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暖枣乡
——内黄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服务粮食主产区见闻

2012-05-21来玉英

河南电力 2012年3期
关键词:农电工内黄县机井

_尹 健 来玉英

如果春节前后没有盼来兆丰年的瑞雪,那么开春后给小麦浇返青水自然就成为农民们考虑的要紧事。步入2月份,被国家认定为“小麦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的内黄县开始浇地了吗?内黄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抗旱保粮的准备工作又有何进展呢?2月上旬,笔者来到被誉为“中国枣乡”的内黄县,一探究竟。

在内黄县公司

“各单位现在已经进入抗旱保粮的一级战备状态。”在内黄县公司,主管农电工作的总经理助理马献刚说。

据他介绍,春节假期一结束,内黄县公司就召开了抗旱保粮启动会,由公司总经理挂帅成立抗旱保粮领导小组,要求各单位进入抗旱保粮行动状态,抗旱保粮期间,相关工作人员不得请假,吃住都在供电所,并在一周时间里将全县所有涉及农业排灌的设备全部检查一遍。帮助村民将数百台因防盗原因被“下架”收起来的农排变压器进行检查后重新上岗。

“不过因为今年开春早,地温低,现在浇地会冻死麦苗,所以开浇返青水还需要再过一段时间。”马献刚说。

据了解,如果浇地开始,一般一轮时间约为半个月。在此期间,内黄县公司将实施有序供电,“压工保农”,并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快报快装。此前,因为抗旱保粮工作出色,内黄县公司已经连续两年收到内黄县政府颁发的嘉奖令。

和其他粮食主产区相比,内黄县不仅粮食产量高,而且经济作物也多。因地处黄河故道,该县境内土地沙化问题较为严重。

目前,内黄县共有3348个农业排灌台区、22000眼机井。去年内黄县公司在农田机井通电工程中共投入改造资金200万元,改造机井6000眼。与安阳供电区其他县级供电企业相比,内黄县公司是唯一一家抄表、管理到机井的,目前正在向抄表、管理到户转变。

在种粮大户家里

说到正在自己家地头架设的660米农排机井通电线路,焦现生很是兴奋。他是内黄县高堤乡南街村的种粮大户,承包了300亩地,种植小麦和玉米。

在他的精心管理下,这些土地亩产由原来的七八百斤提高到了现在的逾千斤。不过由于这些地块在村里的位置比较偏远,一直未能实现用电浇地。

“我最大的一块地有160亩,用三四台柴油机浇一遍的成本就有500多块钱。要是能用上电,浇这块地我只需一台大马力水泵就行了。地边是卫河,我抽河水浇地,成本省了一半都不止!”焦现生说。

“春节前,供电所已经把台区线路施工全部完成了,就等省公司招标的计量设备到货安装了。”高堤乡供电所所长张留信补充道。他肯定地告诉笔者,这次焦现生给承包的土地浇返青水时,一定能用上电。

“除了油贵,柴油机的效率也不如水泵,大概差30%呢!如果用上电,估计玉米的亩产不会下于1200斤。”焦现生继续算着成本账。

张留信所长透露,除了焦现生,高堤乡还有两个种粮大户在盼望着实现用电浇地,“项目已经报上去了”。

和两位农电工见面

王书林是内黄县唯一一位跨村管理的农电工,他一个人要负责东庄镇西凡村、东凡村、李庄村3个行政村的电力管理工作。

王书林并没有因为工作量大而叫苦。按照规定,客户报修后,农电工应在90分钟内到达现场,而王书林给自己规定的是,10分钟内必须到达现场。如果报修地点在本村,则要在5分钟内到达现场。他驾驶的一辆新摩托车,半年时间就跑了1万多公里。因为身心都扑在工作上,家里盖房子,他顾不上管;孩子生病住院,他安排妻子照顾,自己依然奔波忙碌在3个行政村之间。去年春季抗旱期间,仅一个夜里,他就为4户浇地村民排除了故障,整整一夜没有合眼。

