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病变108例疗效分析

2012-07-30高洪飞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24期
关键词:胆囊炎胆总管胆囊

高洪飞

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吉林长春 130000

胆囊切除术目前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病变的重要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不良因素导致胆囊病变的机率不断呈上升趋势。据临床资料统计,我国胆囊疾病的发生率为38.9%~61.2%[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近年来,微创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已逐步代替了传统的开腹手术。该院自2009年2月—2011年11月对收治的108例胆囊良性病变患者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自2009年2月—2011年11月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108例胆囊良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男73例,女35例,年龄 27~69 岁,平均(46.4±3.7)岁,病程 7 d~4 年,平均(2.5±0.3)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或剑突下疼痛,51例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经B超、内镜检查确诊。急性胆囊炎21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2例,急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35例,单纯胆囊结石9例,胆囊息肉22例,急性坏疽性(局灶)胆囊炎5例,胆囊穿孔4例。B超检查:胆囊壁增厚>3.0 mm,伴或不伴胆囊肿大,囊腔内可见强回声光团或结石声影,肝内、胆总管无明显结石或扩张,排除胰腺炎、胆管炎及其他全身严重疾病。随机抽取我院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103例胆囊疾病患者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手术前均行血常规、凝血、B超、心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根据超声检查确定胆囊底部和颈部的皮肤投影点。患者取平卧位,在右侧肋缘下以腹直肌外缘为终点做一约3.5~4.0 cm的斜切口,电刀依次切开皮下组织,分离肌肉,提起腹膜打开入腹,显露胆囊,明确Calot三角、胆囊管、胆总管和肝总管的位置与关系[2],剪开胆囊管腹膜,游离并夹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再从胆囊底部开始向颈部游离胆囊浆膜,分离胆囊与肝脏之间结缔组织,游离胆囊和胆囊床,将胆囊从胆囊床锐性剥离摘除,确认胆囊动脉后切断、结扎。根据胆囊病变的程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采用顺行、逆行方式切除胆囊,用0.9%生理盐水、3%双氧水冲洗、处理胆囊管残端。完成后检查肝总管和胆总管情况,冲洗腹腔,视腹腔炎症及胆汁渗漏污染程度放置引流管,48 h内拔除,逐层关腹,可吸收线缝合皮肤。

对照组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2 结果

2.1 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经比较,2组在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性(P>0.05),在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中,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显著性(P<0.05),表1。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s)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s)

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住院时间(d)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对照组58.5±11.2 76.3±14.5 59.3±5.2 107.5±9.1 5.3±0.7 7.4±1.1 3 14

2.2 术后情况

手术均取得满意效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均于24 h内起床进食,下床活动。随访1~3个月,所有患者均愈合良好。

3 讨论

胆囊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由于饮食不规律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导致其发生率不断升高。小切口手术切除以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疗效好等优点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好评。但由于胆囊的解剖位置特殊,在手术前了解疾病的发展程度和周围组织粘连、水肿情况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有效减少了传统手术对腹壁组织、肌肉的损伤,而且手术切口仅为4 cm,有效减少了腹腔暴露在空气中,减少了各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术后早期活动和恢复,不需要特殊设备及仪器,费用较低,是目前治疗胆囊病变的有效术式[3]。但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进行手术时要注意:①掌握小切口手术的适应症,对于有肝内胆管结石、重度肝硬化、胆道恶性肿瘤、过度肥胖、腹壁肥厚、胆囊转位、胆囊周围严重粘连患者不宜采用。③操作过程中要明确Calot三角、胆囊管、胆总管和肝总管的位置与关系,不能过度牵拉胆囊,当胆囊张力大,有结石嵌顿时,应避免强行分离,可先行胆囊切开减压,使手术视野更为清楚,减少胆道损伤。③剥离胆囊时应避免用手进行钝性分离[4],以免损伤血管导致出血,遇到难以控制的出血时,应先压迫止血,看清楚之后在进行钳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费用少等优点,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时机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1]高汝晏.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7):46-47.

[2]葛孚旭,吕宝勇.LC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早期急性胆囊炎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2):138-139.

[3]杨玉科.165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临床效果观察 [J].中国实用医药,2012(10):119-120.

[4]许扬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3):80-81.

猜你喜欢

胆囊炎胆总管胆囊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
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穿孔术中护理配合策略
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