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逻辑教育的思考

2012-05-14万惠琴徐志坚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逻辑应用型人才

万惠琴,徐志坚

(常熟理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逻辑学是本科教育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主要是培养、训练、提高和优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知识创新能力、语言建构和严密论证的能力。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创新活动越来越重要,人际交流越来越频繁,这就更需要我们在思维品质、思维能力和思维艺术方面有培养和提高。高等教育要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创新潜能的复合型人才,就必须重视对学生逻辑知识的普及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推进逻辑教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原则与指向,自然就成了此类高校从事逻辑教学的教师们必须考量的重要问题。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逻辑要求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大学不再唯一标识精英教育,其内部发生了复杂的层次分化。潘懋元教授把我国的高等院校分为三种类型:“研究性的综合的,大体是我们国立的重点大学”、“应用型的专业性的,培养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包括一般的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高等院校”和“职业性的技术技能型的”。[1]4其中应用型的专业性的院校,大多为普通地方高校,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立足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与输送社会需要的应用型的专门人才。“应用型人才主要致力于利用科学原理改造世界,通过社会实践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为人类社会提供物质和非物质财富。应用型人才的特征是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发现、分析、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而非动手能力;技能型人才强调的是熟练的动手能力,但在知识深度和实践能力方面要求较低。”[2]102-103这类人才应该是具有丰富的综合应用知识,在由应用技能、实践能力、应用领域革新能力构成的复合能力方面表现突出,可以把发现、发明和创造转化应用,实现实际生产和创造价值的任务。

从显性层面看,应用型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培养的人才都属于应用型人才,但两者的人才培养规格还是有差别的。高职高专人才直接对应的是职业或岗位,而应用型本科人才对应的则是职业群或者行业。这种差别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体现为对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求的提高:“在知识方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一方面要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同时还要有较强的理论技能;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有过硬的应用性知识,有一定的科学人文知识和相关的财务、管理和人际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他们要有一定的知识深度,要从以‘够用’和‘实用’为限的要求逐步向‘基础扎实、增强后劲’转变,从掌握职业岗位技能和技术的操作性要求的知识逐步向掌握完整、系统和科学性的专业知识体系方面逐步转变。”从以上知识层面的要求可以看出,应用型本科人才需要一种以文化知识为前提、专业知识为核心、相邻各学科知识为辅助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需要极强的逻辑思维来梳理构建包含各门具体科学知识及其理论的体系,并能在知识再生和迁移过程中,准确把握各种知识的渗透和更新。“在能力方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操作实践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以成熟的技术和规范为基础,具有某种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技艺和运用能力的同时,更要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要为学生构建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的二次开发的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3]55从这些要求来看,应用型本科人才要具有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要有强有力的逻辑分析能力支撑其将理论与实践打通,可以通过归纳、演绎、类比等逻辑方法实现创新,进而结合实际工作要求不断综合分析现实技术、工艺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判断行业发展前景并作出相应决断。

总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价值体现在理论——实践互动过程中的综合思维能力上。这与专门理论人才的理论研究创新能力和岗位熟练工作人员的应用能力是完全不同的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从各种学科的学习中都能得到,而最直接的应该是逻辑学。在这个意义上说,逻辑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把合逻辑的思维方式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综合整理出对解决实际问题有用的信息,达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逻辑教育内容应该有所取舍

逻辑学作为一门学科,就其理论体系而言,是一个有近200个分支的多层次的理论系统。有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模型论、集合论、递归论、证明论等标准逻辑;有多值逻辑、模态逻辑、模糊逻辑、直觉主义逻辑、相干逻辑构成的非标准逻辑。此二者综合形成了基本逻辑的内容。有以逻辑语法学、逻辑语义学、逻辑语用学构成的元逻辑;还有以认识逻辑、哲学逻辑、问题逻辑、规范逻辑、时态逻辑、控制逻辑、超协调逻辑、电路分析逻辑等构成的应用逻辑。它们都以思维的形式和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但在具体的研究层面则显示出了各自的不同:“有的从纯形式结构方面进行研究,有的研究涉及思维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有的研究从前提到结论的必然性和有效性,有的重在研究从前提到结论的或然性和合理性;有的研究只涉及推理形式及规则的古典类型,有的则系统研究各种推理形式的现代类型;有的研究标准的、理论形态的东西,有的则研究非标准的、应用型的东西。”[4]201

