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太冲穴配合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型30例

2012-04-25李洪波陈春华南宁市中医院心内科南宁530001

陕西中医 2012年8期
关键词:太冲阳上亢氨氯地平

李洪波 陈春华 南宁市中医院心内科(南宁530001)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病患越来越多并且严重威胁到人类的身心健康。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高血压会导致靶器官的损害和心血管系统结构的重构。笔者运用针刺太冲穴配合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通过对人体脏腑功能的综合调理,收到较为满意的降压效果,以下是对治疗该病的临床观察。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心血管内科60例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10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血压水平的定义与分类”标准[1]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型,从未应用过钙离子拮抗剂或停用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2周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针刺太冲穴配合氨氯地平片),对照组(氨氯地平片)各组均为3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0~62岁。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1~63岁。两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后无显著差异性,具有可比性(P<0.05)。

治疗方法 治疗组(针刺太冲穴配合氨氯地平片组):针刺时患者取坐位,两手自然放在腿上,身体轻靠椅背,头微前倾;或平卧位。穴位选择双侧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碘伏消毒后快速进针,向涌泉穴方向斜刺(与皮肤成45度角)0.5~0.8寸后行中强刺激。手法以泻法为主,施捻转加震颤手法,激发感传向近心端放散,得气后留针20min,每5~10min捻针1次。1d1次,连续针刺15d。如患者出现晕针,即时拔针,予静卧位休息,或予糖盐水口服。配合服用氨氯地平片(国药准字H20066222)5mg,1d1次,晨顿服,连续15d。

对照组(氨氯地平片组):氨服用氯地平片5mg,1d1次,晨顿服,连续15d。

疗效标准 症状疗效评定标准[2]对头痛、眩晕、面部烘热、烦躁易怒等肝阳上亢证进行评定。显效:原有症状完全消失或显著减轻;有效:原有症状大部分消失或轻;无效:治疗后症状未改变。

降压疗效评定标准[2]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虽未下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以上,须具备其中一项。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l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须具备其中一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两组间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后针刺太冲穴配合氨氯地平片和氨氯地平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是90.0%,70.0%。提示两组药物均有改善症状的效果,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疗效比较(例 %)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后针刺太冲穴配合氨氯地平片和氨氯地平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是80.0%,63.3%。提示两组药物均有降压效果,但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治疗前后降压总有效率比较(例 %)

讨 论 高血压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的“眩晕”、“头痛”等范畴。全国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认为,高血压病早期辨证以肝阳上亢为主[3],针刺可疏经通络,调节脏腑功能,调节阴阳之功效。《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的原输穴,原穴为脏腑原气留止之处,针刺原穴具有调节脏腑气血,通达三焦气机的功效。《灵枢·本输》云:“肝…… 注于太冲,太冲,行间上二寸陷者之中也,为输……”。《灵枢·九针十二原》云:“阴中之少阳,肝也,其原出于太冲”。又云:“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故我们选用太冲穴以“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疏泄肝气,平肝潜阳,从而达到降压和改善症状的作用。现代降压治疗的主要优势在于降压幅度大,降压速度快,急救效果显著,可每日单次服药,针对心血管疾病和病死率等预后终点的作用效应确切等。然而配合中医外治综合治疗的主要特色在于个体化和多靶点的整体调节效应,降压平稳,保护靶器官,用药安全等;其相对优势在于提高现代降压治疗的血压达标率、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或抵消降压药物不良反应等。现代研究表明,针灸具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及外周血管阻力的调节作用[4],氨氯地平,是第3代长效的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具有吸收缓慢、逐渐显效、作用平稳且持久、副作用轻微、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5]。

临床疗效研究表明,针刺太冲穴疗法的优点为能有效快速的改善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而且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但对持续稳定降压的疗效不明显。而氨氯地平具有稳定和持续降压的特点,但在改善患者症状上则比不上针刺太冲穴疗法;因此,针刺太冲穴配合氨氯地平片疗法不仅能明显的改善患者症状,又能保持稳定持续降压,体现标本兼治的优势与特点。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患者易于接受。

[1] 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33-3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高血压病的新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S].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2辑).1993:133-136.

[3] 王 侠,邹 旭,李 琼,等.针刺太冲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3,19(5):565-566.

[4] 靳聪妮,张天生.针灸降压机理的研究概况[J].中国针灸 ,2007,27(6):467-469.

[5] 马建林,毛焕元.长效钙离子拮抗剂氨氯地平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学杂志,1995,15(11):524.

猜你喜欢

太冲阳上亢氨氯地平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肝火旺和肝阳上亢,你会区分吗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春季护肝 按摩太冲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太冲、风府穴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探讨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探讨氨氯地平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肝阳上亢与肝阳化风证大鼠模型脾淋巴细胞的蛋白质组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