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4例交感性眼炎的临床研究

2012-06-02王晓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1期
关键词:环磷酰胺感性视网膜

王晓霞

交感性眼炎是指由于内眼手术、眼球穿通伤、激光损伤等引起的一眼穿孔伤或内眼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双目失明。本文对我院2治疗的交感性眼炎患者34例进行临床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治疗的34例交感性眼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9~57岁,平均为31.8±6.5岁。其中,男23例,女11例。致伤原因30例为外伤引起,4例为手术后继发性病变。30例外伤中,12例为爆炸伤,9例为钉、铁丝刺伤,6例为石块伤,3例为刀伤。4例手术后继发性病变中,2例为经睫状区摘出眼内异物术后引起,1例为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后引起,1例为挫伤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引起。

1.2症状与体征 以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其次为眼前黑影、眼疼及视物变形等。对患者进行体征检查,其中前段炎症患者7例,表现为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类似体征;后段炎症患者9例,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水肿、视盘充血水肿、视网膜渗出等;全葡萄膜炎18例,表现为反复性肉芽肿性炎症。

1.3治疗方法 采用糖皮质激素、散瞳、维生素、抗生素、列腺素抑制剂等进行临床治疗。在确诊后及时进行足量、6个月以上疗程的治疗。对能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每日早晨口服1次,一周后改为隔日服用,若炎症好转则继续减量维持,药量为隔日20~30 mg,若患者病情稳定,则逐渐停药。对不能应用糖皮质激素或用药后效果不佳或有停药反应的患者,可用环磷酰胺进行治疗。环磷酰胺用药首剂100 mg静脉注射,之后隔日200 mg静脉注射,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则需要延长治疗的间隔,待白血球高于5000/mm3后再行环磷酰胺用药,4~6 g为1疗程。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尿常规、血糖、血压、血电解质以及肝肾功能等。随访对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4个月到4年的随访。其中,成功随访20例,有效随访率为58.8%。2例患者死亡于其他疾病。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用率比进行统计学描述,用检验进行比较。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交感性眼炎的视力变化 34例患者治疗后视力有明显的提高,交感性眼炎症状有明显减弱。治疗后角膜后沉着物消散,睫状充血现象消退;视网膜水肿基本消退,视乳头水肿完全吸收,玻璃体转透明,脉络膜渗出完全吸收。具体见表1。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等级程度进行比较分析,χ2=17.23,P=0.004<0.05。表明治疗后患者视力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交感性眼炎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情况

2.2复发情况 20例成功随访者中,复发5例(25.0%)。其中,伤口24 h内修复者共13例,复发1例,复发率为7.7%,伤口24 h以上修复及未修复者共7例,复发4例,复发率57.1%。对两组复发率进行比较,χ2=5.93,P=0.015<0.05。表明伤口24 h内修复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伤口24 h以上修复及未修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交感性眼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两种[2],一是眼球外伤引起的细菌感染,另一是自身色素的超敏反应,常表现在摘除伤眼的患者结膜中存在大量色素。以往有消息称,交感性眼炎经治疗效果不佳,治疗后失明者仍超过半数。本研究发现,早期及时有效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交感性眼炎的治疗效果。本例中,经过积极治疗,视力在1.0以上者由原来的0例变为8例,治疗效果明显。

本例对复发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复发率为25.0%,略低于有关报道26.67%的复发率。同时,本研究发现伤口24 h内修复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伤口24 h以上修复及未修复者,这充分表面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1]张效房,杨进献.眼外伤学.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426-438.

[2]葛坚,主编.眼科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4.

猜你喜欢

环磷酰胺感性视网膜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感性概念
勘误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五子衍宗方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睾丸细胞DNA损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