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音乐剧《小萝卜头》导演阐述

2019-10-09李魏

艺术大观 2019年16期
关键词:小萝卜头

李魏

摘要:儿童音乐剧《小萝卜头》以中国最小的革命烈士宋振中同志为故事原型创作而成,讲述了“小萝卜头”狱中短暂的一生。作品在残酷的主调色彩中散发着由孩子带来的希望、美好和革命同志间彼此关照的“温度”,有诗化的惨痛现实,也有极端环境中人性的温情。

关键词:小萝卜头;红岩精神;白公馆;儿童音乐剧

为什么要做儿童剧?要做怎样的儿童剧?为着什么样的人做儿童剧?自三年前把创作重心转向儿童剧领域以来,这三个问题便成了我想要“走近”儿童心灵、问道儿童剧创作的终极追问。这几年在边创作边陪着孩子一点点长大的过程中我似乎寻到了部分的答案,但还不够明晰。全世界每天会有各式形态儿童面向的戏剧作品正在创作和演出,而我究竟该做些什么才是最有意义的?因为我深刻地知道,一部儿童剧或将影响孩子们的一生,而这每个孩子都该如我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地被善待和尊重——以我们所擅长的艺术的方式!

当我决定开启《小萝卜头》的创作并钻进大山,迈入息烽集中营和渣滓洞、白公馆监狱的院子,独自席地蹲坐在湿潮暗黑的囚室一角时,当歌乐山上成百上千只的知了一齐“呜嘤呜嘤”聒噪地想要诉说或者呐喊着什么的时候,我忽然在当下找到了一种遥远年代的“临在”状态,找到了与革命志士相关联的“身心通感”,像似回到了那个年代,像是成了“他们”中的一员。我愿意把它想象成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召唤。我有了一种直觉,这种直觉催生了期待,或许我能够在此次的创作中找到一些明晰的方向和答案。

一、故事背景及故事梗概

“小萝卜头”宋振中( 1940.3.25-1949.9.6 )对于大部分国人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几乎所有的人都听说过他,但却不是所有的人都真正地“关心”过他。他1940年3月出生在西安城外30公里处的蒲阳村,他的父亲宋绮云时任第四集团军(杨虎城旧部)少将高参,母亲徐林侠是中共地下党员。在父亲被捕后的两个月,1941年11月浓雾弥漫的一天,他和妈妈也一齐被国民党特务诱骗入狱,随后被转送至重庆歌乐山白公馆监狱关押,时年1岁8个月。尔后,他们于1943年3月被转押至贵州息烽集中营,于1946年又再次转押回白公馆囚禁。1949年9月6日晚,他和爸爸、妈妈在白公馆后山的松林坡被害时年仅9岁半。

还在咿呀学语的年龄便随着妈妈被一齐关进了监狱,狭小晦暗的囚室里那窄小的天窗和放风时那几十平方小院落顶上的“好大的”天空是他认识这个世界的仅有的方式。懵懂的年龄还不知道什么叫作信仰,又为什么身边这些革命志士们皆宁死不愿屈?春来秋往、七载寒暑,怀着对新中国、对未来生活最美好的向往和期冀,却在黎明前的黑暗里被“恶魔”吞噬!小萝卜头未能见到共和国的黎明,就在新中国宣布成立的“前夕”,他和他的爸爸、妈妈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小萝卜头所生长的“情境”太特殊了,这个小生命关联和承载着太多的历史话语,在他的身边聚纳了太多我们这个时代已渐渐缺失了的生命精魂。他的孤独、勇敢、顽强、期冀和向往以及他身边的一座座精神“丰碑”该是被我们和一批批“新生代”所铭记的,当我们把“他的世界”以儿童剧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时候,我相信绝对会给予这个时代的孩子、爸爸妈妈们以触骨的心灵感染和精神深层的洗礼。

该剧以“冰糖葫芦”的叙述方式从小萝卜头随妈妈一齐被捕入獄讲起,围绕着小萝卜头在狱中“孤独成长”“栽种石榴树”“狱中读书”“帮疯老头越狱”“最后的转移”“诀别”等生命中的几个大事件关联展现了“疯老头”韩子栋、张露萍、徐晓轩、黄显声、宋绮云和徐林侠等共产党人与国民党反动派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过程,在残酷的主调色彩中散发着由孩子带来的希望、美好和革命同志间彼此关照的“温度”,有诗化的惨痛现实,也有极端环境中人性的温情。

二、演出的思想立意和现实意义

第一次到歌乐山采风的时候,我的孩子也是和小萝卜头被捕时一般的年纪,我真的很难想象在那样物质贫乏的时代又在那样的人间炼狱里,一个嗷嗷待哺的小生命该如何才能维持生存!于是,我联想到了我那锦衣玉食的孩子、曾经年少时的我、诞生在新中国的所有孩子们都是多么地幸福和幸运。于是我坚定了创作《小萝卜头》的决心,我想要小萝卜头和他身边的那些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志士们不被忘记;想要使他们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能够被当下的人们感受得到、能够被好好珍惜;想要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仍然葆有崇高的信仰、精神和灵魂;也期望以小萝卜头在狱中葆有的坚韧和对未来美好的向往与期冀影响到当代的孩子们。

