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城市群现代服务业发展浅析

2012-04-18袁金星

区域经济评论 2012年7期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服务业

□袁金星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郑州 450002)

一、引言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包括开封、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共9个省辖市,14个县级市,33个县,340个建制镇,形成的大中小城市相协调,功能明晰、组合有序的城市体系,区域土地面积为5.8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35.1%;总人口约4100万,占全省的40.7%;2010年区域生产总值达到13375.4亿元,占全省的57.9%①。该区域是河南省产业和生产要素最密集、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是中原经济区的主要支撑,在中西部城市群中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现代服务业具有高增值性、创新性、集聚性、知识性等特征,其发达程度是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城市是推动现代服务业最重要的载体,国内外实践也表明,城市群的空间演变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紧密相连,服务业已成为联系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纽带和血脉,没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就没有城市群的崛起。与此同时,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明确指出,要提升中原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引领中原经济区成为支撑全国发展的重要区域。在这种背景下,加快中原城市群现代服务业发展已成为摆在河南亿万人民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

二、加快中原城市群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1.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现实选择

世界产业结构高级化演进规律表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比重将持续上升并最终成为“第一产业”,全球经济将迈入服务型经济时代。从区域看,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首先形成于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然后扩散到中等城市,最后波及到服务资源丰富的乡镇[1]。我国正处于生产型向服务型经济转型时期,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退二进三”,产业重点逐步向第三产业,尤其是以高信息化、高科技化、高服务化和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倾斜。中原城市群作为中西部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要支撑力量,更应该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引领中原经济区甚至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

2.是提升实力、应对区域竞争的有效途径

进入“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竞争加剧趋势愈加明显,以都市圈或城市群为主体的群体竞争取代过去单个城市之间的竞争,成为当前区域竞争的新特点。中原城市群主要面临两方面的竞争压力:一是沿海发达地区城市群,主要是京津冀都市圈、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二是中西部地区其他城市群,包括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等。城市群之间竞争的对象主要是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生产资源要素,现代服务业由于其产业特性,拥有对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的支配和控制权,可以说是城市群竞争的中心内容,是决定城市群实力的关键因素。中原城市群产业层次较低,在要素聚集力、市场辐射力、内生创造力等方面都有明显不足,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发展实力,已势在必行。

3.是探索“两不三新”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

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中原城市群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域,是区域发展的高地,肩负着引领、辐射、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历史使命。现代服务业具有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特性,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强大动力,2010年中原城市群城镇化率为43.6%,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6个百分点,迫切需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壮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群辐射力和带动力;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应有之义,中原城市群工业结构偏重,迫切需要发展工业设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改变工业经济高成本、低效率、慢节奏的发展状态;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制约中原城市群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健全的农业服务体系,要大力发展技术培训、良种选育、农业信息等涉农现代服务业,才能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中原城市群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产业比重较小,总量明显不足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原城市群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区域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②。经计算,2009年全国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4766.1亿元③,占全国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1.9%,中原城市群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为1617.9亿元,占区域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7.6个百分点,比重明显偏小。二是中原城市群现代服务业占全国的比重低于中原城市群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2009年,中原城市群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为2.2%,区域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为3.3%,两者相差1.1个百分点,说明中原城市群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总量明显不足。

2.内部结构不够优化

从中原城市群服务业整体构成看,以批发、零售、餐饮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仍占主体地位。2010年,中原城市群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60%,而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由于起步晚、基础差,比重仍占不到第三产业的一半。从中原城市群现代服务业行业构成看,发展不平衡。2010年房地产业、金融业增加值所占现代服务业比重分别达到22.3%和23.5%,而同样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所占比重分别为3.5%和2.2%,尤其是反映科技信息、人力资本等知识含量高、智力要素密集程度高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所占比重分别是7.8%和9.6%,反映出中原城市群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还不够合理,整体层次有待提升。

