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全科门诊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舒张压或收缩压方面的观察

2012-07-30李少杰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24期
关键词:苯磺酸高血压病氨氯地平

李少杰

丰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71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以及多发病,老年患者是高血压病多发人群,有统计称高血压病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发病率较高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约有40%以上老年人(60岁以上)患有高血压[1]。由于临床试验数据证明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降压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及心血管事件的概率以及严重程度,因此临床上探讨研究相应有效的治疗药物便成为了医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钙离子拮抗剂作为WHO/ISH所推荐的六类一线降压药物之一是目前治疗高血压的临床重要药物,而苯磺酸氨氯地平作为二氢吡啶类长效钙离子拮抗剂,经临床验证也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备显著的降压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长期应用可以较为有效地控制血压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2]。为探讨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药物在治疗高血压和舒张压或收缩压方面的观察,本文选择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08年7月—2011年8月间门诊规范化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6例的临床治疗及表现进行了疗效观察及回溯式对比分析,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中心自2008年7月—2011年8月间所管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包括男性72例,女性34例;患者年龄为 54~73岁,平均年龄为(66.9±8.7)岁。 所有纳入的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

①患者均属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

②患者符合WHO/ISH所发布的高血压治疗指南的高血压诊断标准[3],凡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无其他原发疾病者可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

③排除了包含以下情况的病例:继发性高血压,肥厚性心肌病、先心病以及心瓣膜病等疾病,伴有严重心脑肾并发症,存在心脏传导阻滞、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及周围血管疾病。

④患者在研究开始时已经停用了其它抗高血压药物超过10 d。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开始后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大连辉瑞制药厂生产,商品名为络活喜)5 mg/次,1次/d清晨口服,待治疗两周后血压无显著变化的患者,将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剂量增加至10 m次,1次/d;待血压呈现平稳后再恢复至5 mg/次,1次/d。治疗周期以30 d为1个疗程。

患者在服药前与服药30 d后均进行血尿常规、血糖、血尿素氮、肌酐、尿酸、血电解质、胆固醇、三酰甘油、转氨酶等参数的测定,并重点观察用药前及用药30 d后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并对患者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

1.3 疗效标准

依照卫生部所给出的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对于抗高血压药物疗效的指导标准制定疗效判定准则如下。

①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或体征消失或明显减轻,舒张压测量值下降≥10 mmHg(1 mmHg=0.133 kPa))并达到正常范围,或收缩压下降≥20 mmHg达到正常范围或略高于正常范围;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或体征减轻,舒张压值下降<10 mmHg或收缩压下降<20 mmHg;③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或体征无明显变化,舒张压与收缩压测量下降数值未达到有效标准。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得数据选用SPSS for windows 8.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对资料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变量间的关系选用线性直线回归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106例高血压患者在经过苯磺酸氨氯地平药物治疗30 d后,其治疗效果如表1,总有效率为95.3%显示治疗效果良好。

2.2 血压指标

患者经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对比如表2,可见在治疗后的舒张压与收缩压统计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率方面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不良反应

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药物后,患者临床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下肢水肿3例,头昏3例,颜面潮红2例,心悸1例,共计:不良反应9例,约占总数的8.5%。

表1 高血压治疗有效率[n(%)]

表2 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变化(s)

表2 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变化(s)

舒张压DBP(mmHg)心率HR(次/min)治疗前治疗30 d P 106 106-159.7±11.6 133.4±10.9<0.05 103.9±9.4 82.6±8.4<0.05 77.1±11.0 74.9±10.1<0.05

3 讨论

高血压病(high blood pressure or hypertension)从医学定义上是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Systolic)和/或舒张压(Diastolic)显著增高(一般是大于或等于140/90 mmHg)。作为临床常见病尤其是老年患者多发病,高血压病患者同时往往还会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属于一种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4]。在进行确诊前由于许多高血压病患者并无显著临床症状,因此高血压病也被称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性杀手”。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5]。

临床研究表明,使用钙拮抗剂作为高血压治疗药物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总病死率、心血管并发症尤其是脑卒中疾病的发生率,因而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而络活喜作为钙拮抗剂的主要代表药物,其对于小动脉血管的平滑肌有高度的选择性作用,可以通过舒张血管的方式有效发挥良好的降压作用,实现全天24 h的平稳降压,并且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少,可以有效实现保护心、脑、肾血管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本院2008年7月—2011年8月间所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6例的临床治疗及表现进行了临床观察及回溯式对比分析,并对其治疗效果、血压改善状况以及临床不良反应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06例高血压患者在经过苯磺酸氨氯地平药物治疗30 d后,总有效率为95.3%,显示治疗效果良好。治疗后的舒张压与收缩压统计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改善且具备统计学差异,而心率方面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患者临床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下肢水肿、头昏、颜面潮红、心悸,共计不良反应9例,约占总数的8.5%。

综上所述,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作为药物进行高血压治疗有如下显著特点:①效果显著,30 d治疗周期后的有效率可达90%以上。②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常见高血压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控制在10%以内。③血压得以平稳持续控制,舒张压与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④患者药物依从性好,均为每日清晨1次口服药,避免了漏服或者夜间可能发生出现的突发性血压升高而导致脑卒中、猝死或心肌梗死。

基于上述特点,社区全科门诊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作为药物进行高血压治疗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1]吴敬,陈伟,张涛,等.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110例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0,22(8):1463-1464.

[2]袁春花.依伦平与络活喜治疗高血压疗效比[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0):1204-1205.

[3]徐林莉.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性高血压76例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5):602-603.

[4]李红,吕树铮,高铸烨.马尼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8):714-717.

[5]余炼红.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6):49-50.

猜你喜欢

苯磺酸高血压病氨氯地平
重烷基苯磺酸的生产与工艺研究
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及对舒张压的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我国高血压病的空间分布研究
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探讨氨氯地平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