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工科院校新生适应的实证分析*——宿舍文化建设视野下的新生适应研究

2012-08-10王云峰

长沙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寝室实验班宿舍

王云峰

(湖南工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大学宿舍被认为是营造学生分享共同经验和发展归属感的重要学习环境,同时,在宿舍中规划协助新生适应性的生活学习方案,通过人际关系互动和课业学习来增进学生学习与发展,是美国90年代以来,新生定向辅导中的重要一环。在国内,宿舍的育人功能部分得到了重视,但是因为思想认识不够,缺乏体制保障;硬件设施薄弱,缺乏物质支撑;人文教育弱化,缺乏人文熏陶,宿舍装饰、语言庸俗化;网络文化盛行,负面影响渐显等原因,宿舍文化建设在新生适应中面临新的挑战[1]。如何找到合适的方法以连接新生与学校确实是个重要而富有挑战的议题。

一 样本来源

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活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同时随着年级的升高其学习和生活都会发生改变,因此,本研究假定,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开始于新生入学时,并伴随大学生活的开展而发展变化。另外由于湖南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在学科分布上文科多于理科,并且在学生性别比例上女生多于男生,所以本研究选取的学生个案女生多于男生。为了使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本研究概括了湖南工学院多数学生的一般特点: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按照年级、专业、班级相对集中住宿,且宿舍内至少有一名外省或少数民族学生;学生来至A、B、C三个宿舍区。为了探讨宿舍文化建设方案与高校新生适应关系的研究目的,以湖南工学院建筑工程系2009级全体本专科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新生宿舍住宿人数,男生约670人,女生约580人。所有本地新生住宿均以电脑抽签决定床位分配,外省、少数民族学生,则依学籍资料优先分配。

二 研究步骤

第一学期的基线普查:2009级本专科新生心理普测。在2009年10月份采取统一组织、统一测试的方式,以班级为单位集中安排在各校区的机房里完成了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SAS)和心理健康测查表 (PHI)测试,主要测量员经统一培训,实测时严格按技术规范和标准化原则进行操作。本专科生共有1250人参加了测试,通过两两比较,选取没有显著性差异的两个班,即实验班和对照班。对实验班实施宿舍文化建设方案,对照班不予进行。

第二学期的对照研究:辅导干预后用同样量表进行测试和评定,之后用SPSS10.0对前后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三 评估工具

(一)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SAS)

本量表在全国26个省、自治区,四个直辖市对5400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测查并制订量表的常模。新的测评标准强调“本土化”,适合于我国文化与历史背景,该量表尝试从适应的角度来评估个体心理健康所达到的水平[2]。

(二)心理健康测查表(PHI)

由宋维真教授在总结MMPI中国版十几年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制而成,测试抽调出MMPIZ中最为敏感的7项因子进行评定,仅含有168个题目,较好地解决了MMPI题目过多的问题,经检验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分析集中于心理卫生健康和病态人格方面的因子。

(三)自编调查表

自制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专业、民族、家庭成员、父母婚姻状况、父母文化水平、父母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住址等项目[3]。

(四)宿舍文化建设方案

寝室文化建设是现代教育思想体系的一部分,它应认真务实地贯穿于全部校园生活中,靠硬性规定、突击性检查是难以奏效的。寝室文化氛围的营造及建设要有一个综合的指标和管理办法,既要注重考评“硬件”,如卫生、纪律等,又要考评“软件”,如寝室文化的品位、学生的思想精神风貌等,只有将寝室文化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建设,才能把教育、管理同寝室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寓管于教,寓教于乐。

积极鼓励学生美化寝室这个“家”。居室环境,是寝室文明的反映,也是群体性格的外在显现。指导学生对寝室进行总体设计,把寝室布置得整齐、洁净、舒适、美观,同时使人感受到一种知识和文化氛围。当然,可以适当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突出他们的个性和特点。比如在学期起始阶段组织宿舍美化大赛,并强调实验班必须人人参与。开展“文化墙”活动,给每个学生统一布置床围,在床围上留下思维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或据典自勉座右铭,或设计制作小工艺,或张贴名人字画像,尽情表现心中的美。笔者还邀请美学专家来开讲座或作报告,为寝室小环境和大环境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一些专家意见[4]。

加强活动指导,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宿舍文化建设。2010年4月,在连续举办六届“我爱我家”宿舍美化大赛的基础上,笔者尝试举办了建筑工程系首届寝室文化艺术节,艺术节分六个子活动,安全教育之“模拟法庭”、“寝室趣闻大赛”、“节水环保T恤”设计大赛、学生会会徽和各专业徽设计大赛、“快乐共成长,齐心追梦想”寝室活动、“我来当一天保洁员”知辛知劳活动。

尝试推行宿舍生活学习方案。笔者采取的方案就是辅导员住宿舍与学生同吃同住同交流;宿舍设自修室,专业教师定期到自修室指导学生学习;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这样带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增进学生合作及多元价值的学习,也让参与的学生更能感受课业和人际的支持气氛[5]。

为了符合学生的需求与增进住宿生活的满意度,目前新生宿舍除了高年级的新生助理设计举办的新生系列活动外,还包括寝室自定生活公约方案、读书会等兴趣团体方案,以及宿舍服务学习方案,为大一住宿新生提供参与和投入的学习机会,新生依其意愿,可以自由选择参加活动和方案。

四 数据输入和统计分析

原始数据按统计学原则结合本专业进行编码,应用EPidata3.O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核对校对。根据数据分布特点和研究目的,制定分析策略,运用了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完成有关统计过程。

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测试,统计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实验班、对照班前测比较

表1结果显示:(1)表中的平均值是由标准T分数平均而得来的,T值分数段可划分为适应差、适应较差、适应较好、适应好四个水平。表1中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各分量表的T值平均值在46.17~51.35之间,这个分值段基本处于其适应的较差水平(34≤T≤50)。可见大学新生刚入校开始大学生活,其适应能力较差,对学生通过情绪教育提高其适应能力是非常必要的。(2)实验班和对照班在人际关系、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满意度等方面都没有差异,因此可以认为实验班、对照班在这几个适应方面的水平基本相当。

表2 实验班前测、后测比较

表2结果显示:实验班在进行了宿舍文化建设的干预措施后,该班学生在大学适应方面的人际关系(-2.642)、情绪适应(-2.646)、自我适应(-2.266)、满意度(-2.742)四个因子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学习适应、校园生活、择业适应三个项目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宿舍文化建设对提高大学新生的适应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钮秀山,阴浩.新形势下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6,(12).

[2]董建红.情绪教育对大学新生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李惠.家庭动力与大学新生适应的关系[D].上海: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宋东亮.宿舍文化的功能及其构建[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4).

[5]王子鸣.学长制——普通高校本科学生管理新模式[J].绥化学院学报,2006,(5).

猜你喜欢

寝室实验班宿舍
寝室“奇葩”操作大赏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热得快炸了
行知实验班
寝室闹鬼记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学校到底是谁的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寝室“活宝”征集令等
热得快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