和王书林在各村间来回奔波不同,农电工郑彪民则是村里“不可或缺”的人物。他所在的马上乡吉村,位于两省三县的交界处。在郑彪民到来前,吉村曾一年内就换了4名农电工,因为线损太高,他们干不下去了。来之前,郑彪民也是心里打鼓,前面几位本村的电工都干不了,而自己不是吉村人,开展工作的难度肯定更大。但思来想去,他还是接下了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进村后,他一连十几天都在村里走访,向老同志请教。很快,在村领导的支持下,他查出了几家窃电户。但他并没有简单罚款了事,而是摆下酒宴,请窃电户的客。这一招,让大家吃惊不小,窃电户们也脸红了。他们当即表示,偷电的事儿,再也不干了。于是,吉村的线损降下来了,郑彪民在村里的工作也打开了局面。

干了一年多,因有人眼红,郑彪民“让了贤”。但仅仅过了3个月,线损又居高不下了,继任者干不下去只得请辞。最后,村里还是决定请回郑彪民。在郑彪民的努力下,吉村的农电管理终于再次走上正轨。村“两委”换届时,村民们对郑彪民说,可惜你不是本村人,不然一定选你当村委会主任。

在后河镇

后河镇供电所所长牛政超要去走访镇政府,我们一起前往。路上牛所长介绍说,后河镇土地沙化较严重,适合种植经济作物,是内黄县的红枣主要种植区,镇里还有几个工业园区;全镇有8.2万亩耕地,目前实现用电浇地的比例达到90%。

一见面,接待我们的韩院民副镇长就对供电所工作大加赞赏。他说,机井通电工程这几年很给力,电力有保障,服务水平高,镇政府很满意,群众反映好,这几天镇政府正在考虑对供电所进行表彰。

“我的感受是天气再不好,供电所的人也能做到电话叫、电工到。”韩院民说,镇里的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但留守妇女一样可以完成浇地工作,这都是供电企业大力实施机井通电工程后带来的新变化。后河镇的发展变化从用电量上就可以看出来,排名已经由全县的后五位上升至前五位。

临别时,韩院民说,这几年农网改造力度很大,尤其是高压部分进展显著,希望内黄县公司下一步能加大村网的改造力度。

后河镇小徐村是内黄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去年省委书记卢展工曾专程到该村调研。离开镇政府,我们马不停蹄地赶至小徐村。

“供电所的同志真不容易,不知这种精神力量是从哪里来的!”说话的是小徐村村委会主任赵新平。临近年关时,她见大家都在忙着准备年货,而供电所的员工却冒着零下10多摄氏度的低温在搞排灌工程施工,所以感触颇多。

谈及供电所的服务,赵新平赞道:“服务当然没说的,平时谁家有事儿,电工一叫准到。村里有了红白喜事,电工也会主动过来帮忙。”说着说着她就笑了:“不过这供电所的同志来村里干活、帮忙,居然经常连口水都不肯喝,难道是嫌我们的水难喝吗?”

在郑庄村

2月10日一大早,高堤乡供电所所长张留信就带领所里人马,赶到郑庄村村西头的机井通电工程工地开了工。这个工程已经在春节前完成了6基线杆的架设,当天主要任务是完成剩余工程并和主线路进行T接。

“今天白天最冷零下7度。”看看手机收到的天气预报信息,张留信告诉笔者。而笔者觉得在这旷野中,温度恐怕要更低一些。放眼望去,田野上满目都是在寒风中轻轻摇摆的麦苗。因为没有戴手套,笔者拿相机的手一会儿工夫就冻得麻木疼痛了,张留信则带领供电所员工一趟趟地往返拉线,跑得头顶热气腾腾。

笔者注意到,现场除了张留信和他手下的6名供电所员工,还有几个人在跑来跑去地帮忙。一打听,才知道是郑庄村村委会的6名成员,他们是来义务帮忙的。

“供电所的人给村里架线,我们村干部来给他们帮点儿忙是应该的。”一名村干部说,“你看,今天架完线,这个台区就差对配电房外墙进行粉刷了。而且通了电,配电房里的设备就不怕被盗了,这回,这个台区可以为浇返青水出大力了。”

图:供电员工在农田里展放导线

猜你喜欢

农电工内黄县机井
护秋
新形势背景下农电工管理工作现状及解决策略
内黄县举办第四届 “村干部爱心助学,圆学子梦”金秋助学活动
内黄县
关于农电工管理工作的探讨
内黄县
送法律进企业送环保到基层
农用机井管理
从单兵作战到整合布阵——获嘉县供电公司农电工职业化管理侧记
光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