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对深静脉血栓性疾病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价值

2012-06-28欧永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二聚体半胱氨酸下肢

欧永强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血管内科,广西 梧州 543002)

深静脉血栓是创伤及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引起患者术后发生肺栓塞的主要因素。血流速度、高凝状态和创伤是深静脉血栓发病的三大因素,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与发展是损伤、凝血因子、炎症因子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1〕。研究深静脉血栓患者血中各种因子的异常变化对于疾病早期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对我院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探讨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深静脉血栓性疾病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96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4例,为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60~78〔平均(63.4±6.8)〕岁,均经彩色多普勒和静脉血管造影诊断;对照组62例,手术后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62~77〔平均(64.2±6.4)〕岁。排除糖尿病、肝肾功能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脑出血、恶性肿瘤及凝血机制异常患者。

1.2 检查方法 受检者于手术前、手术后24、48、72 h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4 ml,分成两管,每管2 ml。一管用于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T、APTT采用凝固法测定。另一管加入枸橼酸钠抗凝,4 000 r/min离心15 min,取血浆,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仪器为全自动血凝分析仪(STAGO公司生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s-CRP水平,试剂盒和抗体为上海森熊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检测程序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资料以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有效率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应用Logistic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后各观察指标检测结果 手术后24 h开始,研究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s-CR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手术后48 h两组上述指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P<0.05),手术后72 h研究组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s-CRP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手术后24 h研究组PT、APTT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48 h、72 h研究组PT、APTT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s-CRP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相关性分析 见表2。Logistic分析显示术后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s-CRP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呈正相关(r=3.117,P<0.05;r=4.358,P <0.05;r=2.873,P <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后各观察指标检测结果(x±s)

表2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D-二聚体是纤溶酶作用于交联纤维蛋白形成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当机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或纤溶功能亢进时,D-二聚体可特异性升高。正常人血浆 D-二聚体的含量小于0.4 mg/L〔2〕。Bradley 等〔3〕通过对 138 例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研究发现,若D-二聚体大于0.4 mg/L,深静脉血栓诊断的灵敏度为97.7%,特异度为48.9%。而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后12 h,D-二聚体异常升高,24 h达到高峰,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0.05 mg/L。说明研究组患者手术后纤溶系统已经激活,患者具有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性。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是已被证实的动脉系统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国外有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静脉血栓栓塞症存在关联〔4〕。同型半胱氨酸可能通过破坏血管内皮,激活血小板、凝血系统,抑制蛋白C等多种途径参与血栓形成。国外一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约25%的静脉血栓栓塞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而1/3的静脉血栓栓塞患者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5〕。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从手术后12 h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并持续保持较高水平,说明研究组患者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因此有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

CRP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其水平升高可以反映机体存在炎症反应机制的激活。近年来,炎症反应在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Yoo等〔6〕研究发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血浆CRP水平显著升高,并证实炎症因子在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CRP可以通过激活机体单核细胞、促进组织分泌组织因子,启动凝血机制。另一方面,CRP还可以促进人体合成凝血因子,加速血栓形成〔7〕。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手术后24 h CR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手术后48 h两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手术后72 h CRP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CRP对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有一定价值。PT、APTT是常见的反映血液凝血状态的指标,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手术后上述指标也发生异常改变,但这种异常改变发生在手术后48 h,在手术后24 h研究组PT、APTT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因此,PT、APTT虽然可以反映患者血液状态,但对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并无太大价值。

综上所述,2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超敏hs-CRP是深静脉血栓的敏感指标,三者结合对于深静脉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座谈会纪要.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10):636-40.

2 侍冬成,吴 蔚,赵 钢,等.D-二聚体峰值变化与下肢骨折、骨盆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关系研究〔J〕.重庆医学,2011;40(13):1291-3.

3 Bradley M,Bladon J,Barker H.D-dimer assay for deep vein thrombosis:its role with colour Doppler sonography〔J〕.Clin Radiol,2000;55(7):525-7.

4 黄 宁,柳卫芳,毕 正.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浆Hcy、LP(a)水平检测及分析〔J〕. 山东医药,2010,50(51):99-100.

5 任 鸿,文 亮,徐世伟,等.573例多发伤骨折的早期诊断分析〔J〕.重庆医学,2008;37(24):2763-4.

6 Yoo MC,Cho YJ,Ghanem E,et al.Deep vein thrombosis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Korean patients and D-dimer as a screening tool〔J〕.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09;129(7):887-94.

7 王瑞胜,王景璋,王红宇.CRP与IL-6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意义〔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3):36-8.

猜你喜欢

二聚体半胱氨酸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S-异戊烯基-L-半胱氨酸对辐射诱导小鼠DNA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