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心理和行为症状的比较

2012-06-28王宗颖王玉梅费伟民上海市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025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攻击行为阿尔茨海默障碍

王宗颖 王玉梅 费伟民 (上海市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25)

痴呆患者的心理和行为症状(BPSD)泛指痴呆患者的感知觉、思维、心境和行为障碍,正是痴呆的这些症状决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以往研究方向多注重于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的改善,相对于其认知功能,BPSD是可以治疗的〔1〕。痴呆各亚型BPSD是否有差别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探讨社区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患者BPSD的异同点,为其在社区中进行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本社区的痴呆患者,其中AD和VD各30例。AD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81.93±5.62)岁,MMSE评分(14.57±5.00)分;VD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78.60±5.97)岁,MMSE评分(17.20±4.46)分。全部病例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初筛,得分均<24分;AD病例Hachiski缺血指数<4分,并符合ADRDA-NINCDS诊断标准;VD病例Hachiski缺血指数>7分,符合NINDS-AIREX诊断标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其他原因所致痴呆和其他精神疾病。两组之间男女比例、年龄、MMSE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影像学资料、诊断,由受检者一级亲属提供。采用AD行为症状评定量表(BEHAVE-AD)、Cohen-Mansfield激惹性问卷(CMAI),每项均按严重程度分为1~7分,分数越高程度越重。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或χ2检验。

2 结果

2.1 AD、VD组 BEHAVE-AD发生率、严重程度比较 BE-HAVE-AD量表评定结果显示:AD、VD两组的行为紊乱发生率均为最高且无显著性差异,AD组焦虑与恐惧发生率明显高于VD组,但严重程度VD组较AD组重;行为紊乱严重程度AD组明显重于VD组。在偏执与妄想观念、幻觉、攻击行为、日夜节律紊乱、情感障碍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上两组无明显差异。见表 1,表 2。

表1 BEHAVE-AD量表发生率比较〔n(%)〕

表2 BEHAVE-AD量表严重程度比较(x±s)

2.2 AD、VD组CMAI量表激惹发生率、严重程度比较 CMAI量表评定结果表明:VD组乱走、无目的游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D组,但严重程度相似。AD组试图出走的严重程度明显重于VD组,但发生率无差异。AD、VD组在攻击行为、语言性攻击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上无明显差异。见表3,表4。

表3 CMAI量表激惹发生率比较〔n(%)〕

表4 CMAI量表激惹严重程度比较(x±s)

3 讨论

痴呆患者的临床表现除认知缺损症状、神经症状和社会生活功能减退外,多达70%~90%的痴呆患者在其疾病病程的一定时间会出现 BPSD,住院患者的 BPSD高达100%〔2,3〕。痴呆患者的BPSD是在认知障碍背景下心理因素和大脑神经生化学相互作用的结果〔4〕,本组资料中的AD、VD患者均呈现出不同类型的BPSD,行为异常突出,情感障碍发生率高,可见其问题的严重性。痴呆患者的BPSD给社会、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应予以高度重视与研究。

Cohen等〔5〕发现AD与VD组病人之间BPSD的程度与类别大致相似。但是本研究应用BEHAVE-AD量表和CMAI量表,观察AD、VD两组患者,发现AD组行为紊乱、试图出走严重程度较重;焦虑与恐惧发生率较高。VD组焦虑与恐惧的严重程度较重;乱走、无目的游荡的发生率较高。本研究结果提示AD、VD患者的BPSD各有不同的特点,在焦虑与恐惧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上具有特点,可能与患者当时自知力尚存有关;但在偏执与妄想观念、幻觉、攻击行为、日夜节律紊乱、情感障碍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上无差异,与较多研究结果一致〔6〕。

由于继发于胆碱能系统的损害,单胺类递质相对升高,造成患者出现躁狂或类躁狂症状为BPSD表现,可能可以解释AD组行为紊乱、试图出走严重程度较重的原因。有研究发现,脑梗死后脑组织儿茶酚胺浓度明显变化,特别是第四脑室底桥脑的前外侧的蓝斑、下丘脑及杏仁核等部位损害,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下降,中缝核及蓝斑尾部受损会影响5-HT浓度,与情绪障碍有关,这可能是VD患者情绪障碍突出的原因。

本研究结果显示VD患者的焦虑、恐惧程度较严重,AD患者行为紊乱程度较重,两组患者都存在偏执与妄想观念、幻觉、攻击行为、日夜节律紊乱、情感障碍。因此,针对患者不同的BPSD特点进行心理疏导及药物治疗,将会取得更好的疗效。总之,关注和重视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特征,对痴呆BPSD的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1 Hinchcliffe AC,Hyman IL,Blizard B,et al.Behavioral complications of dementia-can they be treated〔J〕?Int J Geriar Phychiatry,1995;10:839-47.

2 Black W,Almeida P.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 and burden of care〔J〕.Int Psychogeriatr,2004;16(3):295-6.

3 钟 华,李建华,沈鑫华.阿尔茨海默病行为和精神症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9;21(3):172-5.

4 Hayashi Y,Ishida Y,Inoue T,et al.Treatment of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Alzheimer-type dementia with Yokukansan in clinical practice〔J〕.Prog Neuro-Psychopharmacol Biol Psych,2010;34(3):541-5.

5 Cohen D,Eisdorfer C,Gorelick P,et al.Psychopathology associated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and related disorders〔J〕.J Gerontol,1993;8(6):225-60.

6 陈红芳,邵慧军,陈一萍.血管性痴呆患者神经精神症状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0;10(3):342-6.

猜你喜欢

攻击行为阿尔茨海默障碍
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状况及高危因素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下)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上)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绿茶或能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睡眠不当会增加阿尔茨海默风险
跨越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