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醇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研究

2012-07-30阿衣古丽买买提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24期
关键词:肝炎病毒性饮酒

阿衣古丽买买提

新疆巴州人民医院,新疆库尔勒 841000

乙醇和嗜肝病毒是常见的肝病的致病原因,有研究中指出[1],饮酒史且大量饮酒对肝病的发生及进展有推动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通过研究探讨乙醇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总结其临床意义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09年4月—2011年4月78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男42例,女36例,年龄在41~62岁,平均年龄为(53.1±1.5)岁,所有患者经血清中HBsAg检测呈阴性,抗-HCV呈阳性,均符合2000年全国第五次的传染病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关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2],按照饮酒史分为观察组(有饮酒史)51例和对照组(无饮酒史)27例,且按照饮酒量细分为观察组A(少量饮酒)20例和观察组B(大量饮酒)31例,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从年龄、实验室检查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分别对有饮酒史和无饮酒史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学、凝血功能、全血细胞、肝功能检查结果),病情进展(包括肝硬化、肝癌、死亡率)进行观察分析。参考2006年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及饮酒量进行分组,采取乙醇摄入量计算法和乙醇量换算法,乙醇(g)=含乙醇饮料(mL)×0.8(乙醇相对体积质量)×乙醇含量(%);有饮酒史:饮酒时间超过5年;其中少量饮酒:乙醇量在40 g/d;大量饮酒:乙醇量在40 g/d或以上[3]。

1.3 观察指标

实验室检查内容包括: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oacetictransamin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GG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平均红细胞容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临床资料、肝硬化、肝癌、死亡率的数据经χ2软件1.61版本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本组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数据经SPSS 13.0版本检验,计量单位以(s)表示,期间检验采取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①在临床资料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A和观察组B在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室检查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 ALT、AST、GGT、TBIL、PT、MCV 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和对照组在ALT、MCV方面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A和对照组在 AST、GGT、TBIL、PT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和对照组在ALT、MCV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 B和对照组在 AST、GGT、TBIL、PT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HCV高病毒载量方面,观察组B的HCV-RNA的数目>2×106明显高于观察组A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B的肝硬化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观察组A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组肝癌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3。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临床资料方面比较[(s),n(%)]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临床资料方面比较[(s),n(%)]

注:*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为观察组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 < 0.05)。

性别(%)男女观察组 A(n=20)观察组 B(n=31)对照组(n=27)52.8±11.8 52.9±12.5 50.6±15.7 17(85.0)*27(87.1)*14(51.9)3(15.0)*4(12.9)*13(48.1)24.5±2.87 25.3±3.39 24.2±3.85

3 讨论

本文统计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方面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表明有饮酒史的患者普遍以男性发病率较高,与年龄、体质量指数比较无显著的差异,主要以男性的职业、社会压力、家庭压力等有关系;观察组和对照组在 ALT、AST、GGT、TBIL、PT、MCV 方面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表明有饮酒史的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明显高于无饮酒史的患者,饮酒量大的患者在肝功能指标ALT和血液浓度指标MCV方面,受损更为明显;HCV高病毒载量方面,观察组B的HCV-RNA的数目>2×106明显高于观察组A和对照组,差异显著,也显示出饮酒量对HCV感染程度方面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观察组B的肝硬化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观察组A和对照组,差异显著,表明乙醇可能对机体的免疫功能造成影响,从而使肝脏的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低,进一步推动CHC患者的肝纤维化进程,使患者的炎症反应加重。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室检查结果方面比较(s)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室检查结果方面比较(s)

注:*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为观察组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 < 0.05)。

观察组B(n=31)对照组(n=27)ALT(IU/L)AST(IU/L)GGT(IU/L)TBIL(μmol/L)PT(s)MCV(fL)<10个/mL HCV-RNA 103~2×106个/mL>2×106个/mL 54.3±4.3*32.7±2.0 35.2±1.4 13.4±2.3 12.78±2.36 99.09±9.85*7(35.0)*8(40.0)*5(25.0)*74.2±1.7*#80.6±2.4*#29.0±1.1*#26.7±3.0*#15.0±4.45*99.12±9.85*4(12.9)*#13(41.9)*14(45.2)*#36.4±2.2 36.3±1.9 42.6±1.6 17.2±1.6 13.31±2.68 93.19±4.98 6(22.2)17(63.0)4(14.8)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肝硬化、肝癌、死亡率比较[n(%)]

综上所述,乙醇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转归有一定的影响,能够一定程度上推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向肝硬化、肝癌进展,进一步加重肝损害,使病死率增高,因此,临床认为减少、戒酒能够有助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孙慧慧,王敏,张孝国,等.乙醇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型分布及肝损害的影响[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12(6):526-528.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脏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0.

[3]李跃旗,许鹏辉,苏海滨.慢性HCV感染患者PBMC体外Th1类细胞因子分泌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9):843-845.

猜你喜欢

肝炎病毒性饮酒
《世界肝炎日》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请勿过量饮酒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陶渊明 饮酒》
与猫狗共饮酒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