面对如此众多的逻辑学研究切入点,应用型本科院校首先必须明确定位:这里的逻辑学教学并不是培养逻辑学家,而是培养掌握成熟逻辑思维方式、能在各行各业中从事千差万别工作的实用性人才。鉴于此,那些在实际生活过程中使用较少、繁琐难记的东西要果断地加以删减。如在直言命题及其推理的内容中,三段论的推理是其中相当出彩的部分,也是传统逻辑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具体教学过程中自然涉及到三段论的构成、公理、格和式、判定规则、三段论的恢复等内容。面对应用型人才时,公理部分可删去不讲,格和式的内容要重点放在它们的基本概念理解和实际应用上,不需要去研究每一个式的具体表现。如此,类似的内容需要我们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加以选择与清理。

同时,我们也要对现代逻辑发展取得的成果进行积极主动的吸收、选取。现代数理逻辑具有明显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中运用起来很方便。对应用型人才而言,这种推理应该把握并且熟练才好。如课程作业中有这样一题:

在某次税务检查之后,四个工商管理人员有如下结论:

甲说:所有个体户都没纳税。

乙说:服装个体户陈老板没有纳税。

丙说:个体户不都没纳税。

丁说:有的个体户没纳税。

如果以上四人中只有一人断定属实,请问是谁判断正确?服装个体户陈老板是否纳了税?

看到这道题,没有经过逻辑系统训练、只有自发逻辑思维能力的人能想到的方法就是归谬法,即从假定甲的断定正确开始,一个个地去推导排除,最后再找出正确的答案。选择这个方法没有实质性的错误,但是过程繁琐。若采用符号化数理运算的方法会简单很多。第一步先把所有命题符号化,用S代表个体户,P代表没纳税,则甲、乙、丙、丁四人的断定分别会被写作SAP、SaP、SOP、SIP。第二步利用四个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进行推理。因为SAP与SOP是矛盾关系,必然一真一假,题中已知只有一个为真,所以SaP、SIP必然为假。即¬SaP→SeP,得知服装个体户陈老板纳税了;¬SIP→SEP,得知所有个体户都纳了税,所以丙的判断正确。

面对这些问题处理的时候,应用型本科院校区别于研究型学术型大学,应该把教学的重点结合专业特征予以深化应用。如在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论辩逻辑、语言逻辑和其他推理性逻辑形式的教学,还有如跨文明对话的逻辑、群体智能生成逻辑,再如宗教学中的周易逻辑、阴阳五行逻辑、佛教逻辑。在应用理工专业,目前也有许多创新成果。如物理学领域的统一场论逻辑、超弦逻辑,计算机领域的互联网逻辑、人机逻辑、云计算逻辑,生物学领域的异形逻辑、特种生物逻辑等等。[5]74教师通过了解汲取世界范围内的理论进展并将这些思维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专业问题时主动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这就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逻辑教育的任务。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逻辑教育方式应该是多样的

我们必须看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逻辑学教学是基于学生思维方式而展开的逻辑性训练与学习。在教学方式上,不能走学科化、专业化的路子,而是基于教学对象专业特征的灵活性教学。长期以来,我国的逻辑学教育探索出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方法,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如案例法、音像资料分析法[6]183、生活问题分析法、图表法、设置悬疑法等。在众多方法中,图表法是一种简单明了表达逻辑基本知识的方式。如讲解直言命题类型的时候,采用一张非常简单直观的图表(图1)就能引起学生的关注:

图1 直言命题的类型

在这张边讲解边画出来的图表中,学生知道了直言命题有6种类型,它们的逻辑基本形式分别是SAP、SEP、SIP、SOP、SaP、SeP。

涉及三段论恢复有这样一道很有意思的题目:

在某食堂水槽的上方贴着一张告示,上书“此处禁止倒剩饭”。甲、乙同学路过时看到有了如下对话:

甲说:此处不准倒剩饭,就是说,可以倒好饭。

乙说:你的理解片面了,应该说这句话的意思是除了剩饭以外的什么东西都是可以往里面倒的。

请恢复甲乙两个同学的思维过程,并且指出他们各自的错误在哪里?

