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

2012-05-14李景治

前线 2012年11期
关键词:公有制资本主义改革开放

李景治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源自实践,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即它来源于实践,是在总结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但首要的还是从思想上拨乱反正,摆脱束缚人们的旧思想、旧观念。由于一些人思想僵化、教条主义地看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两个凡是”依然存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其结果是使我们党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上来,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于实践,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党的方针政策、代表大会的决议以及各项法律制度也不断前进,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同时,党的方针政策、代表大会的决议又为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密切结合、相互促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实践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是不断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收营养、得到丰富和发展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党员、群众的伟大创举。最初的形式也很简单,就是包产到户,但它一旦出现就产生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党中央及时发现、充分肯定、大力支持农民的伟大创举,并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农村改革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建立和不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党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全国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我们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思想和方针政策的好坏,都要经受实践的检验。凡是成功的就把它肯定下来,坚持下去;凡是不成功乃至失败的,就不再坚持或予以改正。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总体上经受了实践的检验,但不少具体的政策和做法也进行了必要调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自我更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

坚持与发展相结合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坚持其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就此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理论的源泉和根本,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其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我们始终反对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反对将其僵化、神化,变成脱离实际、丧失生机的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力求准确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原意和精髓,避免片面地、机械地和脱离实际地来解读经典著作,避免简单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现成结论和论断。我们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而不是用某些经典著作的现成结论和论断去“检验”丰富的实践。

我们始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和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不坚持就谈不上发展,不发展也不能更好地坚持。我们正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确立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成果。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提出、建立和不断完善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众所周知,坚持公有制和全体劳动者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始终坚持这一原则。但公有制实现的形式在各国、在不同历史阶段面对不同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应当有所差别,不能千篇一律、照搬照抄一个固定的模式。公有制是先进的所有制形式,一旦实行,按理就可以调动起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而现实中实行这一制度的国家,从苏联、东欧到亚洲社会主义各国,其生产力经过一个时期的快速发展之后都先后出现了放缓乃至停滞的趋势。其原因是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盛行,劳动者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甚至受到极大的挫伤。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脱离了各国的实际情况,脱离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思想觉悟。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基本原则,是发展的大方向,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的时代特色、民族特色,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

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大特色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实践、探索、总结经验和进行创新,其中包括思想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邓小平同志密切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他先后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联产承包责任制、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建立经济特区、市场和计划都是手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以及一国两制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这些都是卓越的理论创新。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卓越的理论创新。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提出加快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生态文明建设。强调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新型国家,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强调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强调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强调要完善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在执政党建设方面,提出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证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干部票决制。同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强调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动力。

正是这些理论创新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这些理论创新解除了实践中面临的障碍和困境,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除了不断总结实践的经验,丰富发展这一理论,还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理论成果。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首先面对的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港台等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发达地区。由此就产生一个如何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问题。改革开放不是简单地引进资金技术以及出口我们的产品,而是一场涉及经济管理体制、市场管理体制和企业改革等诸多方面的深刻变革。而对于资本主义本身,我们还缺乏全面的认识,甚至还存在不少困惑。因此,邓小平同志主张把精力集中在实践的探索上,先不要在理论上争来争去。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对资本主义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并大胆地借鉴资本主义的一些好的做法,特别是经济管理、市场管理、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们自己的经济管理理论。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计划经济制度。苏联将这一制度极端化,实行以指令性计划为主的经济管理体系,严重地束缚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并造就了一个僵化的官僚体制。中国虽有自己的探索和创新,但总体上照搬了苏联的基本模式和做法。改革无疑就是要改变这个模式及其相关的做法。为此,就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理论、管理体制乃至思想观念。邓小平同志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改革开放进入到关键阶段。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障碍就是能不能借鉴资本主义的一些有用东西来发展我们自己。为此,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同时又借鉴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而这一理论恰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这种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理论成果的做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鲜明特色。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魏晔玲

猜你喜欢

公有制资本主义改革开放
全民抗疫下集体主义的当代内涵与制度优势探讨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从劳动主义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
不要给资本主义过多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