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民文化与旅游的耦合

2012-04-13党红星广海

山东社会科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关东北大荒移民

党红星 刘 广海

(济南大学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山东济南 2 00531)

移民文化与旅游的耦合

党红星 刘 广海

(济南大学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山东济南 2 00531)

移民是经常性现象,移民移居到移民地形成的移民文化,对旅游者而言有着极大的吸引力。移民会对移民地形成负面和正面的影响,正面的影响主要是指移民是移民地经济发展、文化融合、疆域形成、民族融合的重要或支撑力量。移民文化作为旅游资源主要有鲜活性、相似性、差异性、地域性、吸引性、观赏性、重复利用性、多样丰富性、垄断性或不可移动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为移民文化与旅游耦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移民;移民文化;耦合

一、移民文化概述

移民是经常性现象,是一种人口的迁移活动,是人的居住位置在地理空间上发生位移的活动。移民的原因有多种:如经济移民、战乱移民、军事移民、军屯移民、民屯移民、荒灾移民、戍边移民、工程移民、政治移民、政策移民、商业移民、活命移民、建设移民、殖民移民等。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交通工具的进步,移民呈现出国际化、频繁化的趋势。移民的原因和种类与以往也有所不同,主要有独立技术移民、家庭团聚类移民、投资移民、企业家移民、婚姻移民(包括跨国婚姻移民)、家庭移民、应聘移民、抽签移民、生育移民、高考移民、出境移民(如下南洋)等。

移民问题是一把双刃剑,移民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和结果是鲜明的。移民若对移民国或移民地带来生存压力、就业艰辛、环境污染、人口不均衡等问题,便是负面影响过大。负面影响过大有的是一时的,有的是长期的,还有的出现转变和波折。工业革命时代,西方近代工业和科技的兴起,使得以英、法、德等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率先进入工业化时代。工业化的兴起与对工业原料的垂涎、工业化的科技条件与殖民扩张的野心,使得欧洲特别是西欧众多冒险家、探险家纷纷踏上世界未知领地。法国人、西班牙人等踏上美洲领土,对美洲印第安人的滥杀、对美洲印第安人领土和资源的疯狂掠夺,都是不折不扣的野蛮移民活动。美洲大地上,伴随着欧洲移民和黑人奴隶的大规模迁移,越来越多的移民扎根于此,成为印第安人土地上的新主宰者。新主宰者杂居繁衍生息,又成为了新一代“土著”民。从移民到主宰者到“新土著民”到现在,这些人或许将永久居住于迁移地,这些人成为了众多移民国家的主体,如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的缔造者和建设者。鉴于此,应辨证地看待移民的负面影响,我们的结论是:移民终将是带来直接而有效的正面影响。

中国历史究竟有多少次移民或移民过程,恐怕难以准确计算。但是,无论多少次移民,最终的结果应以正面影响来计,这就是移民的贡献问题或移民价值。以我国为例,历史上历次移民的贡献,可大致作如下归纳。移民贡献之一是导致我国疆域的形成。我国疆域自秦汉至隋、唐、宋、元、明、清,以致形成今天版图的大致形状,其间领土大小多有变化,但总的变化趋势是由黄河中下游地区向四周拓展。黄河中下游地区四周之外的地方,以军事或其他方式占领只是一时的占有,最终将其纳入版图的成功方式只能是移民。其二,中华民族的形成也是移民的结果,这是移民的又一贡献。中华民族的主体当然是大汉民族,汉族及其前身华夏诸族,其形成和扩展离不开移民。大汉民族则是通过不断迁入其他地区,一次次从黄河流域迁到南方和各地,使汉人居住区及生存空间不断扩展,资源不断增加,人口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形成的。移民有利于移民地的开发,这是移民的第三个贡献。在移民地农业、荒地、人口均衡、文化结合、文化交融、民俗重塑及移民地城市形成和城市布局,一直到近代城市现代化等方面,移民都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或是移民成为移民地变化的主要力量,或是移民成为移民地变化的支撑力量,或是移民成为移民地变化的基础力量。

二、移民文化旅游资源特点

因种种原因导致居住位置地理空间上发生迁移的移民,其移民原因、移民过程、移民去向、移入民与移民地交互,往往是史学家们研究探索的课题。我们现在要换一个角度,尝试将移民与移民文化作为旅游资源进行研究。翻阅关于移民文化旅游资源的相关资料,论述者鲜有。借助旅游及旅游资源相关知识,结合移民文化特点,笔者不揣浅陋,初尝归纳移民文化旅游资源特点,期收抛砖引玉之效。

