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刺激性药物引起静脉炎的临床研究

2012-08-06

中国药业 2012年3期
关键词:药物性静脉炎静脉

王 荣

(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重庆总队医院,重庆 400061)

药物性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在静脉给药时,由于液体外渗、外漏,或某些药物对血管的直接毒性作用,使血管及其周围组织损伤,造成血管不通畅或闭塞,甚至坏死,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也影响治疗。目前临床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的方法很多,但是对于Ⅱ级、Ⅲ级静脉炎的治疗疗程较长、疗效欠佳[1-2]。为了迅速改善局部状况,使治疗方案顺利进行,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笔者对70例药物性静脉炎的患者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静脉滴注刺激性药物(如20%甘露醇、七叶皂苷、胺碘酮注射液等)时发生静脉炎的患者70例,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50~90岁;静脉穿刺部位为手背部、前臂、足背。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男24例,女11例;平均年龄(48.50±9.50)岁;发生时间为10 h内6例,10~20 h者11例,20~30 h者16例,大于30 h者2例;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为Ⅰ级15例,Ⅱ级9例,Ⅲ级11例;发生部位为手背15例,前臂14例,足背6例。对照组35 例,男 21 例,女 14例;平均年龄(51.40±7.48)岁,发生时间为 10 h内 7例,10~20 h者11例,20~30 h者14例,大于30 h者3例;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为Ⅰ级16例,Ⅱ级10例,Ⅲ级9例;发生部位为手背14例,前臂13例,足背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静脉炎发生部位、出现时间、分级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50%葡萄糖注射液加入1 mg维生素B12和4 g维生素C直接湿敷在患处,以不滴水为宜,面积超过红肿边缘2 cm,每日4次,每次保留30 min,后用温水洗净;对照组用25%硫酸镁浸润的无菌纱布敷于患处,每日4次,每次30 min。为减少水分和药物挥发,两组均可在纱布上覆盖保鲜膜或一次性输液器的外包装膜;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回流。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抗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

1.3 静脉炎严重程度判断标准

静脉炎严重程度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会静脉炎程度判断标准进行观察[3]。Ⅰ级为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无条索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为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为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改变,可触及硬结。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24 h内红肿消退,疼痛减轻或消失,皮肤皱纹出现;有效:48 h内红肿消退,疼痛减轻或消失,皮肤皱纹出现;无效:72 h内红肿、疼痛症状无明显改善。以显效、有效之和计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t检验、χ2检验以及秩和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消退时间为(2.7±2.2)d,明显早于对照组的(6.1 ±3.3)d(P < 0.01,t=4.86)。观察组静脉炎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2.86%(P <0.01)。详见表 1。

表1 两组静脉炎治疗效果比较[例(%)]

3 讨论

静脉炎是由于静脉中输入高浓度、刺激性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塑料导管时间过长、药液外渗等因素引起的静脉壁化学性反应[4]。长时间使用刺激性药物易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部分活化因子如5-羟色胺等游离至组织间隙,刺激神经,造成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近来临床有不少方法治疗或预防静脉炎[5-7],但本研究所用方法尚未见报道。

维生素B12具有维持神经系统健康、减少过敏性症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血管通透性、迅速恢复血管弹性等作用。维生素C能减少自由基引起的组织损伤和血栓素A的合成,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达到消肿镇痛、清除硬结、控制炎症、提高疗效的作用,方法简单有效、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易被患者接受。

通过对70例患者的用药观察,笔者总结护理经验如下:护士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用药前告知用药目的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填写特殊用药同意书;合理选择注射部位,首选中心静脉给药,因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不宜选择下肢静脉给药;为保护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应避免在短时间内多次穿刺同一静脉,本研究中静脉炎的发生时间以11~30 h多见,与针尖的局部刺激、针眼所渗出的高浓度药物及其长时间刺激所引起的静脉痉挛、充血、水肿和渗出有关;掌握合理的用药剂量,静脉滴注前建议将已配好的药物湿敷在穿刺点上方,可有效减少外周静脉炎的发生;当临床需要多次静脉输注时,湿敷次数相应增加,可于用药前30 min和用药后1 h湿敷;护理人员应有高度责任心,加强巡视,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严密观察注射部位周围皮肤情况,询问患者的感受,早期发现,尽早处理。

[1]杨春燕,刘焕叶.长期浅静脉输液外敷新鲜土豆片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5,76(5):291.

[2]田 真.金黄散与山莨菪碱交替湿敷治疗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5(8):851-852.

[3]胡述彬.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4,4(11):30-31.

[4]胡 洁.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静脉炎的防护[J].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1):1 320.

[5]吴用萍,陆星尘,邢丽娟,等.马铃薯片贴敷治疗可达龙药物所致的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天津护理,2006,14(1):33.

[6]吴小玲.如意金黄散外涂治疗化疗药物性静脉炎12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3):210.

[7]辛燕飞,王丽萍,辛秀俊,等.山莨菪碱减轻甘露醇对外周静脉损伤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31 -732.

猜你喜欢

药物性静脉炎静脉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浅议“药毒”与药物性肝损伤
儿童药物性肝病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
PICC导管所致静脉炎的早期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