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塬地坑院:民居建筑的一朵奇葩

2012-05-21赵宏宇

河南电力 2012年7期
关键词:陕县黄土塬窑洞

/_赵宏宇

陕县古称陕州,这片地方南临伏牛山,北有中条山,中间是滔滔黄河。据考证资料,远古时依据地貌特征它被称为“夹方”,为两面夹住的含义。后来“夹方”二字用“陕”代替,给人一种意象上的宽广。实际上,在陕县这个并不宽广的地方,春秋时期曾上演过假虞灭虢、崤之战等一幕幕壮怀激荡的历史故事。《括地志》记载:“陕原,甘棠西南也,分陕以原为界。”说的是周公、召公辅佐周成王之初,在陕塬上立石“分陕而治”的事情。陕西在陕塬以西,由此得名;而陕塬,即为陕县现在的张汴塬。

陕县有张汴塬和张村塬两大黄土塬,这两大黄土塬地势平坦,一望无垠,黄土结构紧密,直立性好,厚度达50米至100米。在民居发展史上,窑洞具有冬暖夏凉、建造低廉的特点,堆积深厚的黄土,当然适宜建造窑洞。但在地势平坦的陕塬之上,借助地势和坡度构造窑洞比较困难,地坑院就应运而生了,它是窑洞另类形式的反映,是人们智慧的结晶。这里聪明的先民在平地向下挖坑,然后在坑的四壁挖土开凿窑洞,形成了位于地下的窑洞四方院,所以当地的人们更习惯叫做地坑院。

在上个世纪,陕县的这两大黄土塬上,地坑院广为密布,也是当地典型的民居建筑形式。人站在地坑院中,四周是窑洞,抬头是四四方方的天空,好像天井一般,因此地坑院也叫天井窑院。据考证,地坑院这种建筑形式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30年前在陕县的黄土塬上,三四辈人居住同一个地坑院不在少数,很多地坑院据说有上百年的居住时间,地坑院成为陕县黄土塬上的一大风景。

一座地坑院的挖土工程量约2000立方米。按照老辈人讲述,建造地坑院一般先挖个10米见方的大坑,入地6至7米深,然后在坑的四壁挖凿8至10孔窑洞,在窑院一角的窑洞挖一个斜向弯道通向地面,就是人出入院子的门洞了。门洞正对的窑洞是长辈居住的正窑即主窑,左右是小辈居住的侧窑,其余的则为客窑。依主窑所处东西南北位置的朝向不同,地坑院分别被称为“东震宅”、“西兑宅”、“南离宅”、“北坎宅”四种。这样形成的居住院落,在冬季,凛冽的寒风从窑顶吹过;在夏天,厚实的黄土又遮挡了阳光暴晒,居住在这样的窑洞里,冬天比较暖和,夏天又很是凉爽。

在地坑院与地面的交接处,一般都砌30至50厘米高的“拦马墙”围成四方圈,可以保护院崖,防止行人失足跌落院内。通往院内的人行通道修成阶梯状,顺台阶而下穿过门洞就进了院内。这个通道约有2米宽,两边修有“女儿墙”,和上边的“拦马墙”一样,也可以防止地面雨水灌入。地坑院的中间,都有一口深七八米的旱井,当地人也称为渗坑。平时用石板盖住旱井,汛期院内的雨水顺地势流到旱井里,再逐渐渗入地下深处。窑洞上方的空地平整后,也是天然的晾晒庄稼场地,每年春天或农忙前,人们要用碌碡在上面滚碾几遍,既在雨季前维护了窑洞顶部,又为农作物收获做好了准备。

地坑院一般为独门独院,也有二进院、三进院,就是两三个地坑院在地下有洞互相连通。如果单从外表看,地坑院就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口”字,而围着它的场院,则是一个更大的“口”字。两个“口”字一套,便是一个“回”字。一个“回”字里面,住着一户或几户人家。那些“回”字,像大手在天空书写的一般,一个挨着一个,一层一层地向外展开,就展出了一个村庄。“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地面绿树葱茏,院落地下深藏”正是地坑院村庄的真实写照。

地坑院,被许多学者认为是人类穴居文明时代的一种延续,是人类原始“穴居”发展演变史的实物佐证,是中国北方黄土塬上的“地下四合院”。在上世纪30年代,地坑院就曾经吸引了学者的关注。1936年,德国建筑师鲁道夫斯基在其著作《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中,称其为“大胆的创作、洗练的手法、抽象的语言、严密的造型”,是“没有建筑师的建筑”。陕县的地坑院,鼎盛时期遍布张村、张汴两大黄土塬近百个村落,据统计大约有近万座。这样一种因地制宜、取材方便的民居,虽然简单朴实,却极具实用价值,体现了先民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是先民智慧的结晶,在中华民居建筑的历史园地里,地坑院应该是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张汴、张村黄土塬上陆续建起了砖砌结构的平顶房子。平房节省土地、又进出方便,而且粉刷洁白、时尚亮堂,渐渐成为当地民居建筑的风尚,随之人们相继搬到地面之上的平房居住。没有了人烟的眷顾,黄土塬上的地坑院在风雨侵蚀中慢慢坍塌废弃,当地这一传统民居逐渐没落,随岁月流逝只留下孤独的身影和叹息。

在地坑院最为集中的张村镇,现在当地政府已经建成了地坑院民俗展览馆,正在保护这一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还开辟了天井窑院旅游度假村,在当地的地坑院旅游中,游客们可以观看当地传统婚俗表演,或在地坑院休憩,品尝当地的农家菜,欣赏民间剪纸艺术,体验独具特色的风俗民情。

陕塬地坑院,人类穴居文明的活化石,迷人独特的民居建筑艺术,希望这种建筑文化能走出黄土塬,被外面更多的人所认识和了解。

猜你喜欢

陕县黄土塬窑洞
“窑洞对”里的镇江人
豫西陕县尚黑剪纸及其含义表达研究
瞬变电磁法勘探在黄土塬区煤层富水异常区探测中的应用
从陕县成功救援谈应急决策的科学性
陕县西张村镇南沟村
陕北窑洞民居
黄土塬上唱黄土谣
节水工程在黄土塬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
论窑洞的建筑艺术
压制黄土塬区复杂地表条件下折射多次波的组合激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