习总书记建言新时期的文艺工作者们要“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而这些美的信仰、崇高和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民族的灵魂不就正好在这些先烈的身上得到了淋漓的表现,被这些同志以崇高的生命和不屈的灵魂所印证了吗?以该剧人物原型为代表的万千中华英雄儿女舍身忘家,同侵略者和反动派进行着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用生命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解放了天下的劳苦大众,为我们创造了现如今的美好生活。我要用心用情地抒写“他们”,用一个戏剧工作者擅长的方式为他们献上一首赞歌,用他们的“生命之歌”献礼祖国70周年华诞。

三、全剧总的艺术处理原则

我们将以百老汇黄金时期叙事音乐剧的创作范型为参照,以戏剧性的“优动”思维统领全场。各创作部门要以戏剧的表达为中心并为歌舞的叙事留出充足的表达空间,努力做到创造性、个性化地融入整体,达到与其他各艺术元素的有机整合。我们要以音乐加舞动的方式在残酷的主调色彩中挖掘诗意,在黑暗湿潮的囚室中散发“温度”。

大家要达成共识——能够最真切地表达人物内在情感的方式便是最好的方式。所以我们要打破在日常创作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框范,在《小萝卜头》的创作过程中尽可能地突破以往惯性的创作思维,也无须在创作前思考什么既定的方法和风格。若以完美的表达为诉求并引领创作的方向,自会有独属于《小萝卜头》的艺术魅力逐渐形成。

四、人物形象的设计要求

首先各创作部门要做好原型人物分析的功课,在忠于原型的基础上再做艺术化的加工和修饰,不能模板化更忌高大全,我们要表达的是有血有肉的鲜活个体。剧中所表现的几位同志本身便是众多革命同志的典型代表,从台词上看他们已经是集诸多人物的精魂于一身了,所以在音乐和歌舞的写作与编排上一定要再创出个性来。该剧是爱国主义的红色题材,因为时代的不同和文化情境的跨度较大必然会形成一些认知方面的障碍,很容易让当代人觉得情感“作假”。为此,我们一定要真,要让情感在心灵沟通的基础上自然地流淌出来,要让观众自然而然地认同并产生同理心。还需要强调的是,《小萝卜头》是一部以儿童为主要受众的戏剧作品,因此需在坚守人物形象“精气神”的基础上,找寻童趣儿,找寻可以和孩子沟通对话的适切方式。

五、剧本的问题

(一)《小萝卜头》的文本初稿有头重脚轻的感觉,后半部分有几处也适合再设计一些歌舞段落,有部分场面还需进行更多的渲染;

(二)歌舞元素在全剧中的布局还待商榷,有几处需进行调适;

(三)剧诗部分的写作可提前和作曲进行沟通,避免各自为战,事倍功半;

(四)可在开头部分增加“小萝卜头”名字由来的段落。

六、舞台美术处理的原则

舞台美术要有准确的时代感和地域风貌的展现,但整体也要自由和流动,可组合和变换的监狱内景一定要为歌舞表达留足空间。要创造性地用好象征手法,最好是写实与写意交应成辉。剧中各场次间的切换是无须专门预留换景时间的,要在自然流动的过程中实现所有的场景置换。

七、关键场次的初步设想

(一)“陪小蚂蚁玩耍”一场,小萝卜头先是獨自摹声大自然的声响并将其唱成了快乐的歌,然后又以舞蹈的方式和小蚂蚁玩耍互动并唱起了“小蚂蚁之歌”,同时我们还会在隐约处让疯老头在相邻的空间以舞蹈的方式与小萝卜头形成呼应性的动作模仿,自孤独中表现出温情;

(二)“绝食抗争”一场,徐林侠因未按照看守的要求写下瓦解同志们革命斗志的“悔过书”而被施以极刑近乎昏迷,众难友为了给她争取到狱外救治的机会集体绝食,借以击打束缚自身的手铐和脚镣形成的和声唱起了热烈、振奋的抗争之歌,所唱歌曲将是根据《我的自白书》创作的;

(三)“外出就医”一场,一边是轿夫们颠着轿子并热烈有趣儿地吆喝着滑竿号子,一边是小萝卜头不停好奇地问询着足以使身负重伤的妈妈更加痛心和悲哀的无数个“常识性”的问题,四人叙、唱结合,台词相间,表现出了残酷的诗意;

……等等。

文艺工作者该有用文艺的方式抒写、弘扬中国精神,重塑民族灵魂的责任和使命自觉。此次能以这部红色历史题材的爱国主义舞台剧作品献礼祖国七十周年华诞,是我们《小萝卜头》剧组全体主创人员该有的使命担当和荣耀。作为一部以儿童为主体、“亲子互动”式情感交流方式为主的作品,我们将奋力打造一部高质量的、留得住的舞台艺术精品,并借着儿童剧和音乐剧的广泛接受度和传播力量与更多的家庭见面,通过此剧和当代的孩子建立沟通,期冀孩子们和陪着孩子走进剧场的家长们都能更深刻地认识这段历史,并能收获“红岩精神”的感染和精神层面的启迪。

猜你喜欢

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的故事
让每个孩子都能手捧和平鸽
小萝卜头在狱中
宝贵的自由
伫立在小萝卜头的照片前
只想看看你
自由
只想看看你
红岩(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