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理性思考

2012-04-27孟双燕

学园 2012年7期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教育

孟双燕

【摘要】大学生诚信教育意义重大。通过解读诚信的内涵,分析诚信对大学生发展的意义,提出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010-02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人无信则不立”,要使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对其进行科学文化教育,还要紧抓包含诚信教育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甚至是全社会的责任。

一 对诚信内涵的解读

作为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诚信是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诚”即诚实、诚恳,它要求人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信”则强调人要守信誉、讲信用。

“诚”和“信”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是中国的优良传统美德。“诚”是“信”的基础,“信”是“诚”的外在表现。诚实信用,表里如一,真正地将诚与信融为一体,就是诚信的内涵。古人云:“一言足以兴邦,一诺岂止千金”,曾子曾曰:“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都强调了诚信对一个人立足于世,对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意义重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现代心理学认为:诚信在社会生活中是人与人相互交往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性行为准则,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黄金原则。无诚信,市场经济中的公平正义则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它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础,是规范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润滑剂。

二 诚信对大学生发展的意义

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社会单位的立业之本,是整个社会的无形资产。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诚信对大学生意义非凡。

诚信,要求大学生将内在品德与外在行为保持一致,即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起到作用巨大。

1.诚信是大学生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际交往中,只有诚信待人,才能取信于人。《论语·为政》中强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即人如果表里不一,不讲诚信,就无法立足于社会。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大学生只有坚持诚信原则,以诚为本,在为人处事时将诚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中站稳脚跟,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在中共十六大中,国家领导人明确指出大学生必须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能真正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的人。诚信是大学生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它关系着广大青少年在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时能否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关系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诚实守信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3.诚信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通行证”

诚信是诚信者的通行证,欺诈是欺诈者的墓志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竞争大潮汹涌袭来的当今社会,诚信关系到当代大学生能否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只有恪守诚信,具备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始终坚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道德准绳,时刻不忘诚信,大学生才能为顺利步入社会及成功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石。

三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路径选择

大仲马说:“当诚信消失的时候,肉体也就没有生命了。”在复杂的社会中,由于部分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弱、责任意识淡薄,加之不良社会风气、不恰当家庭教育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使诚信缺失开始在高校蔓延,学术造假、网络诚信道德缺失、虚构履历等不诚信现象层出不穷。

针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及造成诚信缺失的原因,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需要在内、外两方面进行。

1.增强外在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加强诚信教育,应调动社会、家庭、学校等外部因素的力量,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第一,净化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价值观日趋多元的社会中,要加强对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引导,利用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弘扬主旋律,通过建立健全诚信监督、奖惩体系,综合运用法律法规、舆论压力等手段,净化社会不良风气,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让学生受诚信氛围的熏陶,使其在诚信的社会氛围中塑造优良的道德品质。

第二,搞好家庭教育,编织诚信教育的摇篮。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子女诚信品质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家长作为子女的启蒙教师,对孩子的诚信教育肩负重任。家长应加强自身诚信品质的培养,注意对子女的教育和引导,作孩子的诚信楷模。

第三,紧抓学校教育,打造诚信教育主阵地。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基地,是引导学生形成优良道德品质的主阵地。加强诚信教育,同样离不开学校教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对诚信教育作用巨大。因此,学校应按章办事,树立诚信典型,为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创造健康环境。另外,将诚信教育融入“两课”教育,增强教学方法的启发性,提高教学艺术,在提升大学生思想理论素养时,使其自觉树立诚信意识,以使诚信教育焕发持久生命力。

2.加强自我教育,提高道德素养

为塑造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加强诚信教育也离不开其自我教育。

第一,加强自主意识与自我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优秀道德品质的养成、正确理想的树立,都离不开大学生的亲身实践。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因而高校要引导学生用学思并重、慎言笃行的方法增强自主意识,加强自我反省,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为其形成诚信品质奠定基础。

自主意识越强,大学生就越易接受老师的道德教育及引导,内、外因相结合才能进行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在接受教育时,还应加强自主意识的培养,并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各种积极因素,学会做自己的主人,进行自我学习,克服自身存在的心态浮躁、责任意识淡薄等主观缺陷,按照社会公德和校纪校规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自我学习与自我教育能力。

第二,加强自我反省和自我管理。当代社会,大学生群体的独立倾向越来越明显,自我意识显著增强,因而高校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育及居高临下的权威式教育模式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根据现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将教育模式由被动变为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优势,让学生走上前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运用反省自律与积善成德的方法,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加强自我反省,培养自律精神,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从而不断增强高校诚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并提高高校管理工作的效率。

高校的学生组织很多,学生组织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因此,在高校诚信道德教育中,还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等各种学生组织的作用,让他们拥有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有自我教育实践的舞台,积极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和参与学校的发展和管理工作,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其创造性,卓有成效地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总之,中国高校的诚信教育效果关系着大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关系整个国家的发展前途。因此,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理性思考,采取有力的措施,不断推进高校诚信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国培养新一代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共创健康文明的校园、和谐进步的社会。

参考文献

[1]康志杰、胡军.诚信传统意义与现代价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邓伟志、陈志宏.修身明德与纳荣拒耻[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7

[3]张楠生.新时期大学生品格与品格塑造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4]华东政法学院思想理论、党建理论研究会.探索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本书编写组编.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李锦雯〕

猜你喜欢

诚信大学生教育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