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精益思想的员工绩效管理研究

2012-06-12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2年6期
关键词:精益管理者价值

■责编 韩树杰 Tel:010-68345891 E-mail:hrdhsj@126.com

员工是企业中最活跃的因素,企业的高绩效要通过不断提高员工个人绩效来保证与实现。随着当前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如何通过有效地员工绩效管理来保持和提高员工的绩效水平,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绩效水平,是企业经营者关注的焦点。精益思想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构建基于精益思想的员工绩效管理模式,是杜绝传统员工绩效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实现员工个人和企业绩效双赢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精益思想的实质与基本原则

“精”指的是少投入、少消耗资源、少花费时间以及高质量;“益”指的是多产出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升级的目标。精益思想认为可以通过对现状的不断“改善”实现理想的“完美”状态,其基本目的是消除浪费、创造价值。

精益思想的关键出发点是价值,将所有业务过程中消耗资源而不增值的活动视为浪费,倡导的方法是消除生产过程中无价值的步骤,并优化那些以连续流动方式创造价值的活动。精益思想是人、过程与技术的集成,过程与技术是基础,而人则是决定因素,精益思想强调对人的管理与发挥人的主动性,通过员工个人的目标实现企业目标。

1996年Womack与Jones其著作 《精益思想》中提出了精益思想的五项基本原则,为精益思想的贯彻指明了方向:一是精确地定义价值是精益思想关键性的第一步,价值只能由最终客户需求来确定,提供错误的商品或服务则是“浪费”;二是识别价值流,将不增值的业务、环节及流程去掉,重新组织设计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三是要使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步骤持续不断地流动起来,任何的价值流停滞都是一种“浪费”,必须使所有的员工意识到这一点并坚决与之斗争;四是让客户从源头拉动价值流,企业的生产活动必须以客户的需求为依据;五是通过不断地改善追求尽善尽美。

二、精益思想在员工绩效管理中的运用构想

我们可以利用员工绩效管理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相似性,将精益思想引用到员工绩效管理中,构建基于精益思想的员工绩效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外环是员工绩效管理的流程,内环是员工绩效管理的原则与目的,消除浪费与创造价值是员工绩效管理的核心追求。

1.确定员工绩效管理的价值。精益思想的关键出发点是价值,因此正确的确定员工绩效管理价值是基于精益思想的员工绩效管理的首要的工作步骤。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员工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使员工的个人绩效目标与企业的绩效目标达成一致并通过促进员工个人绩效的持续提高从而最终使得企业的绩效目标得以实现,这也是员工绩效管理的最大价值所在。从员工的角度来讲,员工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员工职业的完善与发展,并最终实现自我价值。企业与员工是一种“命运共同体”,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要正确的确定员工绩效管理的价值,必先清楚地了解企业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并最终落实形成员工个人的绩效目标。

2.识别员工绩效管理中的价值流。员工绩效管理中的价值流指的是从企业绩效目标分解到企业绩效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那些有助于持续提升员工绩效水平并实现企业绩效目标的工作内容、方法、环节及流程等。在明确企业绩效目标及员工个人的绩效目标以后,一方面,通过科学的工作分析,明确员工为达到绩效目标应完成的工作内容、采取的工作方式方法以及应具备或者改善的条件等;另一方面,对员工绩效管理所要应用的工具、管理方法手段以及绩效测评标准等进行认真的研究。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努力,尽可能的摒弃那些多余的、不适合的内容及活动,而将有助于提高员工绩效水平并实现企业绩效目标的内容及活动有效地整合起来,形成员工绩效管理的价值流程,并最终以书面的形式形成科学合理的员工绩效管理计划,为员工绩效过程管理提供依据。

3.让价值流持续不断地流动。精益思想要求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不间断的流动起来,既可以避免因为“停滞”而造成的浪费,又可以有助于发现价值流中不增值的环节、流动的障碍等,进而对价值流进行优化与改善,提高价值的实现效率。员工绩效过程的管理是一个监督与支持的过程,是实现价值流不间断流动的有力保障。首先,员工绩效过程的管理要提高对整个价值流程的关注度,保证价值流中的各种工作内容及活动不偏离企业的目标。其次,员工才是实现和提高绩效的主体,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共要加大对员工的支持力度,包括对员工有效完成工作的支持及鼓励员工改善与创新等,消除各种价值流动的障碍。最后,要不断地对当前价值流进行再思考与设计,使整个价值流得以最优化的方式实现连续流动。

