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生命伦理缺失现状及原因分析

2012-04-27李秋月

学园 2012年7期
关键词:伦理价值观生命

李秋月

【摘要】从2001年到2010年,大学生自杀、谋杀、虐待动物等各种漠视生命、不尊重生命的事件层出不穷,本文将其归结为大学生生命伦理缺失现象,文章从人的生命的自然属性、精神属性、社会属性入手,描述了大学生生命伦理缺失的三种表现,并从大学生对人的生命属性的错误理解及社会、家庭、学校,这几个方面分析了建立适合大学生群体的生命价值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相应提出生命和谐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生命价值取向。

【关键词】生命伦理缺失社会性社会价值生命和谐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021-02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大学生不尊重生命、漠视生命、虐待小动物的恶性事件,这种现象为什么层出不穷?当代大学生如何对待、看待生命?他们的生命价值观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那么,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本文通过总结、描述大学生生命伦理缺失的各种表现,从人的生命的属性角度,及社会、家庭、学校这几个方面深入分析大学生生命伦理缺失的原因,呼吁社会帮助大学生群体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导向。

一 大学生生命伦理缺失的现状

1.生命伦理的内涵

根据人的生命所具有的自然属性、意识属性、社会属性,我们将生命伦理视为以下几个方面:(1)作为独立主体的人在其生存生活的实践过程中面对自己或者他人、自然物等自然性生命时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2)个人在其生存生活的实践过程中面对自己、他人的精神生命时所应遵循的准则、规范。(3)个人在生存活动实践中面对自己或他人社会生命时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

2.学生生命伦理缺失的表现

第一,对自己、他人、生物的自然生命的漠视。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在报纸或网络上频频出现,据中国教育发展2005年报告表明,仅从2001年到2005年,我国内地媒体报道了281名大学生自杀事件,其中209人自杀身亡。此外,2006年全国大学生自杀事件共有130起;2007年,云南大学某女大学生与其男友合谋杀人后将尸体肢解,且拍摄下过程;2008年,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某学生因感情问题故意杀人;2009年7月,重庆茂叶一大学生因求爱不成,挥刀砍向同学;2010年,西安音乐学院大三某学生撞人后持刀杀人。上述各种实例中既有大学生对于自己生命的不珍惜,更有对他人生命的漠视、对动物生命的轻视。

第二,对自己、他人精神生命的忽视。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是人的意识属性,人可以“把自己的生活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人的意识的能动性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学生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精神生命获得提升、升华的成长过程。然而,许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课程安排较轻松使他们忽然觉得生活迷茫,没有目标,将大量的时间花在网络游戏和虚幻小说中;一些错误社会风气的引导令一部分学生沉迷于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选秀节目中,意欲通过选秀节目获得自己人生事业的捷径,却忽视了专业性知识的吸收与加强、忽略了真正精神生命的成长。

第三,社会生命的缺失。一些学生认为,生命本就属于自己,自己想要生存还是选择死亡与他人没有关系,因此,当他们遇到一点挫折时就会选择轻生,并且认为这是最简单、最容易的解决难题的办法,死了也就“一了百了”了。此时,他们并没有想到自己的生命不仅是属于自己更属于这个社会,属于他们的父母、亲人、朋友、老师,他们没有想过他们会为其生命的消失而伤心、难过。还有一些学生甚至为了眼前的金钱利益或者口舌冲突而选择结束他人的生命,从法律层面讲,是违法的;从道德层面分析,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既伤害了他人又伤害了自己。他们没有考虑到受害人生命的消失是对受害人家庭、亲人、朋友的伤害,自己的错误做法也是对自己家庭的不负责任。

二 当代大学生生命伦理缺失的原因

1.对人的生命属性的错误理解

第一,生命的自然属性。人的生命具有自然生命的特征,具有与其他生物相同或类似的生物特性,我们称之为自然特性。达尔文说:“我们应该坦率地承认,人和其他动物是来自一个共同的祖系的。”从这层意义上讲,人的生命同动植物等其他生物的生命一样是平等的。那么残害动物的行为是错误的,可是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又出现许多虐待小动物、漠视动物生命的行为,尤其是作为高等知识分子的大学生对于动植物自然生命的漠视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第二,人的生命的意识属性。马克思认为,人的生命与生物的生命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他说:“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它没有自己和自己的生命活动之间的区别。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把自己的生活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人不满足于生命支配的本能生活,人的生活是经过理解的生活,人要规划自己的人生、创造自己的价值,这说明‘人作为人已超越了‘生命的局限,要去追求高于生命、具有永恒意义的东西,已属‘超物之物、‘超生命的生命体,这才所以成之为‘人”。也就是说,人以外的其他生物只是纯粹的由其自然性支配其活动生存,而人是不同于那些生物的,人具有其他生物所具有的意识以及意识的能动性,人类能够从事实践活动,能够通过意识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近年来,一些大学生在漠视、不尊重自己或他人生命的同时,也忽视了其生命的意识性,忽视了人作为“精神之花”的可贵性。

第三,生命的社会属性。人具有意识性,但这并不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人,没有脱离了社会而单独存在的人。人从一出生便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成为社会中众多角色之一,“人只有在社会中并通过社会来获得它自己的发展”。“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人的出生、成长、成熟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他所生活的社会以及社会里所表现出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2.家庭关系是否和谐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

