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城镇化建设研究*

2012-08-10杨华旗

长沙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两型社会城市群城乡

谢 敏,杨华旗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长株潭城市群自2007年被批准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发展任务就是要加快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形成城市总人口1500万左右的大型城市群。面对这一艰巨任务,针对城市群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以新型城镇化为方向,围绕“两型社会”建设重点,立足长株潭城市特色,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城市承载力,寻找合理的城市扩张模式,集约紧凑发展等,探索出一条适合长株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城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二元结构明显

根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等人提出的二元结构理论,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和二元反差系数等指标,对长株潭二元结构进行测量。比较劳动生产率,即一个部门的产值比重同在此部门就业的劳动力比重的比率。一般而言,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低于1,而第二、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高于1。比较劳动生产率越高,表明本部门的产值与劳动力比值越大。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距越大,经济的二元性越显著。二元对比系数,即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第二、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率。该指标与经济结构二元性的强度呈反向变动的关系,二元对比系数越大,两部门的差别越小,反之则两部门的差别越大。二元反差指数,即第二、三产业或非农业产值比重与劳动力比重之差的绝对值。反差指数越大,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的差距越大,经济二元性越明显。具体提取基本数据见表1。

经过计算,由表2可以看出,2009年、2010年长株潭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和第二、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相差较大,说明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城乡二元对比系数都只有0.3、0.4左右,发达国家一般为0.52-0.86,而同时二元反差系数大,这都说明长株潭农业和非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差距大,二元结构明显。城乡二元结构会造成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非持续性,导致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因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社会结构合力阻碍了长株潭城镇化进程。

表1 长株潭经济结构与从业人员结构表

表2 长株潭二元结构测算指标

(二)市场开放程度不够,经济外向度较低

长株潭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经济快速发展,进出口总额不断增加,市场开放度不断提升,但和整个中部地区相比,经济外向度还亟待加强。从表3可以看出,武汉城市圈的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都是长株潭城市群的2倍之多,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则略微持平,表明武汉城市圈整体上对外开放和交流的力度比长株潭城市群更大。

表3 2010年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进出口总额与实际外商投资对比(单位:亿美元)

(三)城镇产业结构趋同,聚集效益较低

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长、株、潭三市从自身立场出发发展城市,在其过程中,缺乏全盘考虑,追求局部利益,从而导致建设相似产业,结合不紧密,存在产业结构雷同或同质化现象。产业结构趋同使得三个城市之间重复生产和恶性竞争,阻碍产业分工和合作,不利于作为整体的城市群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同时,由于缺乏科学规划与合理引导,有的产业集聚区为了迅速扩大规模,没有围绕特色、围绕定位有针对性地选择项目和企业,使得区域产业集聚度较低,只限于空间形式上的集聚,缺乏关联与配套,没有形成紧密的产业联系和产业分工,生产分散化严重,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龙头企业产业链向周围企业的协作性延伸不密切,无法促进龙头企业及相关产业链成熟,使得产业缺乏自我增强的内在机制而没有竞争力。

(四)城镇功能拓展不够,公共服务相对滞后,制约城镇扩容提质

2010年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化率为60.69%,虽然高出全省水平近20个百分点,但相比珠三角80%的城镇化水平还有一定距离。资源整合差、交通不畅、配套落后、产业薄弱等不足,城市群吸纳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公共医疗、社会保障、基础教育等制度和服务不够完善,长株潭城市群面临着繁荣城市经济和集聚城市人口的双重压力。再加上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城镇化进程偏慢,城市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手段相对落后,文化、体育等方面基础设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缓慢,这都制约了城镇扩容提质和城市化进程。

(五)城镇现行机制不健全,体制障碍仍然存在

在实现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封闭型地域观念,产生了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使得生产要素在整个区域内流动和交易成本升高[1]。尽管已经成立协调发展机构,但长株潭三市仍然是独立的行政区域主体,由于现实的体制等因素,各部门间、各城市间还有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各自朝自身设定目标发展的动力极强,在整体利益与自身利益发展冲突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保全自身的经济利益,而这种无序的、各自为政的现象,恰恰成为城市群整体发展最大的阻力,严重阻碍了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进程[2]。

二 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发展要点

湖南人均资源少,人口和环境承载力都很有限,因此必须要走土地占用少、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承载空间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两型”城市化之路。

