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抑郁情绪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β水平的影响

2012-06-28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细胞因子心绞痛冠心病

赵 婷 王 英

(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内二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抑郁是冠心病患者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对冠心病的发生、进展、预后均有负面影响〔1〕,作用机制不明。现有研究证实抑郁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且与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具有相当的重要性〔2〕。对于已经存在冠心病的患者,抑郁症状也是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3〕。尽管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了抑郁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着联系,但其相关机制还不确定〔4〕。本研究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整体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探索血清白介素-1β(IL-1β)与抑郁的关系,为明确冠心病与抑郁情绪之间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连续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年龄≥60岁的老年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46例,最后入选172例,其中男98例,女74例,年龄55~78〔平均(67.22±8.17)〕岁。纳入标准:(1)冠心病患者诊断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2,3〕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制定的中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5〕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2)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心境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2,5〕;(3)性别不限,无酒、药滥用或依赖;(4)获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近期有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肿瘤、周围血管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2)文盲;(3)脑器质性疾病患者;(4)射血分数(EF)<50%;(5)近期突发的家庭变故;(6)有精神病家族史、以往已确诊为抑郁症或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

1.2 方法

1.2.1 抑郁情绪的诊断 所有入选的冠心病患者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调查。根据统一的指导语,住院病人在入院1 w内独自完成自评量表,并由调查者检查有无遗漏,以保证答卷质量有效。对于有阅读、理解困难(包括视力障碍、文化层次低)者,可给予适当辅助并给予统一的解释。量表采用我院心身科惠诚心理测验综合系统4.0,统一逐一输入系统评定抑郁状况及其程度。SCL-90中以抑郁因子分<1.5为无抑郁,≥1.5为伴发抑郁。SDS评定标准为标准分<50为无抑郁,标准分≥50为伴发抑郁,其中50~59为轻度抑郁,60~69为中度抑郁,≥70为重度抑郁。

1.2.2 血清IL-1β检测 受试者入院后第二天早晨7:00~8:00空腹采取肘静脉血 4 ml,以 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后放入-70℃超低温冰箱保存待测。血清IL-1β采用我院核医学科GC-2016γ放射免疫计数器进行测定。试剂盒采用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IL-1β试剂盒,运用放射免疫测定法,严格按试剂盒说明操作,灵敏度<0.1 ng/ml。

1.2.3 生化指标的检测 全部病例入院后第二天采晨起空腹静脉血液标本,统一送我院检验科进行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我院检验科BECKMAN全自动生化仪完成。血糖采用BECKMAN血糖仪完成。采用上海玉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TC、TG运用GPO-PAP法,HDL-C运用化学修饰酶法,LDL-C运用选择性溶解法,血糖运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百分数表示;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及等级分组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关联性分析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非正态或计数资料采用Spearman秩相关。

2 结果

2.1 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检出率比较 对所有入选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同时采用SDS进行抑郁情绪筛选,并与我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SDS总分(54.73±7.91)高于全国常模(33.21±5.56),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DS筛选标准,对标准分≥50分的124例冠心病伴抑郁患者依据抑郁等级进行分组。结果显示,轻度抑郁68例,中度抑郁54例,重度抑郁2例。提示冠心病伴抑郁患者主要以轻、中度为主。

2.2 两组研究对象临床特征的比较 冠心病伴抑郁组与冠心病不伴抑郁组年龄、性别构成、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TC、TG、HDL-C、LDL-C水平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IL-1β与SDS得分和各生化指标的相关分析 SDS得分与IL-1β水平呈正相关,r为0.301 3,P<0.01。同时按抑郁严重程度即轻、中、重度分级与IL-1β的相关分析显示也呈正相关,r为0.354 7,P<0.05。根据两组研究对象各项血脂及血糖水平与IL-1β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提示血脂、血糖与IL-1β之间没有相关性,均P>0.05,说明在本研究中IL-1β不受血脂、血糖水平的影响。见表2。

