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阿坝师专为例谈震后高校选址的影响因素

2012-07-16雍承鑫

山西建筑 2012年30期
关键词:水磨普通本科汶川

雍承鑫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建处,四川汶川 62300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袭击了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给该校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该校领导的有效组织下,该校近7 000人实现了近1 000 km的安全大转移。由于原校址依岷江而建,三面环山,后面有两处山崩隐患,如遇大暴雨,泥石流还可能覆盖整个校区;若江对面的山体滑坡,可直接阻断岷江,学校将被堰塞湖吞没,因此不得不选择异地重建。

本文在参考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三个拟选地的实际情况,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为地震灾区学校的重建提供参考。

1 基本概况

1.1 项目概况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一所全日制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原有占地面积近500亩,在校学生6 000余人,教职工328人。该校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社会的发展,加大改革建设步伐,美化校园环境,扩大教学规模,改善教学及住宿等基础设施,计划2010年发展规模达到学生8 000人,2015年达10 000人以上。计划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重特色、重质量的以师范为主、多学科、综合性的高等本科院校。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和《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该校灾后重建初期规划用地需700亩,未来可供发展规划用地需300亩,共计1 000亩以上。规划建筑面积21万m2,其中图书馆16 240 m2、学生宿舍5.2万m2、体育馆(兼礼堂)8 000 m2~10 000 m2。各拟建建筑物规模和特征见表1。

表1 拟建建筑物规模和特征

1.2 拟建地概况

拟建地水磨镇地处阿坝州汶川县南部岷江支流寿溪河畔,面积88.44 km2。全镇共辖1个居委会,18个行政村,7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 0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10 380人。1998年,水磨镇被列为四川省能源高耗能工业经济开发区,有近十家企业在此建厂,如潘达尔硅业有限公司、跃发硅业公司、红佳瑞稀土有限公司、岷江电子材料厂(现为立敦科技有限公司)、阿坝州水泥厂、川西永磁厂、禧龙硅业有限公司等。

汶川县拟规划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灾后重建规划用地分别为水磨镇的白石村、寨子坪村、马家营村其中一处。其中白石村位于水磨镇与三江乡之间,距水磨镇约6 km,可建设土地不足400亩,部分还必须靠填寿溪河筑地。地形呈菱形,东西向。横向宽度200 m以上部分占300亩(集中在中部),300 m以上部分占120亩且被一条小河一分为二(适宜建大型综合性建筑),200 m以下部分占近100亩(几乎不能作为规划用地),纵向长约1 500 m,无后期开发用地;寨子坪片区位于水磨镇外侧,由三部分组成,分为三个台阶,第一阶地规划用地约50亩,第二阶地规划用地约130亩,第三阶地规划用地约240亩,总共面积420亩左右,且第一阶地与第二阶地高差近60 m、距离500 m左右,第二阶地与第三阶地高差近100 m、距离近1 500 m,整个阶地的形成为古山体塌陷形成,地质条件差,疑似第四系全新崩坡积层,且无后期开发用地;马家营村位于水磨镇西侧,建设用地约1 000亩,地势相对开阔,纵向长度约1 000 m,横向长度300 m以上的区域约占570亩,300 m以下区域约占180亩,未来可供开发景观、零星建设用地约260亩(马家营后山可用丘陵地带)。

2 拟建地影响因素分析

2.1 环境因素分析

水磨镇位于汶川大地震震中位置(此次地震震中位置是在汶川县城南方卧龙、映秀和水磨镇之间),处于松潘、龙门山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而强烈(见国家相关震中分布图)。据统计,1952年以前,有记载的历史地震30次,1952年~1984年2.5级以上地震46次,2.5级以下的132次,在300 km以内波及汶川4级以上的地震60次,7级以上地震8次。其中对本地区影响最大的几次地震为1657年的汶川6.5级地震,1933年叠溪7.5级地震,1976年平武7.2级地震及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8级(烈度11度)大地震,但都未造成大的损失和伤亡。

在水文方面,由于该镇位于岷江支流的寿溪河畔,寿溪河发源于汶川与大邑县交界处之雪塘门坎山,南麓源头海拔高4 000余米。三江口以上称西河,约40 km,从西南流向东北,流经水磨镇老人村,因当地多出长寿老人,故下游称寿江。经白石、水磨、漩口汇入岷江。三江口至漩口长约25 km,全长65 km,流域面积596 km2,平均比降57.6‰。寿溪河处于邛崃山脉东麓,东来的水汽受高山阻挡,在此凝聚降落,流域内降水补给极为丰富,年平均降水量1 317.9 mm,成为川西多雨区的一部分。寿溪水文站测,寿江最高水位814.63 m(1964年2月19日),多年平均水位810.50 m。寿江年平均流量最高为 34.6 m3/s(1966年),最小19.7 m3/s(1969年),月平均流量最高为123 m3/s(1964年7月),最小6.59 m3/s(1972 年 2 月),流速最大为 9.09 m/s,最小为2.41 m/s,含沙量年平均最高为 8 800 g/m3,最少为 167 g/m3,历史上虽发生过几次大的洪水,但马家营村和寨子坪村处于淹没线以下,无特大损失发生。

