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疗效对比

2012-06-28梁碧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辛伐他汀高脂血症类药物

罗 斌 梁碧涛

(湖北消防总队医院,湖北 武汉 430064)

高脂血症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是引起中老人心血管疾病造成猝死的重要原因〔1,2〕。辛伐他汀是目前治疗高脂血症的常用药物,但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机体代谢机能显著降低,且多存在多种慢性疾病,其用药剂量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脂血症患者80例,男51例,女29例;年龄65~80岁,平均(73.4±3.5)岁;合并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12例,高血压16例,冠心病1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制定的高脂血症诊断标准〔3〕,血清总胆固醇(TC)≥5.98 mmol/L,甘油三酯(TG)≥1.81 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1.04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3.64 mmol/L;4 w内未使用任何降脂、调脂药物;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感染类疾病及他汀类药物过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辛伐他汀(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对照组给予10 mg/d,观察组给予20 mg/d,均于晚饭后2 h服用,连续用药3个月。治疗期间维持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不再使用其他调血脂类药物。

1.3 观察指标 (1)血脂水平:治疗前后检测血清TC、TG、HDL-C、LDL-C水平;(2)不良反应:检测肝、肾功能及心肌酶等生化指标,记录患者过敏、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 按卫生部《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4〕。(1)显效:TC下降≥20%,TG下降≥40%,HDL-C升高≥0.26 mmol/L;(2)有效:TC下降10% ~20%,TG下降20% ~40%,HDL-C升高0.104~0.26 mmol/L;(3)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以显效率和有效率计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设计的两样本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n=40〕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TC、TG、HDLC、LDL-C水平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x ±s,n=40,mmol/L)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皮疹2例,头晕2例,腹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5/40);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皮肤潮红1例,头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上述不良反应均轻微,未作特殊处理,自行好转,无治疗中断病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及老龄化人口的增加,老年高脂血症发生率逐年升高,约占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的70%,成为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由此引发的各种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主要祸首〔5,6〕。因此,寻找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用药方法意义重大。

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已被广泛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近年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调脂作用外,还有延缓动脉粥样硬化(AS)程度、抗炎、保护神经和抗血栓等作用,其所带来的临床益处已远超过其血脂调节作用〔7〕。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他汀类药物能够明显减少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8,9〕。辛伐他汀为甲基羟戊二酰辅酶 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对肝脏有高度的选择性,能够可逆性抑制HMG-COA还原酶,从而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使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增加,加快清除血液中LDL-C,从而达到降脂的目的〔10,11〕。但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会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大〔12〕。老年人本身血管逐渐老化,且多存在多种慢性疾病,耐受性较差,故临床使用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时,多数医生会因担心大剂量使用带来的毒副反应而减少用药剂量,从而削弱了其临床疗效。

本研究发现,10 mg/d、20 mg/d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能显著提高显效率和降脂水平,且不明显增加不良反应,更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1 唐剑平.高脂血症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及其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6):1081-3.

2 张 斌,王 影.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脂血症关系的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87.

3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4-1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新药(西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51.

5 钱 净.昆明地区部分人群血脂水平现状调查〔J〕.中国医疗前沿,2009;11(21):122-3.

6 顾惠玲.230例高脂血症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0;7(24):111-2.

7 齐科研,黄 慧,吕泽平,等.血脂异常与高血压的关联研究:社区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前瞻性研究系列之十一〔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9;7(1):43-5.

8 Patel BV.Adherence with single-pill amlodipine/atorvastatin vs a two-pill regimen〔J〕.Vasc Health Risk Manag,2008;4(3):673-81.

9 李鹏飞,徐俊娇,林继红,等.血压与血脂相关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8(15):1972.

10 周晓秋,余 晗.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小板活化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海峡药学,2009;21(4):112-4.

11 洪德军.辛伐他汀治疗血脂异常高危患者60例效果观察〔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6):520-1.

12 王丽华.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0;31(32):5762-3.

猜你喜欢

辛伐他汀高脂血症类药物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观察及机制分析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研究他汀类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卷柏素对唑类药物体外抗念株菌的增效作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60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卡托普利联合辛伐他汀对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