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清扬畅肺饮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临床观察

2012-06-14赵成梅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7期
关键词:浙贝母连翘黄芩

赵成梅

(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北京 102400)

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咳嗽是上呼吸道感染后最常见的症状。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一般不必使用抗菌药物[1],临床上常用抗组胺药、支气管扩张药、镇咳化痰药等治疗。笔者近年采用自拟清扬畅肺饮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房山区中医院门诊住院患者100例,符合《内科学》[2]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诊断标准及中医风热犯肺证标准,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血液病、精神病患者;呼吸系统功能不全者;肺结核、真菌感染、肿瘤、矽肺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及溃疡病患者;高血压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者;大量吸烟和职业性接触粉尘、化工物质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药品成分过敏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性2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44.32±6.90)岁;平均病程(16.33±7.92) d。 对照组 50例,男性 21 例,女性 29 例;平均年龄(42.50±5.62)岁;平均病程(17.82±8.51)d,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自拟清扬畅肺饮:桔梗10 g,牛蒡子10 g,浙贝母 10 g,炙枇杷叶 10 g(包煎),杏仁 9 g,荆芥 10 g,防风 10 g,蒲公英 20 g,大青叶 15 g,连翘 20 g,黄芩 20 g,甘草 6 g。痰多者加陈皮12 g,制半夏9 g,茯苓12 g;痰黄者加瓜蒌 30 g,知母10 g;痰中带血者加牡丹皮10 g,栀子10 g;痰少、咳嗽夜重者加沙参20 g,麦冬15 g;咽痛者加玄参 10 g,金银花20 g;便秘者加瓜蒌30 g,枳壳10 g,厚朴10 g;咳声无力、气短、自汗者加党参 15 g,黄芪 15 g;气促、胸闷者加地龙 10 g,紫苏子 10 g,枳壳10 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早晚分服。对照组口服酮替芬1 mg,每日2次;复方甘草合剂10 mL,每日3次。7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疗程。

1.3 观察指标 (1)咳嗽改善情况。 (2)血、尿、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3)不良反应。

1.4 疗效标准 参照参考文献[3]拟定。治愈:咳嗽症状消失。好转:咳嗽症状减轻。无效:咳嗽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3例出现大便稀软,无恶心、腹痛等,未做处理,停药后恢复正常;对照组6例出现嗜睡、乏力,3例出现口干,5例出现轻度头晕,停药后自行消失。两组血、尿、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咳嗽是机体的防御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1]。现代医学通常采用抗组胺药、支气管扩张药、镇咳化痰药治疗。

笔者认为,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一个症状,是人体为了祛邪外达所产生的一种病理反应,临证中不能见咳止咳,而应依据中医理论予以辨证施治。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咳嗽》篇云“咳证虽多,无非肺病”;陈修园《医学三字经·咳嗽》篇亦谓“《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干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病位既在于肺,便应宣畅肺气。由于肺为脏腑之华盖,位高居于膈上,药力易达病所,故药宜清扬,所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温病条辨·治病法论》)即是。故自拟清扬畅肺饮。方中桔梗生浮,功能宣肺利咽,起清扬畅肺的作用,且药理研究其有抗炎和镇咳祛痰作用,能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浙贝母、炙枇杷叶均兼具宣肺、清肺、润肺止咳之功,浙贝母亦具有扩张支气管、抑制痰液分泌的作用;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因肺与大肠相表里,大便通畅有利于宣畅肺气;牛蒡子清热解毒、清咽消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多种致病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风为百病之长,外邪侵犯人体多以风为先导,故以荆芥、防风祛风解表,且二者均有明显的抗炎、抗过敏和免疫增强作用;蒲公英、大青叶、连翘、黄芩均能清热解毒,均具广谱的抗菌、抗病毒作用,且具有保肝利胆作用,能在抗菌同时,保护肝细胞不受损伤,而连翘、黄芩还有显著的抗过敏作用;甘草补中益气,润肺祛痰,调和诸药,缓急解毒,同时兼具抗菌、抗病毒、抗过敏作用[4]。诸药配合,共奏清扬畅肺止咳功效,且无明显副作用,临证中根据病情随症加减,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6):407.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1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

[4]沈丕安.中药药理与临床运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98,701,298,602,604,290,287,280,334,335,119.

猜你喜欢

浙贝母连翘黄芩
小连翘撑起富民兴企大产业
饮一杯尧羽连翘茶 品太行山河之精华
黄芩苷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张永新:种植黄芩迷上了“茶”
刘军平:连翘叶“炒”出致富路
关于连翘茶你知道吗
黄芩苷脉冲片的制备
川贝母、浙贝母功效沿革考辨
黄芩酒制前后黄酮类成分含量变化及炮制机理
浙贝母花配伍宁海白枇杷花的止咳化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