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

2012-04-29赵书峰滕志香景学安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25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医学生

赵书峰 滕志香 景学安 (等)

[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医学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人文素质较差、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的现状,比如医学生缺乏人际沟通能力、缺乏奉献精神,还有的心理素质较差,难以胜任工作压力,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上升等,这种状况主要缘于我国医学院校长期以来人文教育的滞后。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成为医学整体发展的瓶颈,制约了医疗卫生事业的良好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构建全方位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体系,以提高我国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R—4[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5—0130—02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system on humanity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ZHAO Shufeng1 TENG Zhixiang1 JING Xuean2 HAO Gangping2 HAN Ziqiang2

1.College of Management, Taishan Medic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6, China; 2.College of Basic Medicine, Taishan Medical University, Taian 271000, China

[Absract] Education deficiency on humanity quality in Chinas medical universities has resulted in the relatively poor humanity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who are difficult to adjust to social demands, which restricts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education on medical humaniti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education on medical humanities and offers how to build a full range of education system of humanity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humanity qualities of our medical students.

[Key words] Medical students; Education system of humanity quality; System construction

医学人文素养是指跨学科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及其在医学教育和实践中的应用[1]。人文素质是医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本能力,医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知识,并在这种新的知识构架基础上,树立新的预防观、大卫生观、大健康观,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卫生保健的需要[2]。医学人文教育是对在校医学生进行素质和品格教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和塑造医生的人文精神。

目前国内大多数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人文知识并不缺乏,但没有内化为人文素质和精神,大批的医学工作者被培养成为患有“人文精神营养不良症”的医学技术工人[3]。医学专业教学如何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模式转换和体现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新课题。现代医学呼吁人文精神的回归,呼吁医学与人文的完美结合。作为医学人才而言,不但要具备医学知识底蕴、职业道德情操,更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独特的人文精神,从社会、心理等领域去探索人类生命活动和疾病防治的规律,从而回馈服务社会。

1 我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医学人文教育自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然后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陆续开展。相比西方国家的较为先进和成功的人文教育模式,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显得比较薄弱和落后,我国医学院校长期以来人文教育的滞后,造成了医学生普遍缺乏人际沟通能力和奉献精神,还有的心理素质较差,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的现状。总之,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成为医学整体发展的瓶颈,制约了医疗卫生事业的良好发展。

1.1 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理念落后

强调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国外在医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目标之一。实际办学中他们从医学生入学条件及入学方式,到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及教学手段和评估方法上,都做到了充分的重视。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在舆论上倍受重视,事实中却常常处于边缘地带[4]。比如医学人文学科建设投入较少,课时比例小且大多为选修课。再如,学生选择一些人文选修课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修得学分,学生收获甚少。总之,我国医学院校未能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人文学科的重要性。

1.2 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比例不等的人文社科类课程,但总体来说都存在“重专业、轻人文”的现象,还没有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据统计,中国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类课程平均课时为62学时,仅占总课时的1.71%,临床医学专业人文课程只占总课时的8.85%,课程设置的时间一般集中在第一、二学年开设,且主要以政治理论课为主[5]。而美国医学人文课程占总学时的比重达20%~25%,德国为26%,英国为10%~15%[6]。

1.3 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教师的人文素质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软实力保证。我国的医学院校人文学科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造成医学院校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医学院校的教学重点始终是专业课,都较为重视和强调专业教师的重要性,而忽视对人文学科师资的扶持和培养。另一方面,人文社科专业的教师大多对医学知识知之甚少,授课时不能将人文知识与医学知识有机地结合,降低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自然教学效果较差。而医学专业课老师人文底蕴又不足,在授课时,不能很好地将人文知识融入到所授医学专业课程中。人文知识与临床实践相脱节的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人文课程在今后工作中的“无用感”,成为制约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因素之一。

1.4 授课形式单一,医学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目前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主要通过讲授理论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增加,但是学生的个人道德素质、职业态度、人文精神的培养更多地取决于实践的感受,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5 监督评估体系不健全

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陆续开展起来,如全国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学科发展较快,人文课程的门类和课时设置也在逐步调整和发展,这些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人文选修课的教学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人文教育效果的评价还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考核的标准设计不科学,通常以笔试的成绩为标准。总之,现行的评价体系,无法正确客观地评价教育的成果,且难以为今后教学方法的改进积累经验。