4.让企业绩效目标不断地拉动价值流。企业的绩效目标是员工绩效管理的依据及最终需求。要让企业绩效目标对员工绩效管理活动进行不断的拉动,必须对员工绩效管理(考核)的结果及其运用进行科学的分析,寻求当前绩效水平与企业绩效目标以及企业绩效目标变动形成的差距,修正甚至重新制定员工的绩效管理计划,指导新一轮的员工绩效管理活动。员工绩效管理的价值流就是在员工绩效管理结果与企业绩效目标的不断比较、修正、实施中被拉动起来的。

5.强调员工参与及追求尽善尽美。“强调员工参与”是精益思想要求的生产管理方式,应当贯穿于整个的员工绩效管理中。传统的员工绩效管理效果不佳甚至无法开展,一个普遍的原因就是员工的参与程度不高,导致员工对绩效管理缺乏足够了解从而产生排斥、敌视的情绪及行动,同时没有尽善尽美的追求,对员工的激励性不够,员工的积极性不高。在基于精益思想的员工绩效管理实践中,管理者首先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尊重广大员工的主体地位,与员工形成及时有效的沟通,提高员工在管理中的参与程度,寻求员工对员工绩效管理的认同与支持,在此基础上,鼓励与支持员工发挥其能动性,形成群策群力的局面,共同促进员工绩效管理的改善,追求尽善尽美。

三、绩效管理中不同主体的角色定位

基于精益思想的员工绩效管理中,正确界定不同主体的定位与角色并使之充分有效的行使职权,提高企业上下的执行力,是维系基于精益思想的员工绩效管理有效运行并实现其价值的关键。

1.绩效管理者。通常来说,绩效管理者是基于精益思想的员工绩效管理的导入者、推行者,要想顺利推行并获得成功,绩效管理者必须首先对精益思想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一是有计划、系统的实施基于精益思想的员工绩效管理并最终形成体系,绩效管理者要真正了解精益思想给员工绩效管理带来的巨大价值并为领导与广大员工描绘这种价值蓝图,使领导与员工信服,减少实施的阻力。二是在基于精益思想的员工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管理者负有监督与支持绩效管理运行的责任,要对广大员工与各级管理者进行精益思想的辅导,给出专业性的指导与建议,提高广大员工与各级管理者自主践行精益绩效管理的能力。三是科学的对绩效结果进行评价、分析、诊断及反馈,帮助员工找到绩效好坏的依据、绩效问题的原因及有待改进的方面等等,从而为新一轮绩效目标的确定及绩效管理计划制定做好准备。

2.各级管理者。推行基于精益思想的员工绩效管理,首先必须得到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与信任。企业高层领导作为企业的权力中心,应该成为绩效管理人员坚强的后盾,因为推行基于精益思想的员工绩效管理,必然会涉及资源、利益等的再分配,也会导致企业相关政策制度的变更等,需要企业高层领导对绩效管理人员充分授权,并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其次,各级管理者既是绩效管理的对象,又是其下属员工绩效管理的责任人,也在基于精益思想的员工绩效管理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基于精益思想的员工绩效管理中,直接下属员工的精益能力应该成为其管理者的绩效考核内容之一。管理者不但要身体力行的去维护基于精益思想的员工绩效管理,而且也要督促和帮助其下属员工,使他们也能达到精益绩效管理的要求。

3.普通(一线)员工。普通员工是企业最强大的生产力量,是企业绩效提高最重要的基石,也是企业绩效活动的主体。基于精益思想的员工绩效管理必须着眼于广大的一线员工,尊重和维护他们的主体地以及帮助和支持发挥他们的角色作用,强调员工参与绩效管理、对员工充分授权、加强沟通并提供帮助与辅导等。广大的一线员工要充分认识到这种身份地位与角色的转变,培养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精益思想理论与实践水平,既要在绩效管理中积极参与、谏言献策,辅助管理者实现最科学有效地管理,又要在绩效工作中善于发现与解决各种绩效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从而最终推动实现基于精益思想的员工绩效管理。

四、员工绩效管理落实要点

1.普及精益思想的知识,树立精益思想意识。要实现基于精益思想的员工绩效管理,首要的问题就是在企业中普及精益思想的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和实现精益的技能知识,树立员工的精益思想意识。一方面可以减少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阻力,获得广大员工与各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可以指导员工如何实现精益绩效管理的目标,同时有助于树立起员工的精益思想意识,只有每位员工都拥有了精益思想并将其贯穿于整个绩效管理过程,才能最大可能的实现进行基于精益思想的员工绩效管理的目标。