第一,家庭关系和谐与否对大学生的生命伦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家庭环境相对比较和谐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心态较好,生活态度较乐观,对待生命及他人相对比较宽容,价值取向较正确;而生活在家庭伦理关系相对比较混乱的背景下的孩子,则容易患有心理疾病,遇事容易想不开,甚至产生自杀或杀他人的心理。

第二,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生命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些家长将孩子的学习成绩视为一切,当孩子交不出一份满意的成绩单时,家长便会“大刑伺候”。在孩子的眼里,成绩单便是自己活着的价值。于是,当孩子进入大学,遇到众多优秀的竞争者而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便产生错误的生命价值观,甚至偏激地用牺牲自己的生命来逃避父母的责难;而另一种极端则是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认为自己的生命比别人的生命贵重,自己的生命价值远远高于他人。在进入大学校园后稍有不顺心或不如意的地方就发脾气、闹情绪,做出许多极端的事情,甚至伤害他人的身体或生命。

3.学校教育的应试性、功利性及不良校园文化的错误引导

第一,应试教育为大学生生命伦理缺失埋下祸根。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所接受的多是传统的“填鸭式”知识教育,而对学生素质、技能、综合能力以及性知识的教育方面却少之又少。如此一来,当大学生进入校园之后,遇到诸多心理、生理甚至生活能力的问题便不知如何解决。

第二,教育的社会功利性成为诱发学生主体价值选择缺失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为就业而选专业成为大学生选择专业的主要原因,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本来强调的是教育对个体的社会化功能,然而,学校专业的设置又常常跟随社会市场的脚步与需求。如此一来,大学生的专业学科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限定了,学生自己的价值判断力被剥夺。

第三,学校校园文化的某些不良方面误导了大学生的价值观。高校校园文化不仅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社会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克罗贝尔说:“文化对每个人塑造的力量很大,平常我们不太能看出这塑造过程的全部力量,因为它发生在每个人身上,逐渐缓慢地发生,她带给人满足,同样也带给人痛苦,人除了顺着它走之外,就别无选择。因此,这个塑造的过程很自然,就像文化本身一样,也是全然不知不觉的,但却是无可指责的。”诚然,大学校园的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亦不可小觑。以考试文化为例,考试的价值,不仅是对某一段时间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更是考做人,考道德和诚信。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意识能够帮助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走向正确的道路,不合时宜的校园文化则相反。由此可见,校园文化对于高校学生价值观的树立还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元文化的碰撞及虚拟网络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造成的冲击

第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由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琳琅满目的各种物质、精神产品都在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与价值取向。不同地区、省市、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进入同一所高等学府时,偏远农村的学生第一次走进他们想象中好似人间天堂的大都市时,不同文化、思想、背景的碰撞,新旧观念的交融,以及不同的生活背景与阅历,都给他们的大学生活以及内心情感带来巨大的冲击。原来一直秉持的价值观受到了挑战和威胁;市场经济的深入,使得大学生更加注重功利性与现实性,更加注重自己的个人价值而忽视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

第二,多元文化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国家对于各种文化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使各种思想思潮蜂拥而至,文化全球化的现象与趋势又令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有了更多的选择,各种价值观前仆后继,使得大学生犹如在各种价值观旗帜飘扬的海上艰难前行。文化的多元性,本来应该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状态,为了使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发展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然而一些错误文化在某些有目的人的刻意掩盖或遮掩下,也随着“百花”一起流入社会,加之社会上一些不良人士的鼓吹与游说,这些错误思想被大学生或多或少地接受,使一些大学生在改变其人生观的同时也深深地撼动了其价值观。

第三,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知识的普及、计算机的广泛遍布,一方面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最新、全球化的知识,使得处于社会高等知识分子阶层的大学生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同时能够跟随世界的脚步与潮流,与世界同步发展;另一方面,网络所揭示的一些社会不良现象本是处于经济发展时期的社会主义中国所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却被某些网站无限制地扩大化,如此一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中国的信任感、对共产党的信任感被严重破坏,使他们的价值观受到严重的冲击。

在这三个因素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起着最基础的经济砥柱的作用;多元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一种形式,是随着经济基础即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虚拟网络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一方面,网络技术、电脑的普遍存在可以被视为社会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网络社会的抽象性、网络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虚拟性、非现实性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的表现形式。因此,从社会的基本矛盾角度,我们可以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视为影响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最核心、最基础的因素,将多元文化的碰撞视为作为上层建筑的思想意识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要素;而虚拟网络则是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同时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具体表现。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中流砥柱,当代大学生生命伦理的缺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试问,如果大学生的生命都不受到重视,如果大学生找不到生存的意义,认识不到生活的价值,那么我们如何建设我们的国家?如何建设和谐社会?如何繁荣复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的任务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英〕达尔文著.人类的由来(潘光旦、胡寿文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0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0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0

[6]戚万学、唐汉卫.现代道德教育专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2

[8]肖庆烟.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对广州地区大学生的调查[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报,2007(5)

〔责任编辑:李锦雯〕

猜你喜欢

伦理价值观生命
我的价值观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非伦理领导对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