表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研究对象血脂、血糖与IL-1β相关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SDS总分显著高于我国常模,冠心病伴抑郁患者以轻、中度为主,合并抑郁症状的比例比国外相关研究的18%~60%及国内报道冠心病伴有抑郁的发病率在24% ~57%〔6,7〕偏高。冠心病伴抑郁患者的IL-1β水平明显高于冠心病不伴抑郁患者,说明冠心病伴抑郁患者中有血清细胞因子IL-1β的激活,老年抑郁伴有免疫激活的表现,与吕永良等〔8,9〕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IL-1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炎症细胞因子,在免疫炎症的机制中起着主要调节作用。IL-1有两种类型:IL-1α和IL-1β,以IL-1β为主,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与受体(IL-1R)结合后产生生物学作用。IL-1R拮抗剂(IL-1ra)是IL-1家族的另一成员,通过竞争性地与IL-1R结合阻断IL-1的生物效应,是体内调节功能的重要介质〔10〕。

冠状动脉疾病是一种对血管内皮损伤的慢性炎症反应,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病程进展中起重要作用。从循环中细胞对动脉内层的浸润到斑块纤维帽的脆性增加,以及最终导致了斑块的破裂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炎症在冠状动脉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与此同时,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炎症标记物,包括IL、C反应蛋白(CRP)、分泌型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肿瘤坏死因子(TN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干扰素(INF)等〔11〕。Cusack 等〔12〕的研究揭示粥样硬化斑块的损伤和破裂是导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基础,炎症因子水平增高是引起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的原因。美国学者Jenny等〔13〕研究认为不稳定性及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IL-6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王战坤等〔14〕研究93例冠心病患者与30例年龄和性别相当的健康体检者IL-1、IL-6、TNF 和 IFNα 水平,发现冠心病患者 IL-1、IL-6、TNF和IFN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增高程度可能与炎症介质释放量相关,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发展的各阶段。系统和局部促炎因子可能通过激活内皮细胞,触发斑块破裂,启动血栓形成和诱导急性冠脉综合征〔15〕。本研究提示抑郁通过进一步增加冠心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来促进血管内皮的慢性损伤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而影响冠心病的预后。

本次研究同时发现IL-1β水平与SDS得分呈正相关。抑郁的严重程度与IL-1β的升高水平也呈正相关。吕永良等〔8〕在对老年抑郁症病人免疫功能及其心理状况的对照研究显示老年抑郁症病人血清IL-1β、IL-6明显高于非抑郁组,且IL水平与量表得分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呈正相关。国内杨坤等〔9〕的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学者们的论点,同时也进一步说明冠心病与抑郁之间可能通过免疫炎症系统的激活引起细胞因子如IL-1β、IL-6、TNF-α等升高,而升高的致炎性细胞因子进一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对心肌细胞的破坏,从而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

1 Kuper H,Marmot M,Hemingway H.Systematic review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of psychosocial factors in the etiology and pro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J〕.Semin Vasc Med,2002;2(3):267,314.

2 沈 珏,胡兴越.抑郁在冠心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7;2:82-4.

3 Blumenthal JA,Lett HS,Babyak MA,et al.Depression as a risk factor for mortality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J〕.Lancet,2003;362(9384):604-9.

4 杨利群,李田昌,胡大一,等.胸痛患者伴随抑郁情况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6):354-7.

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195-206.

6 黄 佐,樊 民,吴宗贵.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46-7.

7 方润领,蒋玉卉,宋江山,等.心肌梗死患者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3;7(9):1382-3.

8 吕永良,吴爱勤,李 鸣,等.老年抑郁症病人免疫功能及其心理状况的对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杂志,2003;12(6):634-5.

9 杨 坤,张中兴,王长虹,等.抑郁症患者帕罗西汀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和锌水平变化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9):792-4.

10 梁 皓.重要炎症因子与冠心病的关系〔J〕.实用诊断与治疗志,2007;21(5):364-5.

11 Blake GJ,Ridker PM.Inflammatory bio-markers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prediction〔J〕.JIntern Med,2002;252(4):283-94.

12 Cusack MR,Marber MS,Lambiase PD,et al.Systematic inflammation in unstable angina is the result of myocardial necrosis〔J〕.J Am Coll Cardial,2002;39(12):1917-23.

13 Jenny NS,Tracy RP,Ogg MS,et al.In the elderly,interleukin-6 plasma levels and the 174G>C polymorphism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2;22(12):2066-71.

14 王战坤,蔡 巍,邵东文,等..细胞因子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学杂志,2003;31(8):588-90.

15 Shen CX,Chen HZ,Ge JB.Th erole of inflammatory stress in acut coronary syndrome〔J〕.Chin Med J,2004;117(1):133-9.

猜你喜欢

细胞因子心绞痛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乌七散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
对付肿瘤的细胞因子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