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高层住宅楼后浇带施工问题分析

2012-04-14鞠雪坤

四川建筑 2012年3期
关键词:裙房钢丝网加强筋

鞠雪坤

(成都海发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00)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为克服温度及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应力,需要在适当的位置断开,这种临时变形缝称为后浇带,起消化沉降、收缩变形作用。后浇带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体工程结构的质量,为此,后浇带是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成都郫县美联墅二期高层住宅楼后浇带工程实案,阐述了后浇带的设计及施工的质量控制。

1 工程概况

美联墅二期工程位于成都市郫县汽车站旁,地上28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98 000m2,东西长142.8m,南北宽98.3m。主体结构为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7级。

该工程各层均设后浇带,后浇带的宽度为800mm。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采用比原结构混凝土强度高一级的膨胀混凝土,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后28d浇筑后浇带。地下室底板后浇带设置时,后浇带两侧设置5mm×5mm钢丝网,并于后浇带处配上部加强筋,且面积为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一半,下部加强筋为12。现浇梁后浇带两侧设置5mm×5mm钢丝网,并于后浇带处的梁两侧配置加强筋,当梁高h≤500mm、500mm<h≤700m和750mm≤h≤900mm时,加强筋分别为412、416和616;加强筋伸入缝两侧混凝土内的长度为钢筋锚固长度。楼板、屋面板后浇带,在平行原有受力钢筋基础上设置加强钢筋,其各层施工时,板的下部加强筋为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一半,上部加强筋为8。

2 后浇带施工易出现的问题

后浇带边上的梁、板支撑非常关键,支模防止混凝土漏浆也非常关键,由于工人素质,这两种工艺往往做不到位,引起后浇带留设后段面不规则,对局部漏浆要及时清理。美联墅二期工程建筑6层下为商场,6层及以上为住宅,在6层板处梁板结构转换,配筋较为复杂,钢筋锚固成为工作重点,交叉位置钢筋的里、外、上、下位置最容易出错,认真对照图集和规范检查验收。

2.1 施工后浇带两侧的隔断做法问题

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第6.4.13条规范:后浇带两侧宜采用钢筋支架钢丝网或单层钢板网隔断。由于按规定后浇带应做成企口式,故钢筋支架也要按企口形式预先制作好,其形状与企口形式一致。钢筋支架的钢筋直径及间距设置视构件断面大小而定,以支撑稳定为原则。钢丝网的网眼一般不大于10mm为宜,以避免浇筑混凝土时跑浆。如网眼偏大,可在网外粘贴一层塑料薄膜,并支挡固定好,以承受浇筑混凝土时的挤压力,并保证不跑浆。待混凝土凝固后,薄膜即可撕去,钢筋支架亦可除去,而钢丝网则永久留在后浇带内。至于单层钢板网,其作用与钢丝网同,只不过钢板网有一定厚度和刚度,可按企口形式,做成同一形式,它不留钢筋支架,只留临时支撑固定即可,其孔眼亦不宜偏大,以避免跑浆。我们在一些后浇带处常用钢筋支架钢丝网,施工效果良好。也有的工程采用木模隔断做法,由于钢筋不断,木模缝隙较大,浇筑混凝土时跑浆,使后浇带侧面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对于楼板的后浇带两侧,有的不支模,留成自然坡槎,更不易使混凝土捣固密实。有的梁后浇带两侧留成直槎,支模板简单,但在补齐混凝土后,新旧混凝土连接较差。

2.2 采取措施确保施工后浇带处钢筋的准确位置

后浇带一般预留700~1 000mm,这是考虑绑扎钢筋及施焊钢筋的需要,钢筋应保证准确位置而连续不断。对于板,单层钢筋下应设置垫块,双层钢筋应设置支架;对于梁,底部钢筋亦应加设垫块,上部钢筋一般直径较大,可不用支架,但应注意的是在后浇带部位应设马道通过,不应直接踩钢筋。有的工程施工中由于对钢筋的保护措施不力,甚至不采取措施,有些板的钢筋被踩弯或压弯,虽然相对数量并不多,但是如果不采取重新调整、加设垫块等补救措施就浇筑混凝土,则对板结构受力是不利的。梁的上部钢筋虽然直径较大,也有被踩弯或压弯的,不做调直就直接浇筑混凝土,外观虽看不出,但内部却存在了隐患。