2.实现绩效管理过程透明化。实现绩效管理过程的透明化,可以为员工参与管理及管理者的监督指导提供便利,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绩效管理不偏离绩效目标。首先员工能够清晰的了解企业的业绩目标体系以及自身被期望实现业绩目标对整体业绩目标的贡献程度,并参与绩效计划的制定,加强绩效过程中的自主管理意识;其次,管理者能够清楚地了解员工在践行精益绩效管理过程中的表现如何,可以随时对于员工出现的偏差予以纠正、解决员工遇到的问题;最后,可以减少管理过程中各主体之间沟通的障碍,形成及时有效的绩效反馈,实现绩效管理的顺利进行。

3.加大绩效行为、绩效提升额度以及相关人的绩效的考评比重。绩效行为是指员工为实现绩效提高而做出的行为表现,加大员工的绩效行为和绩效提高额度在考评中的比重可以促使员工积极寻求改善个人绩效的方式方法,促进员工绩效的提高。相关人是指与被考评员工工作有连带关系的人员,比如下属、帮扶对象、协作人等。加大相关人的绩效在考评中的比重,可以减少员工寻求业绩提高过程中的“利己”行为,积极督促和帮助他人实现业绩的提高,从而实现团队、部门及企业整体绩效的提高。

4.绩效结果要及时有效的反馈面谈。绩效结果反馈面谈的目的是就绩效结果达成共识,并总结绩效经验,对于未达成的绩效要分析原因并找到改进方向和方法。绩效反馈面谈的时候,应该鼓励绩效管理者、被考核者及其直线管理者共同参与,直线管理者是被考核者绩效表现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应该和被考核者一起如实陈诉被考核者的绩效表现,绩效管理者负责分析原因并给出专业性的改善建议。

五、员工绩效管理的功能价值分析

1.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自我管理与发展能力。在精益思想的指导下,员工的绩效管理活动强调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及参与程度,对员工充分信任与支持,员工在其中发挥更多、更直接的作用,相反,管理人员的外在管理、约束、监督等活动相对的减少,这就形成员工自我管理与发展的外在条件与环境。而也正是由于员工参与绩效管理的程度高,管理活动的内容、方法等都最大限度的遵循于自己的意愿,这就大大提高了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认同感与支持力度,同时,精益思想对“尽善尽美”及“自我完善”的要求又极大地激励着员工不断地对现状进行否定与超越,形成员工提高自我管理与发展能力的内在推动力。总之,基于精益思想的员工绩效管理,员工自我管理与发展能力的提高既是外在管理环境的需要,也是员工个人的内在意愿使然,必将促进员工自我管理与发展能力的不断提高。

2.实现员工绩效管理成本的持续减少。员工绩效管理成本主要包括投入的人力资源成本、时间成本和支持绩效管理各种活动的开展、各种绩效管理工具的购买与使用以及绩效管理人员报酬支出等财力成本。基于精益思想的员工绩效管理,员工自我管理与发展能力将不断的得到开发与提高,员工绩效的外在管理环节及活动将不断地被简化与剔除,绩效管理价值流程将不断地得到改善与更新,整个员工绩效管理过程将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的自主机制、自我管理与完善的系统,这将大大的降低了管理的人力、财力及时间支出。

3.促进实现企业的精益化生产方式。基于精益思想的员工绩效管理的最大利好是有利于促进企业实现精益化的生产方式。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实现精益化生产是当代企业势在必行的发展道路,而人是企业中最活跃的主导因素,广大员工是企业得以成长与发展的基石,企业的能否成功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最主要的是取决于人。基于精益思想的员工绩效管理,可以使得精益思想深入人心,指导广大员工追求与实现精益化的生产、工作方式,并最终形成企业集体的精益文化,从而促进或支持企业实现精益化的生产方式变革。

1.陈伟:《用精益思想改善员工关系管理的思考》,载《经营管理》,2011年第20期。

2.于林林:《我国企业员工绩效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载《管理创新》,2011 年。

3.姚建胜:《浅谈企业绩效管理》,载《新疆有色金属》,2010年第6期。

4.詹姆斯·P·沃麦克、丹尼尔·T·琼斯,沈希瑾等译:《精益思想》,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5.刘春江、刘东曼:《员工绩效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载《合作经济与科技》,2001年。

猜你喜欢

精益管理者价值
基于合同管理下的成本费用精益化管控
精益思想在海外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掌握核心技术 赢在精益制造
机加零件精益单元构建与应用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