旅游理论中对旅游的界定,有一个大致共性的认识,即1942年“艾斯特”定义。这一定义提出“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①李天元:《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页。旅游是旅游者到异地观光、游览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旅游者实现旅游的条件之一就是必须到异地,异地旅游的对象物就在异地。移民文化旅游资源或产品,不仅是史学研究对象,也可作为旅游对象物而存在。以旅游对象物为角色的移民文化旅游资源,特点就相对比较显著了。首先,鲜活性是其最显著特点之一。历史上数次移民显示,移民的到来,往往成为原住民的催化剂和强心剂,对原住民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注入活力和输入动力。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当代的移民地,无不显示这一特性。例如,自明末清初的移民关东,到康熙一朝禁闯关东,到十八世纪五六十年代闯关东禁令解禁,一直到建国之初,到关外生活的移民多达三千多万。庞大的关东移民,为东北荒蛮之地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新生劳力,新生劳力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创造性是人的实践本质的根本特征”②赵峰:《论马克思财富观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学刊》2011年第2期。,创造性与实践能动性被一波波的新生劳力传承着,才有了今天的东北,柳条边框定范围内的东北逐渐成为中国的大农业、大工业基地,成为清、民国、建国之初最有活力的地方之一。新中国建立后崛起的深圳,是这一特性的又一典型诠释。深圳是改革开放后移民形成的大城市,深圳特区、深圳文化、深圳旅游、深圳精神、深圳速度、深圳时间、深圳经济等,经常成为上世纪不同阶段国人的口头禅。全国各方人口汇聚到深圳,使这个昔日的渔村,迸发出了无与伦比的活力,使这个年轻的城市成了时代弄潮儿和国人仿效的楷模。地域性、重复利用性、垄断性或不可移动性、吸引性、观赏性、多样丰富性是旅游资源的特点,这些特点同样适用于移民文化旅游资源。

其次,相似性和差异性,也是显著特点之一。迁移移民到达移民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固定下来并繁衍生息,逐渐成为“新土著民”。另一种情况是经常往返于迁移地与移民地之间,成为流动移民。流动移民变为固定移民,或固定移民再返回迁移地的情况都有。无论是流动移民,还是“新土著民”,对于移民地来说,都可能会造成正面或负面影响。对移民地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很多方面是相似的,如造成移民地压力增大、就业机会减少等。对移民地造成的正面影响也是相似的,如开发移民地经济、推动移民地技术的革新、给移民地带来充足劳力、重塑移民地文化等等。

相似背景下,至少有一个因素必须着重考虑:这就是地域的差异性、历史的时段性又造就了不同的移民文化。同样是移民东北,闯广东与三线移民,闯关东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知青北进北大荒所形成的移民文化就有不小的差异。闯关东主要体现了人民为求生存,不惜生命代价敢闯敢搏的精神。北大荒移民明显不是“闯”,而是军队和知青响应党的号召,凭着建设祖国边疆的一腔热血,甘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生活艰苦的环境中去。在移民文化融合方面,二者也有明显的差异。闯关东的主体是广大劳苦民众,是因饥饿导致生存发生危机的无奈移民。闯关东者到了关东多从事开矿、采参、伐木、拓荒等苦力职业,人数虽多但对社会主流文化影响不大。因此,庞大的闯关东人群,最终形成了两种融合的情况。一是既保留自己家乡固有习俗的习惯,又坚持了入乡随俗的习惯。如在入乡随俗方面,闯关东者经过东北生活的数年洗礼,也变得像东北土著一样,开始遵从“下晚睡觉头朝外”、“窗户开在西墙上”、“门窗向外拽”、“养了孩子吊起来”、“窗户纸糊在外”、“姑娘叼个大烟袋”等习俗。二是闯关东者的文化习俗与东北文化互相融合,如秃尾巴老李的传说。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本兴盛于河北、山东一代,尤其是在山东烟台文登、日照莒县、滕州小坞沟等地广为流传,如康熙年间《文登县志》记载:“县南柘阳山有龙母庙。相传山下郭姓妻汲水河崖,感而有娠,三年不产。忽一夜雷雨大作,电光绕室,孕虽娩,无儿胞之形。后,每夜有物就乳,状如巨蛇攀梁上,有鳞角,怪之,以告郭。郭候其复来,飞刃击之,腾跃而去,似中其尾。后,其妻死,葬山下。一日,云雾四塞。乡人遥望,一龙旋绕山顶。及晴,见冢移山上,墓土高数尺,人以为神龙迁葬云。后,秃尾龙见,年即丰。每见云雾毕集,土人习而知之。因构祠祀之。后,柘阳寺僧取龙母墓石,风雨大作,雹随之,其大如斗,寺中尽黑气,咫尺不见。周围里许,二麦尽伤,独龙母庙内,花木皆无殃焉。”①百度网 http://baike.baidu.com/view/868327.htm。光绪《文登县志》也记载:“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龙现于宋村之北山,一时合邑闹阗,立庙山巅,改名曰‘回龙山’”。②百度网 http://baike.baidu.com/view/868327.htm。关东移民的主体是山东人。随着山东人大量移民东北,秃尾巴老李传说与黑龙江等结合起来,形成了现在版的秃尾巴老李传说。旧时到黑龙江乘船,船老大通常会先问船上客商“有山东人吗”,只要有人回答有山东客人,客船就会平安无事。原因何在?就是因为秃尾巴老李会时刻保佑着家乡的人们。而在关东,秃尾巴老李却变成了传说中的黑龙江龙神。黑龙江龙神虽为龙,却是普通村民所生。因其出身姓李,而尾巴又被其父砍断一截而得名“秃尾巴老李”。更有好事者,将黑龙江龙神改编为黑龙颂的,较好地体现了两者的交融结合。而移民到北大荒的军民知青,与之形成了风格迥异的移民文化。建设北大荒的军民知青,与北大荒黑土地的结合,产生了闻名当代的北大荒文化。北大荒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军旅文化、知青文化、齐鲁文化和黑土地文化。北大荒涌现出一大批军旅文化代表人物如林予、郑加真、晁楣,涌现出一批优秀电影如《北大荒人》、《老兵新传》,涌现出一批文学和艺术作品如小说《雁飞塞北》、《江畔朝阳》及北大荒版画等。知青文化主要体现在从黑土地走出了一批知青作家、画家、企业家、学者、科学家,他们为北大荒创造了灿烂文化。其中,梁晓声、张抗抗、濮存昕,敬一丹、沈嘉蔚、李斌等的作品,其文化影响力深远。齐鲁文化主要是指一九五九年山东支边青年带到北大荒去的齐鲁文化,与北大荒黑土地文化相结合。黑土地文化主要指土著文化,即古代东北民族三大族系:东胡、岁貊和肃慎等族的历史演变和发展的文化。显然,北大荒黑土地文化与闯关东移民文化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核。

