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义安镇近期建设规划为例论小城镇特色塑造

2012-07-16杨鸿志

山西建筑 2012年30期
关键词:义安镇区风貌

杨鸿志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1)

1 小城镇的特点

1.1 小城镇的定义

所谓小城镇,是指农村地区一定区域内工商业比较发达,具有一定的市政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生活服务中心。小城镇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通用名词,它指的是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区变成多种产业并存、向着现代化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

小城镇位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与农村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又与大、中城市关系密切,是大、中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后盾。

1.2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小城镇发展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我国城镇化进程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共中央提出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方针和“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新战略,强调“城乡一体化”及“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道路,实质上是城乡一体化道路。城乡一体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1)城乡一体化是城镇与乡村在经济和空间上的整体协调;

2)城乡一体化是在现代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相当高的时期实现的;

3)城乡一体化是双向的,不是单向的,既不是全部乡村都转变为城镇的过程,也不是城镇的乡村化,而是城镇与乡村互相吸收先进和健康的因素,摒弃落后的、病态的因素的一种双向演进过程;

4)城乡一体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精神的、文明的等社会发展的内容不可忽视;

5)城乡一体化可消灭城乡对立和缩小城乡社会差别。但是城市与乡村规模、形态和景观方面的差别不能消灭和缩小。城乡差别是永恒的,只是不同历史时期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1.3 小城镇特色认识和提炼的必要性

小城镇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及发扬地域文化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小城镇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同时期社会、经济的变革决定着城镇性质和主导功能。抓住小城镇的本质特征,挖掘地区文化底蕴,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构筑鲜明的城镇特色,是小城镇规划特色体现的一个重要环节。

2 义安镇特色研究

2.1 义安镇的现状特点研究

义安镇地处山西省中南部、介休市域的北部,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距介休市区仅10 km。义安镇经济优势显著,2010年年初,义安镇被国家确定为全国25个经济发达镇之一。镇域经济长期处于全市的龙头地位,企业税收占全市的70%以上,工业在全镇的经济结构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已形成焦化、电力、冶金、建材等主导产业。义安镇又被称为“中国焦炭第一镇”,镇域焦炭产业始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形成规模发展,据有关资料,介休市的焦炭出口量约占全国的1/3,全省的一半以上,是全国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焦炭生产和出口基地。

义安镇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镇域共有文物保护单位7处,另外,义安镇旧时手工业作坊非常发达,有酿酒坊、毡则房、制酱坊、木器铺、纸画业、银炉等。其中咸亨涌木瓜黄酒和佛手、玫瑰黄酒是名产,民国18年(1929年)参加过巴拿马赛酒会,获银质奖章。

2.2 义安镇特色要素整合

规划在对义安镇空间特征、文化特征、产业特征三个特色要素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整合的具体要求,并且在随后的景观系统构建中贯彻落实,见表1。

表1 义安镇特色要素整合表

2.3 义安镇特色塑造

通过对义安特色资源的梳理整合,将其充分融合到镇区的景观系统中,凸显出镇区的个性和特色,将工业景观与地域文化紧密结合,塑造“工业强镇、宜居小镇、文化重镇”的魅力新镇。具体措施分为以下几部分内容。

2.3.1 镇域景观风貌塑造

整合工业用地布局,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将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的防护绿地及河流水系两侧的生态绿地控制为永久性绿地,从而构建网络状的镇域生态格局。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三组、两带、一轴、多点”为主体的镇域整体景观结构。具体为:“三组”指镇区生活组团及两个工业组团,其中镇区生活组团的风貌定位为“特色宜居”,两个工业组团的风貌定位为“现代工业景观”;“两带”指汾河及龙凤河樊王河生态绿带,风貌定位为“生态林地景观”;“一轴”指与介休市区及张兰镇相连的大运二级路,风貌定位为“综合展示轴,将城市、工业、城镇相互联系,和谐相容”;“多点”指多个农村居民点,风貌定位为“舒适宜居”。

2.3.2 镇区景观风貌塑造

景观风貌塑造中将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有机结合,将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将绿地与建筑互为依托,在确定整体结构的基础上,重点构建镇区的绿化系统、景观系统,同时对旧区整治提出要求。