2.3 施工后浇带浇筑混凝土后的有效整体连接问题

后浇带补齐混凝土后能否和原构件有效的连接,使之完全成为一体,除设计严格要求外,施工质量也是一关键问题。后浇带的施工中有些工程不完全按照图纸要求做,设计要求留企口缝,实际却留直槎,浇筑混凝土后,新旧混凝土连接不牢固。采用钢筋支架钢丝网隔断,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应局部干硬一些,即水灰比小一些,既要保证振捣密实,又不跑浆,使侧面混凝土强度和其他混凝土一致。但有的工程嫌麻烦,不采取必要的措施,致使出现漏浆,甚至蜂窝麻面问题。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后浇带侧面混凝土凿毛,清刷干净,底部碎屑清除彻底,但如果不认真,疏松混凝土未完全彻底凿除,凿毛也简单了事,致使混凝土补齐后连接较差。如某高层商业大厦裙房与高层连接处的后浇带,特别是板部分的后浇带,由于采用坡槎,使后浇带侧面混凝土不密实,个别处疏松,未认真凿除清刷,虽采用膨胀混凝土补齐,但在新老混凝土接槎处,仍有裂缝出现。

2.4 后浇带浇筑混凝土的时间

以沉降为主的后浇带浇筑混凝土的时间应在高层主体结构完工之后,使高层先施工先沉降,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释放过一部分,以减小浇筑混凝土后差异沉降量。但也要区别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当高层主楼采用天然地基,或以摩擦力为主的桩基时,由于高层沉降量较大,应待高层主体结构完成后,再浇筑后浇带;当高层主楼座在卵石或基岩上,或以端承桩为主的摩擦桩时,由于高层沉降量较小,可根据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确定在高层主体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当遇到有的高层建筑施工中途因故而停、缓建时,即裙房已完成,高层完成一部分,建设单位要求对已建成部分装修使用,后浇带必须浇筑混凝土,这是事先预料不到的。施工单位要会同设计部门慎重处理这一难题。一般情况下,可按高层与裙房的差异沉降变形来反算内力,这个差异沉降要按实际情况,对已建成裙房和部分高层做专门考虑。否则一旦停工缓建,将给高层续建留下难题。

2.4.1 后浇收缩带的时间

后浇带一般主要是指后浇沉降带,或者是后浇带同时也是收缩带和温度带,即同时起到三种作用。有的工程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而单独设置施工后浇收缩带。其浇筑混凝土的时间宜在设带后的两个月之后。时间的控制主要是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在此时间之内,混凝土完成的收缩大约占总收缩量的60/100,浇筑混凝土后的收缩则由连接成整体的构件来承担。工程实例说明,有的工程为了施工方便,加快进度,往往不受时间控制,提前将后浇收缩带浇筑混凝土,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

2.4.2 后浇温度带的时间

如果后浇温度带单独设置,则浇筑混凝土的时间宜选择在温度较低时。不要在热天补齐冷天留下来的后浇温度带,这是因为温度较低时,混凝土的线膨胀值较低,温度应力则不高;冷天留下来的后浇温度带,如在热天时补齐,当时连接严密,但当天冷下来,混凝土要收缩,则易使补齐的混凝土与原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连接不牢靠。如不按要求施工,不管冷天还是热天留下来的后浇带,愿意什么时候补齐就什么时候补齐,其结果将造成连接处的裂缝。

3 对有关问题的分析

3.1 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问题

对于基础连系梁、墙、框架梁、次梁、板等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设计图纸应有明确说明,但有的图纸只标注后浇带的位置和宽度,对断面形式只是要求留企口缝,或无具体要求。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则应根据具体构件确定后浇带断面型式,如楼板一般作成L形式,对于梁一般作成企口型或槽型,对于板及梁不要作成直型或斜型。

3.2 施工后浇带的宽度问题

宽度本应由设计图纸确定,但有的图纸对宽度不提要求,只提出预留的位置,这时施工单位就要自行确定后浇带的宽度。后浇沉降带的宽度主要是考虑绑扎或焊接钢筋的需要,因为后浇带的钢筋可以断开也可以连接,断开的钢筋在混凝土补齐前预先焊接,后浇沉降带一般多为700~1 000mm为宜,构件断面较小,带宽可小些,反之,则可大些。对于后浇带收缩带及后浇温度带理论宽度只需10mm,即能保证温度收缩变形。但是考虑施工方便,并为有的钢筋需要焊接或搭接提供方便,并避免应力集中,使后浇带在补齐混凝土后承受第二部分温差及收缩作用下的约束变形,缝的宽度一般与后浇沉降带相同。