3.发展不平衡,各城市差距较大

从中原城市群内部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看,九大城市发展差距明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城市现代服务业劳动生产率④差异较大。2010年,中原城市群现代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平均为16.5万元/人,九个城市中,仅有郑州和洛阳超过这一平均水平,分别达到25.1万元/人和19.1万元/人,最低是漯河6.4万元/人,仅为郑州市的四分之一多一点儿,差距相当大。二是各城市现代服务业规模差异明显。见表1,九个城市中,郑州“一城独大”,2010年现代服务业总产值达到869亿元,占中原城市群现代服务业比重达到46.3%;其次是洛阳,现代服务业产值占到中原城市群的18.1%;此外,开封、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五市现代服务业产值占中原城市群比重在5%—8%之间,而漯河、济源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均低于3%,显示出中原城市群内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不平衡。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政府认识不到位。各级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走势研究不够,对产业经济演变规律把握不准,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及迫切性缺乏深刻理解,造成政府引导不够。(2)缺乏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规划。现代服务业涉及门类广、行业多,中原城市群没有专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各城市在城市群中如何定位,产业如何分工尚未明晰,造成大量现代服务业生产要素向郑州、洛阳集聚,影响了城市群整体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3)工业生产社会化水平较低。中原城市群近年来工业持续高速增长,但工业企业固守“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了从生产研发、采购、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的“自我服务”体系,抑制了工艺设计、现代物流、管理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4)收入水平较低的制约。收入是消费的前提,消费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根本因素,2010年,中原城市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43.7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65.7元,收入水平低造成对现代服务业需求拉动明显不足。(5)城镇化进程缓慢。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大小,2010年中原城市群城镇化率为43.6%,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6个百分点,城市载体功能、人口集聚功能还不够强,阻碍了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表1 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现代服务业概况

四、推进中原城市群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中原城市群探索“两不三新”道路、提升综合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以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国际化为方向,以先进技术和信息化为支撑,强化产业之间、城市之间联动发展,全面优化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积极培育发展载体,突出发展重点产业,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总量规模和发展层次,形成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中原城市群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成为带动中原经济区、影响全国、走向世界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1.深化认识,强化组织协调和规划引导

面对“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大潮,要认真研究产业演进过程中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新规律,深刻认识现代服务业在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区域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推进中原城市群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三化”协调发展的黏合剂、助推器加以扶持。鉴于现代服务业牵涉面广、行业多、政策性强等特点,要加快成立中原城市群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各市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列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内容,形成工作合力。同时,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加快制定《中原城市群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筹划现代服务业布局,合理确立各市现代服务业的定位和发展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等专项规划和行业规划,使各市在竞争与合作中共同推进中原城市群现代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2.优化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

按照“产业集群、空间聚集”原则,充分考虑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的功能分工和特色资源,优化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形成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战略格局[2]。把郑州及郑汴新区建设成为中原城市群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引擎和核心增长极,利用其交通、区位、产业优势,强力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中部会展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全国服务外包基地、国家级动漫创意基地。以中原城市群为空间基础,以郑州为核心,以半小时经济圈为依托,打造形成资源共享、功能配套、相互支撑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紧密层[2]。充分利用京广、陇海综合运输通道沿线产业密集、人口密布、经济发展相对活跃的优势,以沿线城市和产业集聚区为支撑,加速现代服务业线性聚集,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带。同时,在各市新区、中心城区等规划建设一批金融商务、科技研发等特色街、产业集群或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形成对中原城市群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多点支撑。

3.增强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中心城市承载能力

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先进科技和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而信息知识和专业人才呈现出不断向大城市流动的趋势,并且通过大城市进行汇集和扩展[3],因此,加快中原城市群现代服务业发展必须强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中心城市集聚与辐射带动能力。要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依托人才、技术、资金等优势,增强综合服务、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等功能,重点发展教育科技、金融证券、商贸会展、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加快洛阳、许昌等省域中心城市发展,在集聚、提升和拓展上下功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服务业规模,提高城市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与此同时,突出社会管理创新,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土地使用和住房制度、农民工子女教育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并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益,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4.强化现代服务业内部重点行业引领带动