(一)构建规模结构层次分明,空间布局合理的城市群城镇体系

应按照“优化结构、完善功能、突出特色”的要求将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湖南城市体系的轴心,抓紧做大做强做优一系列中心城市,进而辐射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加速发展[3]。构建“中心城市—中等城市—重点镇—一般镇—集镇”的五级金字塔形城镇体系结构(见表4),建设以中心城市为龙头、以中等城市为支柱、以重点镇和中心镇为基础、以集镇为支撑的城镇体系网络,建立起各级城镇职能互补、协调共生的城镇发展格局,逐步形成规模结构层次分明、职能分工明确、空间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城镇体系结构,实现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

表4 长株潭城市群城镇体系结构[4]

(二)破除二元结构,积极推进城乡统筹

长株潭三市呈“品”字分布,三市边缘区即广大的农村,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地区。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就要从长株潭边缘的农村入手,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互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互动,才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1.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城乡产业互补

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的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尤其要支持龙头企业依靠科学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多样化、多层次的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户的带动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一批示范性农民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服务社会化水平,从而实现城乡产业互补。同时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壮大支柱产业,着力形成保障有力、产业带动、服务完善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格局。

2.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统一规划

国民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要做到城乡统筹,即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三个方面都要城乡统筹。要按照全域规划、全面规划的要求,加强城乡一体规划,推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城乡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城乡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实现城乡规划发展的统一对接。

3.引导劳动力合理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劳动力转移不只是指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是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让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要引导他们合理有序转移,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城里人享有的一般公共服务,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改善他们的就业环境和条件,使他们与城市劳动者一样平等就业。让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要向农业的广度深度进军,发展农业产业经营,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和县域经济,推动新农村建设,扩大当地吸纳就业的容量和能力[5]。

(三)促进集约紧凑开发,反对摊大饼式发展

应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拓展空间,扩大人居和生态空间,在优化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础上,重点支持要素集聚、土地集约、人口集中,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大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城市边缘区要适度开发,构建紧凑型的空间结构,推动土地、水、能源、资源的节约利用。县城和中心镇在坚持合理开发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吸纳人口和经济。工业项目建设要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和有利于污染集中治理的原则集中布局,交通建设要尽可能利用现有基础扩能改造。农产品主产区要适度集中布局农村居民点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推进集中连片标准粮田等规模化农业生产基地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要控制适宜产业或基础设施建设占用生态空间,做到绿色生态空间的占补平衡。

(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公共服务功能

完善的综合基础设施网络是新型城市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长株潭地区要建成以长沙公路为主枢纽、黄花空港和株洲铁路枢纽为中心,以公路干线、铁路干线、湘江干流航道、黄花机场为骨架,由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网络结构。建设联系三个中心城市主城区和重要功能区的快速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同时完善城市群对外交通,构成四通八达的满足长株潭和湖南省区域客货运输增长需要的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

基础设施把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作为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基础性工作,创造就业岗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促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展,统筹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可靠安全的城市防洪保安、地质灾害防御、公共应急、社会治安等保障体系。建立城市公共财政体系,并逐步实现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平衡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

(五)加强资源环境建设,提升城市生态承载力

长株潭城市群应严格保护水源涵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湿地、山体丘陵和其他重要的生态板块。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生态移民、政策补偿等措施,进一步提高生态板块的生态保障功能。加大生态补偿力度,重点支持生态公益林补偿等见效快的工程,生态补偿金着重向城郊重要生态功能区,如国家公益林、生态园区、生态脆弱区倾斜。加强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完善森林、水、环境等各种资源费的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加大各项资源费使用中用于生态补偿的比例。坚持绿色引导、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和发展绿色经济为重点,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升生态承载能力,提高长株潭城市群生态文明环境。

[1]胡德宝,罗启发.长株潭一体化过程中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05,(4).

[2]黄建明.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与新型城市化问题研究[J].湘潮,2010,(8).

[3]朱翔.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模式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4]周国华,唐承丽,朱翔,等.长株潭城镇群体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热带地理,2002,(4).

[5]贾岚,张朴.长株潭“两型社会”农村人口有序转移研究[J].创新,2010,(5).

猜你喜欢

两型社会城市群城乡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城乡涌动创业潮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图书馆治理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两型社会”视角下的长株潭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金融支持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