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

2012-07-08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19期
关键词:输液门诊风险管理

张 林

风险管理是指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通过对风险进行量度、评估和制定应变策略,从而将风险降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具体而言,主要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驾驭、风险监控等一系列工作进行防范风险的管理工作[1]。我院自2009年以来将风险管理思想引入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通过早期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及时改正及处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属于区级医院,门诊输液室现有床位37张,共有护理人员22名,均为女性,年龄21~45岁。职称:主管护师6名,护师6名,护士10名。学历:本科3名,大专14名,中专5名。选取2006年2月~2011年2月我科门诊输液室收治的10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0例,女525例。平均年龄(29.5±14.2)岁。对2006年2月~2008年12月收治的504例患者不实施护理风险管理,2009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521例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风险管理

1.2.1 设立二级三班值勤制 根据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不足的现状,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设立早中晚三班轮换制度,每个班预留一线、二线两级值班人员,随时处于应急状态[2]。合理调配护理人员,做到新老搭配,尤其是夜间值班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与新护理人员搭配,从而合理调整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减少应激刺激。同时,为避免老人、儿童拥挤在一个输液室中,在患者较为集中的高峰时段,专门设立不同人群的输液室,并且安排1名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等待时间较长、心情烦躁的患者进行安抚,使整个输液室工作协调。

1.2.2 加强护理业务学习 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操作技术,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因此我科每周二集中组织护士业务学习及操作示范,第2周进行抽查,使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学习,强化知识,每月接受护理部的护理质量检查,每半年组织理论及操作考核1次。同时,鼓励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

1.2.3 规范工作制度 制定适用于门诊输液室的各项控制制度,如岗位职责、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医疗安全教育。对护士实施的各种措施严把质量考核关,发生错漏及时纠正,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汲取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制定相关制度且严格执行[3],并进行不定期检查,检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及晋升职称的评定指标。

1.3 观察指标 (1)比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投诉情况及满意度。采用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态度、语言、解释是否明确等10项内容,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满意,60~80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 =(满意 +一般)/总例数 ×100%。(2)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定,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总分范围为0~21,总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3)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护理人员的焦虑情况进行评价,该量表共14个项目,由躯体性焦虑及精神性焦虑2个因子构成,得分越高,表明焦虑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的投诉情况及满意度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睡眠情况及焦虑情况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投诉情况及满意度比较(表1)

表1 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投诉情况及满意度比较 例(%)

2.2 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表2)

表2 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分±s)

表2 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分±s)

时间实施前实施后t'值P 值人数 PSQI总分22 16.3 ±3.5 22 8.6 ±1.7 9.501<0.05

2.3 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HAMA评分比较 (表3)

表3 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HAMA评分比较(分±s)

表3 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HAMA评分比较(分±s)

注:1)为 t'值

时间实施前实施后t值P 值人数 HAMA 总分 精神性焦虑 躯体性焦虑22 21.6 ±10.5 12.8 ±5.6 12.9 ±7.2 22 15.3 ±8.7 6.6 ±3.4 7.4 ±2.6 2.167 4.43891) 3.371)<0.05 <0.05 <0.05

3 讨论

护理工作因与患者的健康及疾患密切相关而引起普遍关注[4],其属于医疗活动之中,以高风险、高难度而成为现今的高危职业之一。同时门诊输液室作为医疗护理工作最基层,特点是老年、儿童患者多,病种较为复杂,工作节奏快,如果护士在患者就诊、输液过程中处理稍有不当,就极易发生护患冲突和护理纠纷[5]。因此,为了避免发生护患冲突和护理纠纷,引入护理风险管理体制显得尤为重要及迫切。

一般而言,门诊输液室易导致风险的因素涉及护理人员不足、护理知识不够全面等,其安全性与患者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探寻患者在门诊输液室诊疗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对策,对于维护患者健康、调和医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不仅降低了患者的护理投诉情况,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而且改善了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降低了护理人员的焦虑情绪。然而由于研究的深度及广度尚需深入,很多问题诸如护理人员的年龄、学历与焦虑程度的关联性以及护理人员的整体身心健康干预措施等未能进一步研究。

[1]何元凤.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与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1):38 -39.

[2]蔡铜山,钟德富,张海林,等.推行医疗风险管理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1,8(5):342 -343.

[3]席淑华,王雅芳,周 立,等.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20 -122.

[4]缪薇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832.

[5]何晓英,闫 翔,王雪梅,等.浅谈护理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J].西南军医,2007,9(2):143 -144.

猜你喜欢

输液门诊风险管理
门诊支付之变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