要立足中原城市群资源条件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强化特色,从地区发展优势、产业关联度、成长性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选择地重点扶持部分行业,把现有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引领中原城市群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地理区位优势,发展一批综合物流园区,培育一批重点物流企业,建设一批全国性、区域性和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形成完善的区域物流体系。加快发展金融业。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要加快开放步伐,大力引进外资银行,壮大郑州银行、洛阳银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优化金融生态、强化金融创新的基础上,实现金融业规模的良性扩张和效益稳步提升,形成运行稳健、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区域金融体系。加快发展旅游业。依托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厚重的人文旅游资源,坚持政府主导推动、社会参与联动、旅游品牌带动、大企业大项目拉动,实施旅游目的地与集散地双重推进战略,全面释放中原城市群旅游资源活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增强旅游业带动能力。

5.建立资金、信贷、土地等复合支撑体系

由于体制机制、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原因,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往往小于对农业、工业的扶持力度,因此要积极构建中原城市群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资金、信贷、土地等复合支撑体系。创新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对城市群内生产性服务企业原则上一律实行与现代制造业企业等同的水、电、土地和税收政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九个城市在政府财政预算内加大安排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比重,同时投资重点要逐步向现代服务业领域倾斜。加强招商引资,把金融、商务服务、科技信息服务等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同时提高现代服务业开放水平,鼓励本土服务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创新投融资方式,鼓励服务企业利用境内上市等直接融资方式扩宽融资渠道,加大政府采购力度,为服务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不断强化政府、企业与商业银行的协作沟通,引导商业银行向服务企业和项目发放贷款。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科学编制城市群服务业土地供应计划,保证服务业项目优先用地,尤其对投资强度大、社会效益好、促进城市品位提高的标志性项目,优先安排建设用地。

6.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

先进制造业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实现良性发展的有力支撑,两者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全球产业经济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中原城市群应把提升制造业素质和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走产业融合为主的发展道路[4]。要推进研发设计、营销推广、信息管理、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现代制造业全过程渗透,使制造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两端延伸,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制造业的基础和支撑作用,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需求空间,引导工业企业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观念,将非核心竞争业务外包,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积极延伸汽车、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链条,以调整、优化和提高为方向,以研发、创新、增值为重点,配套发展文化创意、物流、信息、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结合、分工协作,开创中原城市群“以二促三”“以三带二”的互动发展新局面。

7.加快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引进

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两个决定性因素,要充分挖掘中原城市群丰富的科教资源和充裕的人才资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强化服务企业自主创新,引导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科技活动、成果运用的主体,通过技术创新形成新的运营模式,开辟新的服务领域;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尤其要鼓励服务企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推进服务企业信息化,协同创新管理方法、业务流程等,深化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提高现代服务业生产效率。加大服务业人才培养力度,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现代服务业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以行业和企业为主体、院校为基础、校企合作为纽带的服务业人才培养体系,结合产业发展、企业需求动态调整院校专业设置,提高金融保险、商务会展、信息服务等高层次人才比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具有现代服务管理技能和全球性市场开拓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服务业人才,引领中原城市群现代服务业跨台阶、上水平。

注释:

①根据《河南统计年鉴(2011)》计算整理得出.

②《中国统计年鉴(2011)》第三产业分行业增加值数据为2009年,为便于比较,部分中原城市群现代服务业增加值选用2009年数据.

③对于现代服务业行业界定,学界尚无统一标准,本文采用北京市统计局2005年开始执行的现代服务业统计标准,即现代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九大类别22个行业.

④现代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现代服务业生产总值/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数*100%.由于服务业行业生产总值和服务业行业就业人数的统计口径并不完全一致,本文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数由分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相加得到,故计算结果要高于实际数值,但总体能反映出现代服务业概况.

[1]李江帆.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在优于工业的地位[N].南方日报,2009─03─04.

[2]张华平.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27─131.

[3]王耀中,张阳.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思考[N].光明日报,2008─12─02.

[4]袁金星.加快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5):52─53.

猜你喜欢

中原城市群服务业
沁园春·赞中原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御中原 画饼充饥
为世界级城市群铺路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