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结构住宅 价值何在——给钢结构住宅算笔账

2012-05-24吕刚郭庆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2年6期
关键词:钢结构抗震墙体

吕刚 郭庆

2 011年我国钢产量达到6.27 亿吨历史新高。在节能减排压力空前,倡导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今天,钢结构住宅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今年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就推动钢结构住宅发展建言献策。钢结构住宅的价值到底有哪些?我们不妨来给钢结构算笔账。

价值一:提升房屋品质,增加住房的舒适感

一、改善传统住宅墙体渗漏、开裂等质量通病;

二、墙体隔声性能得到有效改善;

三、具有自保温功能的CCA 板整体灌浆复合墙体,规避外墙外保温或外墙内保温系统耐火性能差的弊端(如:央视、上海和沈阳大火);

四、不结露和具有呼吸功能的CCA 板灌浆墙体,提供干爽、舒适的生活空间;

五、门窗开孔不受限制,提高房屋采光与通风性能,增强房屋舒适度;

六、套内无承重墙,大开间布局,空间易于分隔与实现功能改造,提高房屋对家庭结构变化的适应性,延长住宅建筑的使用寿命。

价值二:提高建筑抗震防灾能力,营造安全家园

自1900 年以来,我国历次地震灾害致死人数达到55万,占全球地震致死人数的53% 。原因一是长期以来我国住宅建筑以砖瓦结构或砖混结构为主,建筑物抗震性能不足,被砸死或窒息而死的占地震死亡人数的绝大多数。二是倒塌的建筑物阻碍了道路,严重阻碍了震后救援。

作为世界上遭受地震袭击最多的国家之一的日本,在遭受1923 年关东大地震后,日本政府痛下决心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于次年出台了世界上首部建筑物抗震规范,并对每栋建筑抗震性能进行了精确计算。尤其经历了1995 年神户大地震,据调查83.3% 的死亡由房屋倒塌造成,12.8% 由火灾造成。随后,震中兵库县实施了“不死鸟”计划,要求建筑物遭受8 级地震不倒;日本政府则提出了“零死亡”计划;中央防灾会议于2005 年制定了《建筑物抗震化紧急对策方针》,建筑及其部品的抗震化率到2015 年达到90%。因此,抗震性能卓越的钢结构、轻质材料等各种最先进的防震手段被广泛应用,并且所有老式建筑几乎全部采用X、K、Y 等不同形状的钢结构框架进行加固。

去年日本3.11 特大地震,强度达到人类观测史上最高级别的9 级,由此引发千年一遇大海啸的轮番袭击。事实证明,日本确实经受住了9 级地震的考验,地震本身给建筑带来的破坏并不大。

钢结构住宅卓越的抗震性能再一次被证实。

价值三:实现住宅的低碳营造,支持可持续发展

钢结构住宅是21 世纪的绿色建筑,是我国减少碳排放、促进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体现在:

一、低碳营造:

建造钢结构住宅CO2 排放量约为480kg/m2,较传统混凝土碳排放量740.6 kg/m2降低35% 以上;

二、节材:

钢结构住宅高层建筑自重约为900-1000kg/ m2,传统混凝土约为1500-1800 kg/ m2,其自重减轻约40%。其中:

1.大幅减少水泥、沙石等资源消耗,从而大幅减少矿物开挖、冶炼及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2.钢结构住宅施工过程中无需木模板和脚手架,若其市场份额增长5 个百分点,则可减少木材砍伐相当于9000 公顷森林;

3.建筑自重减轻,还节省约30% 的地下桩基。

三、节水(减少污水排放):

钢结构住宅为现场装配化施工为主,建造过程中可大幅减少用水及污水排放。若其市场份额增长5个百分点,将减少污水排放相当于10 个西湖总水量。

四、节能(节省运行能耗):

CCA 轻质灌浆墙体具有良好的自保温功能,为传统砖墙保温性能的3 倍,大幅降低运行能耗。

五、省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钢结构“高大轻强”的特点,易于实现高层建筑,可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使用效率;户内得房率增加5%-8%,地下车库停车位可增加10%-20%,在寸土寸金和停车难问题凸显的今天,其社会经济价值尤为突出。

六、环保:

装配化施工,降低施工现场噪音扰民、废水排放及粉尘污染;减少沙石开采和建筑垃圾排放,保护环境,开创新时代建筑文明。

七、主材可回收与再生:

建筑拆除时,钢结构住宅主体结构材料回收率在90% 以上,较传统混凝土垃圾排放量减少约60%。

1.可切实响应国家“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号召,并且钢材回收与再生利用可为国家作战略资源储备;

2.减少建筑垃圾填埋对土地资源占用和垃圾中有害物质对地表及地下水源污染等(建筑垃圾约占全社会垃圾总量的40%)。

八、变废为宝,工业废料资源化利用:

复合墙体中以工业废料为主材,变废为宝—CCA 墙板以石英砂尾矿为主材;轻质灌浆填充材料中以粉煤灰等工业废料为主材,切实推进工业废料资源化利用。

价值四:实现工业化生产,促进住宅产业转型升级

钢结构住宅,完全符合“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以及一体化装修”的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思路,是我国住宅建筑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实现建筑设计标准化:

1.钢结构技术规程完善、设计软件齐备,而且钢结构构件尺寸精确,因此易于实现“建筑与部品模数与尺寸相协调”,从而提高设计和施工效率。

2.钢结构构件通用性和互换性较强,适应装配化施工和工业化建造要求。

二、实现构(部)件生产工厂化:

1.由于钢结构大部分部品和构件在工厂标准化预制,其加工品质是传统现场操作无法比拟的;

2.现场建筑工人转变为装配工人,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质量更加有保障。

三、现场施工装配化:

1.钢结构住宅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螺栓、焊接等可靠方式连接、组装及装配成整体;

2.各种工序可立体交叉作业,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建设周期1/3 以上;

3.大量干式作业取代湿法作业,现场施工的作业量大幅减少,污染排放也明显减少,一般节材率20% 以上,节水率60% 以上;

4.隐蔽工程少,易于质量控制与监督,能有效规避传统建筑偷工减料问题,或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而引发质量安全风险;

5.装配化施工方式,施工场地占用少;

6.大幅减少现场作业量,减少现场施工及管理人员数量,有效破解“民工荒”问题;

7.相关配套先进建筑节能技术更便于应用。

四、实现土建装修一体化:

CCA 板墙体表面十分平整,不需抹灰;

墙体采用轻钢龙骨框架结构体系,便于管线预埋;集成嵌入式一体化装修技术,全面提升住宅装修品质。

猜你喜欢

钢结构抗震墙体
首件钢结构构件确认机制在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及墙体保温技术分析
古建抗震有绝招
承重型3D板墙体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秸秆砖在墙体材料中的应用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他成了抗震抢险的先锋
墙体式冰箱
钢结构建筑发展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