1)绿地景观系统的构建。

绿地系统是维系“天人关系”的纽带,是改善镇区环境,提高人居品质的关键因素。规划要将镇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地形地貌特征、本土性植物及其构成的生态系统、历史文化遗存和反映地方文脉特色的传统文化等,通过绿地系统构建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特色的塑造上宏观把握,使镇区特色要素融合交汇在绿地系统中,并且贯穿于镇域,成为义安镇明亮的主旋律,塑造出鲜明的城镇个性,提升镇区的形象和竞争力。同时通过绿化将工业与生活有效地隔离,最大程度的减少工业对生活的干扰。

镇区绿地系统的构建中将普遍绿化与重点绿化相结合,普遍绿化是指生产防护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化等贯穿于整个镇区、渗透于各类用地中的绿化景观,普遍绿化对镇区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点绿化是指位于镇区重点地段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等各具特色的公园绿地,重点绿化是义安镇历史人文内涵的集中体现区,能有效地提升镇区的整体品位。

2)人工景观系统的构建。

将人工景观系统分为面性景观、线性景观、节点景观三个层次分别进行塑造,强调突出地方特征、延续地方文脉。在片区的划分、轴线的确定、空间的营建、建筑的风貌等方面做出了全面综合的规划。

a.面性景观——片区景观。

面性景观是城镇风貌的整体体现,是镇区整体人居环境的集中反映,因此依据现状建成条件及规划发展意图对镇区全域景观进行分类控制引导,将镇区分为了传统风貌延续区、现代风貌过渡区及新型风貌体现区三类。

传统风貌延续区:历史上义安古村的整体布局呈凤凰形,因此义安村古称凤凰村,四周筑堡墙,墙上设有垛口,四面各开一门,上筑堡门楼,东西主街为主要的商业街及公共活动中心;义安古村原址是指庆安街、兴安路、贵安路、金安街围合的区域,总面积约为18.76 hm2,随着义安镇区的逐步发展,古村已被拆除改造,现存的大部分建筑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义安古村的历史风貌几乎无迹可寻,原凤凰村的历史肌理破坏严重。因此规划将这一地区划为拆迁改造区,改造中注重对原凤凰村空间肌理的恢复及传承,建筑采用灰色调,空间布局规整有序,运用现代手法解读及提升传统文化,将传统风貌有效地传承延续。

现代风貌过渡区:为保留整治区,主要是指兴安街、大运二级路、安东路、庆安街围合的地区,为20世纪90年代修建的居住小区,位于原义安古堡东部。现状整体风貌较好,建筑质量较高、设施较为齐全,是现状义安镇品质最高的居住小区。规划以环境整治、品质提升为主,改造个别不协调建筑的色彩及局部造型,进一步完善居住区内的燃气、供热、环卫等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环境品质,添加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体育活动设施,使其成为既具有90年代时代特征,同时也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高品质居住社区。

新型风貌体现区:指大运二级路、安东路、祥安路、庆安街围合的地区,是镇区五年内的发展用地。现状除利民焦化厂面临关停整合的企业外,其余均为空地。规划高标准、高起点,建设设施齐全、环境优美、风貌协调的标准化的新型社区,在与其他两类地区的整体风貌协调统一的前提下,具有自身特征,集中体现义安镇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内在品质。

b.线性景观——街道景观。

街道景观是感知城镇最直观的界面,依据主要街道所担负的主要职能分为商业轴、文脉轴、重要发展轴、对外形象展示轴四类,针对不同性质的街道提出了相应的控制要求,见表2。

表2 主要街道分类表

根据建筑的现存状况,将沿街建筑物划分为保留建筑、整饰建筑、拆除建筑及实体围墙四种类型,将建筑外观统一进行整治,符合街道风貌塑造的要求,体现每条街道的内涵与品质。同时对工业企业的实体围墙进行整治,拆墙透绿,与街道两侧的建筑风格协调一致,见表3。

表3 建(构)筑物分类

c.节点空间——标志性景观。

规划近期内镇区形成5个标志性景观节点,彰显义安特色,集中体现义安的精神风貌,见表4。

表4 节点空间分布表

3 结语

城镇特色的塑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贯穿了从规划到设计的整个过程,而且还涉及到自然、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等诸多因素,本文对城镇特色塑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体规划阶段,在对城镇特色总体把握的基础上,分类分级进行贯彻落实,同时尤其注重地域文化对小城镇特色的影响。

[1]乔 巍.苏北地域特色村镇建设探索[J].山西建筑,2011,37(32):13-14.

猜你喜欢

义安镇区风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易地搬迁学生与镇区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及对策
包裹的一切
春景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谈编导在镇区电视新闻工作中的作用
旧楼异事
镇区规划用水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
六贤庙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