综上,根据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地震背景和水文情况,水磨镇马家营区域的地壳稳定性虽然相对较差,但在阿坝州地区,相对而言汶川县水磨镇属都江堰平原接壤地带,相对地质条件要好,且洪水淹没线在规划用地以下,可作为规划建设用地,以解决整个学校师生员工的安置问题和今后的办学,但在抗震设防和规划时需避开断裂带并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2.2 基本办学指标分析

重建需按照该校的规划,考虑该校的发展。首先,从初期建设用地指标上,根据《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普通本科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应达到60 m2以上,学院建校初期的校园占地面积应达到500亩以上[1]。根据该校情况,拟选重建区域500亩以上的,仅有马家营村能满足指标要求;其次,从校舍建筑指标上考虑发展升本的情况,普通本科学校的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应达到30 m2以上,称为学院的学校,建校初期其总建筑面积应不低于15万m2;普通本科学校的生均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理、工、农、医类应不低于20 m2,人文、社科、管理类应不低于15 m2,体育、艺术类应不低于30 m2[1]。根据该校在表1中规划的详细建筑要求和拟建项目的规模和特征,白石村区域为河滩地带,顺东西向,若将田径场南北向放置后可供规划大型综合性建筑的图书馆、体育馆、综合教学楼等不足100亩,根据表1的基本数据,按规划建筑密度最大考虑,所需土地为160亩,按容积率考虑所需土地为近200亩。故该校的重要建筑无法在白石村建设,不宜选址。寨子坪区域唯有第三阶可利用建设一定项目,大型的图书馆和体育馆没有办法修建,且可供建设的用地不能承载2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马家营区域,由于纵横向适度,地势相对平坦,若全部建设用地作为灾后重建校园建设,能基本满足主要建筑的建设,考虑合理利用山地,未来发展的空间不受限制。

综上,以上3区域仅马家营村能满足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和《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等相关规定。

2.3 自然、交通、社会环境因素分析

根据该地段的地质构造和地震背景,该区域地壳稳定性相对较差,经过此次大地震,很多山体变得很不稳定,白石村周围山体相对陡峭,易产生次生灾害,不宜选址;而马家营村相对依山傍水,地势相对平坦,风景独好。在交通方面,水磨镇马家营村与都汶高速路相连,为国家高等级公路,离最近的城市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仅25 km,交通方便,有利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实践。社会环境方面,纵观世界各高校,选址不在文化名城必在现代大都市,这两者有个共同点,就是文化氛围浓,知识更新快,代表一定区域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学术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步入21世纪,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所高校为适应教育的发展,纷纷扩建、新建、异地改建新校区,从全国上千所高校新区选址上来看,无不选择地缘优势明显,经济文化发达的大中城市,经过近10年的办学事实证明了大中城市的区域优势,给当地高校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没有按科学规律选址的高校却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严重匮乏的人力资源,给学校的长远发展留下了巨大的后遗症。水磨镇历史悠久,早在商代就享有“长寿之乡”的美誉,时称老人村,后更名为水磨至今,是镶嵌在都江堰、青城山、卧龙大熊猫栖息地、九寨沟、黄龙之间的一颗璀璨明珠,被称为世界遗产群中的世界地震遗产,其旅游区位条件相当优越,具有“川西高原休闲胜地”“西羌文化名镇”之称。该校学生主要从事文、理学习,选址在此,不仅有益社会实践,该区域的人文、社会环境对该校培养学生存在着重要的社会支持。

3 结语

近年来,“科教兴国”战略决策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要求。高等学校的选址是建设的基础,没有好的人文、地理环境是发展不好一方的高等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校的发展不是几年几十年,而是几百上千年。高校的发展也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物质基础的不断提升而不断发展,我国人口众多,受高等教育的需要将随着不断完善的物质基础需要转换成受教育的需要。该校灾后重建拟选水磨镇可考虑马家营村,该建设用地能满足约10 000人以上规模的高等院校基本办学。地质条件虽复杂,但相对阿坝州的自然条件,考虑政治环境,已是难得的宝地,与教育部提出的“把学校建成最坚固和最安全的地方,在灾难发生时学校应成为群众的避难场所”的要求相符,交通、社会环境适宜高校的基本办学和发展。由于与中心城市接壤,中心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优势,将带动学校的良性发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自然、文化环境。

[1]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EB/OL].http://www.unjs.com/gaokao/zhinan/20120425214921_806948.html,2012-04-25.

[2]汶川县规划局.水磨镇1∶1 000 CAD地形地貌图[CD].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EB/OL]].http://www.gov.cn/zwgk/2008-06/09/content_1010710.htm,2008-06-09.

[4]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EB/OL].http://learning.sohu.com/20050429/n225401469.shtml,2005-04-29.

[5]汶川县林业局.汶川县退耕还林规划报告[R].2008.

[6]茂汶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2009.

猜你喜欢

水磨普通本科汶川
云上远眺新汶川
普通本科院校:于“普通”之处见精彩
211高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税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比较研究——以四川、广东和广西三所高校为例
豫西北沁河流域水磨文书的整理与研究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水磨钻施工工艺在路基抗滑桩基施工中的应用
国家创新体系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的国际化思考
健康中国的汶川实践
百姓事,记在笔头刻在心头——记水磨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燕振昌
清代洮河流域水利利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