3.3 先施工高层主楼后施工低层裙房问题

有的高层建筑与裙房连接处采用施工后浇带,是施工单位从施工总体安排考虑。先施工高层部分,待高层主体完成后再施工裙房,此时在后浇带处高层一侧应留出企口缝,并伸出钢筋,待裙房亦施工完成,即将裙房一侧伸出钢筋与高层一侧钢筋焊接或绑扎,后浇带处裙房一侧已亦应留出企口缝,最后待裙房完成后,再将后浇带补齐混凝土。也有的高层建筑设计要求与裙房连接处预留施工后浇带,而施工单位先施工高层,待高层完成后,再施工裙房,除后浇带高层一侧预留企口缝,伸出钢筋与裙房钢筋焊接或搭接外,裙房部分不再预留企口缝,而是随着裙房施工将后浇带处混凝土同时浇筑。但这种做法不符合设计要求,因为高层与裙房的差异沉降无法准确控制。也有的工程是高层与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但做完基础后,则先施工高层,待高层完成后,再施工裙房地面以上工程,这种做法往往是为了给高层施工创造较好的场地条件,但施工后浇带应照留,也不能简化,最后待裙房完成后,再补齐后浇带混凝土。

3.4 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支撑问题

后浇带预留时间较长,如果在高层主体及裙房完成后补齐混凝土,则后浇带预留时间将为整个主体工程施工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后浇带处除采取措施保护钢筋外,更重要的是施工支撑(即顶柱)一定要牢固,它要经受住施工荷载以及一些振动的考验。但是,有些高层建筑施工后浇带的支撑却简单从事,支撑的间距过大,与构件底接触也不严密,更不牢固;更有甚者,原有的一些支撑,时间长了也被拆去它用了,使构件变成悬臂,只剩下后浇带处连着的钢筋。为了使后浇带最后浇筑混凝土不出问题,应对支撑严格要求,正确施工。

3.5 施工后浇带遇异常情况的处理

高层建筑施工中途遇异常情况停工缓建,建设单位要求装饰使用,施工单位应会同设计部门共同研究,可在后浇带处配置加强钢筋并予以加固后再浇筑 混凝土,如设计单位同意并出设计变更后,施工单位可以提前将后浇带补齐混凝土。如设计单位不同意,即不能满足建设单位要求,则施工单位绝不能单方决定将后浇带浇筑混凝土。否则,给将来高层续建时带来难题。

4 后浇带施工的注意事项

4.1 模板支撑

作为超长建筑的温度后浇带,一般要求混凝土的间隔时间不少于60d;作为高层建筑高层与裙房之间的后浇带,要求高层部分主体施工完后再浇筑混凝土,间隔时间可能要几个月甚至整年。由于一些跨过后浇带的连续梁被后浇带断开,造成这些梁在该跨出现悬臂现象,而结构设计时这些梁按连续梁的受力特性配筋,并未考虑梁的悬臂问题。同样一些单向板或双向板,由于设置了后浇带出现了由四边固定支承变为三边固定、一边自由的现象,使板的受力特性发生了变化。为避免这些梁板挠度过大或出现裂缝,同时不影响上部结构的施工,应对地下室较厚底板大梁等属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浇带,两侧必须设置专用模板和支撑以防止混凝土漏浆而使后浇带断不开,对地下室有防水抗渗要求的还应留设止水带或作企口模板,以防后浇带处渗水。后浇带保留的支撑,应保留至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且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逐层拆除。

4.2 后浇带浇筑前的技术措施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会产生干缩变形导致新老混凝土结合不良,对此采取下列措施以防止后浇带产生裂缝:后浇带两侧用快易收口网、钢丝网或堵头板作侧模,堵头板应按钢筋间距上下刻槽,后浇带的形式按设计要求,若设计无明确要求时采用何种形式视具体情况定。其中地下室外墙一般采用平直缝,并安装钢板止水带,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应清除钢筋表面锈层,混凝土表面凿毛。若采用快易收口网或钢丝网,网不拆除不需凿毛,清理混凝土表面杂物,并用压力水冲洗,施工中对钢筋应采取保护措施,以防钢筋被踩弯和压弯。若有踩弯和压弯现象,浇筑混凝土前需矫正,接缝处混凝土应认真振捣,以求密实,待后再抹压收光,浇筑后应避免振动和冲击,混凝土浇筑时温度应尽量低于主体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强度等级应按设计要求或比主体混凝土强度提高一至两级,后浇带混凝土初凝后,应在内覆盖浇水养护,养护期间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猜你喜欢

裙房钢丝网加强筋
一种橡胶垫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风环境视野下杭州基座与毗邻式裙房布局分析
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铺设预算定额编制研究
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的粘接工艺
长春市高层办公建筑裙房周边风环境设计研究
汽车零件加强筋结构设计
越野车侧壁加强筋板工艺改进
加强筋的截面尺寸对注塑制品翘曲变形的影响
主楼与裙房如何降低沉降差的基础设计
水平力作用下塔楼与裙房楼层剪力传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