直到你开始相信即使她也是不大值得为之感到失望的”⑧,为了避免这种虚无主义的结局,昆丁最终选择了自杀。达尔、盖尔·海托华、艾萨克最后也都在得出这样的认识之后象征性地走向了死亡。

其次,所有这些理想主义者的成长和挣扎都发生在自身的意识领域里面,其成长过程往往与听觉关系密切。这在作品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声音在小说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卡尔·岑德尔(Karl F.Zender)的论文(Faulkner and the Power of Sound)《福克纳和声音的力量》⑨就此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他认为随着小说人物对于“暂时性”理解的逐步加深,福克纳小说中的声音由一开始“和解的讯号”逐渐转变成人物私人意识领域遭到侵犯的标志。在《喧哗与骚动》的昆丁部分,一共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来自他童年记忆里的南方故土;另一种则是北方城市里工业化的声音。这两种声音分别起到了上述的两种作用。

黑人路易斯的声音在小说中出现的时候,昆丁正回忆到凯蒂决定嫁给赫伯特·海德的事件上。这一事件不仅是凯蒂生涯中的又一次堕落,也意味着她将从此远离昆丁的世界:对昆丁来说,凯蒂的进一步堕落和离去无疑意味着第二道防线的崩溃,势必会将他更进一步地深锁在自我的高塔之中。福克纳在对这一事件的回忆中有意插入了有关路易斯的故事,尤其在最后还特地描写了他呼唤猎犬进屋时长长的呼喊声。这一声音在小说里起到了缓和作用,使读者乃至昆丁本人暂时地从凯蒂进一步堕落所带来的思想重负中解脱了出来。同时,路易斯的声音也是代表了自然的声音,与迫使凯蒂不断堕落下去的现代风尚相对立。昆丁在意识流中也言明了这种对立关系:“一只狗的吠声倒比火车的声音传得更远,至少在黑暗中是这样。”⑩昆丁世界里的另一种声音来自北方工业文明的产物,它们所发出的声响根本无法承载人的情感和理想。正如伍尔芙的达洛维夫人一样,昆丁的意识流也时常遭到报刻钟声的蛮横打断,凸显出私人意识领域在历史车轮面前的脆弱性。无论他本人愿意与否,其内心世界终究不可能是纯粹私人性质的,这些冷冰冰的声音对昆丁意识领域的入侵未尝不是对历史碾压个人的一种独特表现。

另一方面,对话在昆丁们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去吧,摩西》中,艾萨克·麦卡斯林是通过翻阅账册的方式发现祖先的罪恶的。但这本账册却并非一般的流水账,而是记录了布克和布蒂激烈争论的剧本。⑪另外,艾萨克放弃祖产的声明同样是在与麦卡斯林·爱德蒙兹的对话中作出的,正如后者名字所包含的意义一样,这段对话实际上发生在艾萨克与他南方种植园主直系后裔的身份之间。同样,也正是在这些往往针锋相对的论战中,昆丁们才逐步发现了自我的沦陷。就像艾萨克,最后他在与洛斯情妇的对话中终于发现,他实际上根本没有实际体验过自己空谈了多年的爱情。因此,这样的对话也是造成他们最终走向崩溃的必要途径。

最后,昆丁们在精神品质上与作家本人的联系最为密切,他们在小说里往往作为后者的代言人出现:福克纳在获诺贝尔文学奖时所作发言最精彩的部分就直接来自于艾萨克的宣言。福克纳早先曾经做过几年不成功的诗人,他在自己的诗歌中并表现出对田园牧歌的偏爱:济慈的《希腊古瓮颂》对他的影响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在现实生活中,福克纳显然是个失败者,孱弱的身体和屡遭打击的情感使他最终转向故乡和遥远的记忆,创造了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昆丁系列的人物总是活跃在他最好的作品之中,对这一组人物形象的描绘必定也逐步加深了作家的自我认识。从昆丁到艾萨克,福克纳对他们成长道路中的两次分离⑫展示得越来越清晰。当他最终发现昆丁们身上那最令人悲哀的堕落时,他拒绝承认。于是,就像抛开那副无中生有的拐杖一样,他把这类人物赶出了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然而随之而来的则是他艺术天分的萎缩,因为对他而言,值得去书写和耕耘的并不是南方题材本身,而是存在于他内心之中经久不息的矛盾冲突。

总的来说,以昆丁等人为代表的一系列理想主义者在福克纳的小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他们的精神探索过程中,一方面,他们用宏大叙事编织的童年理想遭到现实的摧毁,显露出根基不稳的幻想性质;另一方面,这些人物逐渐加深了自我认识,最终发现自己早已受到现代精神的影响,内心深处几乎一片荒芜,所以他们所找到的那些恢弘的言语建构最终不过成了架空的大话而已。

① 包括昆丁·康普生、《我弥留之际》里的达尔、《圣殿》里的霍拉斯、《八月之光》里的拜伦和盖尔·海托华,以及《去吧,摩西》里面的艾萨克·麦卡斯林等人。

② 李文俊编:《福克纳的神话》,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288页。

③ 福克纳:《八月之光》,蓝仁哲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42页。

④ 徐丹:《倾空的器皿:成年仪式与欧美文学中的成长主题》,上海三联出版社2008年版,第54页。

⑤ 克林斯·布鲁克斯:《精致的瓮》,郭乙瑶、王楠、姜小卫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78页。

⑥⑧⑩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115页,第173页,第113页。

⑦ 福克纳:《押沙龙,押沙龙!》,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第7页。

⑨ Zender,Karl F.,Faulkner and the Power of Sound.PMLA,Vol.99,No.1(Jan.,1984),pp.89-108.

⑪ 福克纳:《去吧,摩西》,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第251—252页。

⑫ 第一次分离乃是外部的言语形式遭到现实的冲击而不再能与他们内心的价值追求相契合;第二次分离乃是他们逐步认识到自我的局限性,因此无法再与他们所找到的新的言语形式相结合。

猜你喜欢

艾萨克上海译文出版社福克纳
一个人的好天气
The Study on Cultural Conflict and Compatibility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from th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
“造谣”是善意的提醒
车 祸
不谋而合
没见到他
不谋而合
不谋而合
From the plots to analyzesymbolic meanings of rope in Rope
Brief Analysis of the Semantic Deviation in Oliver Tw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