2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

面对现今医疗卫生工作中人文主义精神关怀不足、医疗服务满意度低、医患矛盾不断紧张的趋势,提高未来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人文素养不但是高等医学院校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而且是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必须重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加强高素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积极探索医学和人文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为此,医学院校要在更新观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式、监督评估等多个方面,积极构建全方位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注重人文精神的内涵,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2.1 更新教育观念,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欲大力推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必须先树立正确的观念[5]。高等医学教育工作者应在教育思想观念上改变重医学专业素质培养、轻人文素质教育的倾向,确立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切实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内在要求,把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

2.2 建立比重设置合理、重实践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2.2.1 合理设置人文课程,加大人文课程比重各院校要在保证医学专业课程学习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多开设人文学科课程,加大人文课程的比重,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在课程设置上,要兼顾人文、自然、社会及应用科学,系统地开设人文医学课程。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开设一些既介绍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又融汇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果,使之达到课程少但涉及内容广、又与医学专业相关联的目的。如设置医患沟通概论、医疗社会学、中西医学史、医学人类学、近代医学的哲学基础、卫生经济学等等。这些课程可以分为必修课程、限选课程、任选课程,来供学生选择。

2.2.2 建立实践性教育为特点的人文医学课程培养体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除了专业学习外,还必须建有相应的开放型的社会人文实践基地,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接触并体验社会,拓宽视野,增进背景知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重视临床实习阶段的人文素质教育。学生在进入临床见习和实习阶段后,才开始真正地与患者接触,感受未来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而很多学生常常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轻视人文素质修养,缺乏人际沟通能力,对医患关系认识不深。实习医院应选派医术好、医德好、服务佳的医师承担带教任务,要对临床带教老师提出更高的医德要求,教师以“身教”影响学生;培训基地以良好的医风环境去熏陶学生。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3.1 重视人文学科师资的扶持和培养可以说,谁拥有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谁就掌握了新世纪教育的主动权。高等医学院校只有拥有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生[7]。为此,要坚持对教师进行人文素质培训,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种高层次的学术活动,不断拓宽教师知识视野,发挥教师高度的文化承担意识和创新教育观念,从而造就高品行的教育家,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2.3.2 加强医学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与提高人文课程教师的医学知识双管齐下在人文课程教师师资方面,医学院校应积极引进同时兼备医学背景与人文社会科学背景的教师人才,增加人文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有机联系。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方面,注重专业教师的选拔和培养,选拔德艺双馨的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医学专业教学时间长,具有更大的德育优势,更能潜移默化地发挥其德育功能。

医学院校可挑选一些能够提高教师相应知识的课程,鼓励医学专业教师与人文课程教师相互听课,既交流了授课技巧,又增长了相应的知识,从而达到医学与人文的和谐交融,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环境。

2.4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人文教育课程开设形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方法单一,理论联系实践不够密切,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我们以后的人文教育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除讲授法外,我们可以采取启发式,发现式,情境教学及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关系,多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学生的人文精神、职业态度、个人道德素质的培养往往更多地取决于实践的感受,而广泛的建立人文教学基地,更好的与医学临床科研单位挂钩,是提高医学人文学教育的有效手段。

2.5 建立健全监督评估体系

2.5.1 建立健全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估机制在建立针对性评估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考核机制、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考核机制,加强对任课教师、教育过程、教育内容、教育质量、成绩评定等的监督和指导,确保教育教学的质量,从而不断提高教育实效。

2.5.2 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专业课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在专业课教学质量的评估上把结合人文素质教育作为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应该充分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人文课程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人文知识的汇集,而是人文知识、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所以医学教育者应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8]。

2.5.3 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人文素质考核加强对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考核,探索建立医德医风教育定性与定量考核指标体系,尤其是来自患者的评价。身教大于言传,老师要在医疗实践中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动学生,通过潜移默化向学生传授与患者交往的技巧。

[参考文献]

[1]黄进,廖虎,蒲诗璐,等.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08,25(1):21—24.

[2]吴冰,金忠山. 论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价值功能[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4):104—106.

[3]赵玮,向鸿梅,赵玥. 医德缺失状态下的医德建设[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1):76—77.

[4]杨威,宋毅,崔辉. 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价值定位[J]. 医学与社会,2008, 21(2):60—61.

[5]刘万路,赵世鸿. 地方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 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7(5):105—107.

[6]李治中,张桥. 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以福建医科大学为例[J].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5):52—53,85.

[7]游金辉,陈耀辉,张小明,等. 以人为本——注重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0,5(4):363—365.

[8]崔新萍,师秀. 医学人文学科建设与医学人文教育研究[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0,18(6):1—3,17.

(收稿日期:2012—07—05)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医学生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改革思考
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凸显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贯通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