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与一位随军摄影师的故事

2012-07-02徐忠友

党史文苑 2012年5期
关键词:白公馆杨虎城张师傅

■ 徐忠友

浙江省江山市四都照相馆老摄影师郑文亮,原是第二野战军第十二军政治部的随军摄影师。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心底一直珍藏着与邓小平政委之间的一段难忘的故事。前些时候,当他的一位老战友前去看望他,才让人了解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些往事。

巧遇邓政委

1949年1月1日,由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部队,在湖北沙市召开战前动员大会,发起了解放祖国大西南的战役。当时,20多岁的郑文亮在第二野战军第十二军政治部担任随军摄影师。在部队行军途中,军机关有6个伤员掉队,军长王近山命令郑文亮尾随部队,边摄影边照顾这6名伤病员。

郑文亮护送着伤病员到达四川省彭水县境内时,大伙正坐在公路边的树底下休息,这时从公路上开过来3辆军用吉普车,在他们面前 “嘎”地停了下来。车门打开后,从车上下来几位首长。

郑文亮眼前不觉一亮: “中间那个脸圆圆胖胖的不是邓小平政委吗?”

“报告首长,这几个伤员行军时掉队了。”

“小鬼,你们是十二军的吧?”邓小平走过来亲切地问,话中夹着四川口音。

“首长,您怎么知道的?”郑文亮说。

“整个部队都由我们调动,我哪有不知道的?”邓小平说罢和二野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哈哈大笑。

邓小平看到郑文亮胸前挂着一架照相机,便对郑文亮说: “小鬼,你是搞摄影的吧?”

“报告政委,我是十二军政治部的摄影师。”郑文亮答道。

“那好,你这 ‘第三只眼睛’还得派点用场。上车吧,我带你去采访个特殊的人。”

“是!”郑文亮和6名伤员都搭上了首长们的3辆吉普车。

采访毛主席的炊事员

经过1个多小时的奔驰,吉普车开进了几十里外的白马镇。在镇东头,有一间饮食店,店主是当年在二万五千里长征初期给毛主席当炊事员的张师傅。因他在长征途中生了病,便留下来治病。病好后就在白马镇以开饮食店作掩护,发展地下党组织和共产党员。邓小平要郑文亮采访的就是张师傅。

“邓政委,莫非您是从天上飞过来的?”邓小平一下车,把正在炒菜的张师傅乐得简直要跳起来,邓小平也用劲紧握着张师傅带油的双手。

“早就想来看看你啦!”邓小平说。

“我做梦也盼你们来呀。”张师傅的眼角湿润了。

久别重逢,张师傅握着邓小平的手不放,差点把锅里的菜烧焦了。他把大伙请进了饮食店的雅座,摆上茶点热情招待。邓小平特意把郑文亮介绍给张师傅,然后仔细听张师傅的工作汇报。

“我已在白马镇周围5个乡建立了30个党支部,发展了200多名共产党员,他们在打击白匪和特务的斗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敌人见了闻风丧胆哟。”张师傅说罢给邓小平又递上一支烟。

“老张,你可为四川的解放立了大功哩!我可要替家乡人民谢谢你。”邓小平笑道。

张师傅正要摆上酒菜,请大伙吃顿饭,被邓小平婉言谢绝了。

“前方战事紧,我还得赶路,饭就不要吃了,车上有干粮、茶水。这次难得见一面,还是咱们一起合个影好吧。”

“那好、那好!”张师傅鼓掌表示赞同。

邓小平把张师傅拉到中间,和张际春、张柯岗等首长在饮食店门口的台阶上站成一排。

“小鬼,动手吧!”邓小平对郑文亮命令道。

“大家笑一点。”郑文亮激动地端起德国造的 “莱卡”照相机,调好光圈、焦距,迅速按下了快门。

合影结束后,邓小平和张师傅依依握别,吉普车又向前进发了。

拍摄杨虎城将军遗容

1949年月11月30日,山城重庆胜利解放。当天上午,第十二军政治部张柯岗首长把郑文亮叫去,说邓政委要他去拍一位革命烈士的遗容,后来才知道这位革命烈士就是 “西安事变”的发起人之一杨虎城将军。

原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将前去督促“剿共”的蒋介石武装扣留,并通电全国主张全面抗日。在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出面协调下,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后即被蒋介石逮捕,并送军事法庭审判。蒋介石于1937年6月又解除了杨虎城将军指挥西北军的兵权,并令其出国进行所谓“考察”。1937年11月,杨虎城将军毅然回国参加抗日,但立即被蒋介石扣押。抗战胜利后,杨虎城将军由息烽集中营转移到重庆,关进中美合作所白公馆监狱。1949年9月19日,杨虎城将军和家属及其秘书宋绮云夫妇和儿子小萝卜头(宋振中),在重庆歌乐山惨遭美蒋特务杀害。