三、移民文化与旅游耦合

移民文化旅游资源的鲜活性、相似性、差异性、地域性、吸引性、观赏性、重复利用性、多样丰富性、垄断性或不可移动性特点,为移民文化与旅游耦合奠定了坚实基础。从移民文化旅游资源特点出发,从旅游开发和旅游产品设计角度,至少应有两个方面的耦合思路。

移民文化资源的鲜活性特点,决定了旅游设计时应着重考虑让旅游者以参观体验现当代移民生活、生产、文化、习俗等为主要产品内容。以关东为例,东北当今广袤的农场、农庄、田园,“新土著民”的村庄、生活、农趣、劳作,关东移民的农节、农俗、农事、农艺、信仰、祭祀、红白喜事、婚丧嫁娶等,都是极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内容。踏上无边广袤的农场、望着一望无际的麦田绿、看着一片片的白桦林、穿过一个个栅栏围着的农房、掠过一个个透着乡村气息的农庄,呈现在旅游者眼前生态质朴清新的景象,定然会让旅游者惊叹于关东移民文化的磅礴和大气。尤其是处于纬度低的旅游者,更会被眼前的大气所折服。作为旅游设计者,应充分考虑这些移民素材的展示,应将移民所形成的代表性乡村、代表性农场、代表性农庄,将移民与原住民的习惯融合、文化融合,将移民的劳作、农业屯垦成果、机械化作业、大农业现代化,将移民在关东的当今生活、节庆节俗等充分展示给游客,尤其是要将移民文化与关东文化的结合如秃尾巴老李的传说等,以某些恰当的旅游产品的形式展示给游客。移民地的农场、农庄、农艺、农事、农活、农味、农业等,应以真实体验为主要耦合形式。这种耦合形式的真实体验,应达到“深度发展、高度提升、广度拓展、长度延伸”③褚福千:《枣庄市文化资源科学开发与产业化发展研究》,《理论学刊》2011年第7期。的目标要求。

移民文化资源的差异性特点,更为移民文化与旅游的耦合提供了素材。仍以北大荒与关东其他地方比较为例。北大荒文化、北大荒文学、北大荒电影、北大荒画派是北大荒四大文化,将其作为旅游物设计为旅游产品,应着重考虑从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影视创作、文化产业、历史再现、场景再现、电影回放、巡回展演等多种形式,形成旅游产品,供游客品味和体味。将关东其他地方的移民文化作为旅游对象物,除前述移民与关东农业耦合的旅游产品外,还可进一步挖掘打造出移民与关东城市、与关东工业、与关东商业、与关东运输、与关东文化、与关东港口、与关东地理、与关东口岸、与关东贸易等方面的耦合旅游产品。在此笔者只是提供一个移民文化与旅游的耦合思路,至于如何打造成现实的耦合旅游产品,将是旅游设计者深思和设计的事。

F592

A

1003-4145[2012]04-0167-03

2011-01-07

党红星,男,济南大学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讲师。刘广海,男,济南大学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陆影 luyinga1203@163.com)

猜你喜欢

关东北大荒移民
关东找工作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从北京到北大荒
张桐 作品
北大荒:新航母,再出发
日占旅大时期关东都督府地方法院对安重根等人的判决书
北大荒的脊梁——《老军垦》获奖感言
关东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