面对这么一个贴近生活的案例,学生们在感受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逻辑魅力时,进而带来高涨的学习兴趣,绝大多数同学以自己自发的逻辑思维沉淀都能判断上述推理错误,但要从逻辑上说出具体错误还真不知从何说起,因此激发探求的欲望。教师可在他们兴趣高、有积极性的时候要顺势引导启发他们:以甲的思维为例,他其实就是以“此处不准倒剩饭”为一个前提,省略了另外一个前提,得出“这个地方是可以倒好饭”的结论。因此需要找出其省略的前提,同时要保证三段论的逻辑形式有效。那么,那个省略的前提该怎么表达呢?在得到这些启发后,学生们很快找到“所有不准倒剩饭的地方都是可以倒好饭的地方”为省略大前提。这个恢复的过程立即得出了虽然形式有效、但大前提虚假是形成甲的推理错误的主要原因。解题到这儿还没有结束,我们尝试另一种恢复的方法:我们试着让每一个前提都保证真实,即从“剩饭是不能在此处倒的”为已知前提出发,得到“好饭是可以在此处倒的”这个结论,填进去一个真实性的前提“好饭不是剩饭”后,写出三段论的逻辑形式,即MAP∧SEM→SEP。观察这个逻辑形式,运用三段论的规则来判断,即可得到形式无效的结论。所以,这种恢复的每一个前提都真了,但结论依然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形式无效。在这样的一个思维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不标准三段论的恢复,也知道了在推理过程中前提真实性与形式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更感受了逻辑的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本性。所以,在讲解过程中采取何种教学方式主要与听课对象紧密相关。应用型人才的逻辑教育属于通识类教育,对基本原理知识只需有一个必要的了解即可,主要是运用。因此,一定要选取一些生动有趣的、形式多样的方法来吸引他们积极参与,最终实现逻辑思维训练的目的。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逻辑教育效果评价应该是多元的、实用的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逻辑学教学而言,如何去评价其教学效果是一个重要的话题。逻辑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训练人们的思维,教给人们一种合逻辑的思维方法,给人们一种提供有效思维、交际和论辩的必要工具,尤其要注意改变现实中有些人对逻辑原理知识熟悉、但不会运用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现状。所以,逻辑教育效果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实用的。在具体考核时,可以考虑给学生一些经典的案情,通常选择侦探小说中呈现了足够细节、但结果依然扑朔迷离的情节,让学生分析,试着把各种细节连在一起,形成符合逻辑的链条,以此来判断每个学生在思维的预见性、探究性层面的不同。也可以在考核时设定确定主题的10分钟演讲(演讲主题由学生在考核现场抽取)。在规定时间对确定主题阐述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他们用词的精准程度如何、语言的表达能力强不强、论证过程的说服力如何等与逻辑思维能力相关的很多反映,这样也可以完成考核与评价。也可以设定辩题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参与其中的辩手们解读辩题、确定辩论思路的能力,在自由辩论的环节更能明显体现辩手反驳的敏感性、针对性、机智性等,根据其辩论赛中的具体表现来评价逻辑教育的效果。还可以在科学实验中看他们如何排除错误、在营销方案中如何说服顾客、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运用推理等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逻辑教育的效果最终内化在学生的心中,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目前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往往注重对“鱼”的关心,忽视了“渔”的重要性。当然,“渔”的内涵是多元的,逻辑的自觉运用无疑是非常重要而且不可替代的一种。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逻辑教育是通识教育的内容,所以在人才培养中是必需的。但是它又不同于逻辑理论研究性人才的培养,在逻辑基础理论知识的沉淀上不需要那么深厚,它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逻辑理论知识,但更多是通过逻辑教育实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这就要求我们要在逻辑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评价上要作出合理的选择与取舍。

[1]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特色和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2).

[2]华小洋,蒋胜永.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关问题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

[3]钱国英,王刚,徐立清.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9).

[4]吴家国.从传统逻辑到普通逻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杜国平.应用逻辑研究进展[J].哲学动态,2010(1).

[6]王玉红.谈逻辑教学中音像资料的应用[J].消费导刊,2009(2).

猜你喜欢

逻辑应用型人才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逻辑
创新的逻辑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