郑文亮接到邓政委命令后,立即驱车向歌乐山驶去。车子翻过几座山岗,前面便是渣滓洞集中营,当年江姐等一大批先烈便被囚禁在那里。吉普车沿着弯曲的公路拐进一个山坳,山腰间有一座巨大的白色楼房,这就是中美合作所关押重要政治犯的监狱——白公馆。白公馆建在山半腰间,山势陡峭。原来四周修筑了不少碉堡,高墙上装有电网、探照灯,岗亭里架着机枪。进入写有 “香山别墅”大字的厚重铁门,郑文亮感到周围的环境阴森森的,一间房里有沉重生锈的镣铐、老虎凳、火铬铁等刑具,非常恐怖。白公馆内有几座小房子已被烧毁,还留下敌人仓皇逃走时丢弃的一大堆文件和杂物,是伟大的共产党和光荣的人民军队摧毁了这座残害革命先烈的魔窟。

郑文亮随张柯岗首长来到白公馆大楼边上的花坛里,终于看到了杨虎城将军的遗体。杨将军是被特务们用乱刀砍死后,再用喷火枪烧过的,他那高大的身躯大半已被喷火枪喷出的烈焰烧焦。望着眼前的惨状,郑文亮感到既愤恨又痛心。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含泪拍下了杨将军的遗容,并脱掉军帽深深地默哀。接着他又爬到白公馆的楼上,摄下杨虎城将军用墨汁和鲜血题写在牢房墙壁上的 《铁窗小诗》。

在追悼杨虎城将军大会上,郑文亮拍摄的杨虎城将军遇难白公馆的遗像,被挂在追悼会场中间让人们瞻仰。

为邓小平和 “双枪老太婆合影”

重庆解放后的第三天,邓小平又派人来找郑文亮。

“小郑,邓政委叫你去一下,把照相机也带上。”

“是!”

郑文亮急匆匆地赶到二野司令部,邓小平已在等他了。

“小鬼,我今天带你去完成一个重要任务,你把国民党留给重庆的破破烂烂房子都拍下来。过些年这里的变化会很大,将来你的照片会成为历史的。”邓小平拍着小郑的肩膀说。

“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郑文亮大声地回答。

郑文亮跟随邓小平和其他几位首长,在重庆市内的沙坪坝、磁器口、歌乐山等处转了一个上午。每到一处,邓小平下车总是一边看,一边讲哪里可以盖大楼,哪里可以通电车。还提出要在嘉陵江边造几个大码头,讲得头头是道。郑文亮则按动照相机的快门,一上午就拍了8个胶卷。

几天以后,在一次游园活动中,郑文亮在公园里又巧遇邓小平同华蓥山纵队司令员 “双枪老太婆”邓惠中在一起亲切交谈。

“小鬼快过来,我要考考你的摄影技术提高了没有。”邓小平风趣地招呼郑文亮。

郑文亮跑到邓政委身边,看到 “双枪老太婆”头发花白,身穿着一件深蓝色的粗布衣,脚穿一双稻草鞋,引人注目的是腰间挂着两支手枪,看上去很威武的。

郑文亮赶紧选好角度,端起 “莱卡”照相机,为邓小平和 “双枪老太婆”留下了一个珍贵的镜头。告别时, “双枪老太婆”一边说 “谢谢”,一边握住郑文亮的手,郑文亮觉得 “双枪老太婆”的手劲挺大的。

邓小平政委与 “双枪老太婆”的珍贵合影,不久就刊登在 《西南画报》上。

不久,郑文亮由第十二军调到西南画报社工作。半年后,他重新归队赴朝参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又拍摄了赴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的 “英雄母亲”——黄继光的妈妈邓芳芝等人的珍贵照片。1954年回国后,他分配在江西上饶部队办的军人摄影室工作。1959年响应党的 “精兵简政”号召,回到浙江省江山市敖坪乡当农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到江山市四都乡开办了四都照相馆,晚年生活过得很幸福。

猜你喜欢

白公馆杨虎城张师傅
真正的手艺人要耐得住寂寞
建党百年,悼白公馆渣子洞在烈火中永生的英雄们
参观重庆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旧址感怀
杨虎城南阳“扫黑除恶”传佳话
蒋介石诱捕杨虎城的阴谋如何得逞?
儿童音乐剧《小萝卜头》导演阐述
敲门
蒋介石诱捕杨虎城
百年老宅品味·写意美味
牙医确认杨虎城将军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