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

2012-04-13顾春燕

化学教与学 2012年9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探究

顾春燕

(1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江苏 苏州 215123;2江苏省启东中学 江苏 启东 226200)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课程理念提倡化学课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通过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合作学习是20世纪后期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是我国在新课程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而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趋于理性,富有实效,这是值得每位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潜心研究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与新课程

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力促学生的能力全面稳步提高。高中化学是培养学生基础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把班级教学和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强调参与、互动和互助,在教学中引入团队意识的培养,借助小组合作活动来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的成功需要合作学习的推广和实施。把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化学这门科学的奥秘,感受其学科魅力,进而激发他们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合作学习为新课程提供了参与实践、体验感悟与创新发展的平台,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手段之一。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有利于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尊重不同的价值观;也有利于促成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

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与新课程的素质教育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高中化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在推广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但在感受合作学习对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发挥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系列问题。

1.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

为了追求形式丰富和所谓的课堂气氛,有的教师不管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随意拿来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缺乏实质性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也有的老师提问不恰当,导致大多数学生从不知所措到无所事事,或者是看“表演”,这样的合作学习很难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缺乏实效性。

2.随意分组,缺乏科学性

在教学实际过程中,为了操作简单,许多教师往往按照座位进行分组,形成了并不科学的静态分组模式,成员的角色得不到变换。课前,对不同时期、不同模块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状态方面的变化缺乏观察、分析和研究,对不同学生的特质和学习层次缺乏了解,不利于优化组合,不利于形成优势互补,各尽其用的良好合作关系。久而久之导致只有少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担任主角,较多学生因为长期消极被动,越来越缺乏信心。

3.分工不明,缺乏指导性

合作学习是有着明确分工和目标的学习活动,学生在不明确分工和规则的情况下,盲目实施合作学习,必定会出现同组的学生演变为“表演者”和“旁观者”两种,一大批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他们的能力始终没有机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4.盲目评价,缺乏全面性

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是帮助学生理清知识,引导各自进行知识建构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的评价是学生所期待的,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能很好地兼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只做简单评价或者知识总结,无法得到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往往作为评价的唯一主体,使得评价体系缺乏全面性。

三、化学课堂实施合作学习教学的优化策略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理念上的共同更新,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协同努力,需要不断优化合作学习的策略,完善训练体系,从而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化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

1.选材恰当,让合作学习在实现教学目标中发挥最大作用

合作学习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要是使用过于频繁,有时会适得其反。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合作性、可探究和可评估。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现状,选取学生能探究、探究有结果的问题开展合作学习。例如,在进行“喷泉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理化知识探究引发喷泉的其他有效措施,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操作水平和知识的应用水平。又如,在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就可以自行讨论设计方案,探究不同条件下的速率变化。也就是说要选择学生能力范围内的任务提出来进行探究,做到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不了了之的挫败感。

2.合理分组,让每个小组都具有班级代表性,互为有效参照组

合作学习的教学中,应当兼顾教学的个体性和集体性特征,组建小组时要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内异质”通常指组内成员要在性别、学业成绩、特长方面就有一定的互补性。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也为在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每个小组都是全班的缩影或者截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同质性,能成为评价过程中的有效参照组。而要做好科学合理的分组,就需要教师通过长期观察和评价学生的现状,达成深入了解,才能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爱好特长、近期状况和发展目标,真正做到有效合理的分组。此外,合理的分组还能在学生中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3.分工明确,让每个学生各尽其用,成为小组内不可或缺的一员

分组之后,即要明确具体的小组目标,根据组内学生的不同特质,进行明确的分工,比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资料员、数据整理员、计算员、发言代表等,只有分工明确、准备充分,才能保证提出问题-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各环节顺利进行,从而圆满完成合作任务。让学生真实感受自己是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比如要让学生体会到在小组中没有“包办”,也不存在“偷懒”,只有通力合作、各尽其责,才能让集体收获想象不到的成果,同时最大程度地实现个人的价值,从而不断激发参与的热情和增强成功的信心。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合作观,有效培养合作技能,包括团队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品质。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发挥才智,同时学会尊重、欣赏、宽待和信任他人,学会平等相待、敢于担当和诚信做人。

4.科学评价,让每个学生体验合作乐趣,享受成功,收获进步

科学评价是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关键。离开了科学评价的合作学习,势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1)在评价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基础和特点,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从自身发展的角度正确评价自己,从中体会个人的进步,消除后进生的自卑感,帮助建立自信心。(2)要改变教师是评价的唯一主体的传统观念,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建立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有机结合,他人评价中要有生生互评,也要有教师评价,还可以有观摩者的评价。(3)评价要及时,要有时效性,比如适时突出个人在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4)要从多角度进行评价,不仅要评价结果,更要注重对过程的评价,特别要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比如,有的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思维虽不是最敏捷,但是十分严谨缜密,这就需要我们及时捕捉其优势,并引导其扬长避短,促其不断进步。

四、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化学教学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培养合作学习观念,在化学课堂引入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势在必行。通过讨论交流、分析论证、互相评价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自主完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 包莹,叶武.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组织策略探析[J].宁夏教育科研,2008,(01)

[2] 李爱华.不要让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J].教育革新,2008,(05)

[3] 单清水.反思小组合作学习[J].青年教师,2007,(07)

[4] 贺瑛.合作学习策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尝试[J].化学教学,2006,(07)

[5] 李莉萍.合作学习实施中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西江教育论丛,2007,(03)

[6] 吴永莉.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模式[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02)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新课程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