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化劳动与生态失衡
——马克思生态思想新探

2012-04-13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异化工人马克思

胡 义 清

(中共湖州市委党校 马列教研室, 浙江 湖州 31300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全球化,人类的生态足迹在很多方面超过了地球源汇的极限。世界自然资源在加速枯竭,污染在加剧,物种在锐减,自然灾害在愈来愈频繁地暴发。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学者试图从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中,挖掘生态危机的根源和化解生态危机的路径。在生态问题上,马克思主要使用自然这一范式,生态学这一词语是在他晚年才出现的。在实践精神指引下,马克思洞察到了资本主义严重的生态问题,生态批判是他反思资本主义缺陷的重要部分。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之一的异化劳动,不仅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而且富有生态意蕴。本文拟通过考察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渊源,分析异化劳动与生态失衡的内在逻辑,探究消除异化劳动的路径,指出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作用。

一、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渊源

异化源自拉丁文Alienatio,它主要指人的存在与本质相背离,原本的意思是属人的事物变得与人疏离、对立并奴役人。异化是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在私有制社会,宗教、哲学、政治、经济都存在异化现象,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它的表现形式和程度不同,其中,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状况最为严重。近代西方思想家对异化进行了探讨,他们的异化思想成了时代的先声,成为马克思异化劳动的思想渊源。

1.霍布斯和卢梭意识到了政治异化现象 霍布斯虚构了“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斗争”的自然状态。为了结束自然状态,人们让渡一部分个人权利给国家----“利维坦”以维护自身权利,但是“利维坦”反过来独立于人之上,并压迫人。这个观点表明了人的自然权利异化。卢梭看到了:私有制和竞争等因素一方面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艺术的进步,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为了利润不断地进行竞争,原来人性中的纯朴无私被利己主义代替,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相背离或相对立,科学艺术等促进人类进步的工具变成了人们相互利用与奴役他人的工具。卢梭消除异化的方案是:(1)让人类回到虚假的自然状态中去;(2)仿照日内瓦共和国实行直接民主,以公意为主权,国家与公民签订契约以防止国家权力的膨胀。在此,我们应该看到,霍布斯和卢梭都以抽象的人性和契约论为指导,杜撰原初状态,不可能解决异化问题。

2.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关于异化的论述直接影响了马克思 黑格尔认为,异化是精神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表现。他的贡献在于:(1)把异化看成一个辩证的历史过程;(2)认为劳动是一种需要由社会完成的创造性活动,在这种对象化活动中人的本质力量得到证明。但是,黑格尔否认异化的现实性,他的劳动也只局限于精神活动。而且,黑格尔还回避了劳动的消极作用和自然异化。费尔巴哈从现实的人和自然界出发对黑格尔的宗教神学进行了批判。费尔巴哈指出,宗教是由世俗社会创立的,但是,宗教一旦创立它就使世界异化为神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使人对神顶礼膜拜,要把异化为上帝的人的本质归还给集体的人即类。费尔巴哈虽然发现了问题,但是,他从抽象的人本主义出发来理解人,缺乏历史感和社会感,也远离了社会实践。总之,黑格尔重视人但不承认物质生产劳动,费尔巴哈看到人的存在但否认劳动。

3.古典经济学的财富观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提供了先导 马克思担任《莱茵报》主编时积极维护农民等弱势群体的利益,遇到了对莱茵省林木盗窃和地产析分等物质利益纠纷发表评论的难事,1843年还遇到德国犹太人政治地位低下等问题。为了回应现实问题,马克思从哲学转入政治经济学研究。他发现,随着生产发展,人们的财富观逐渐从具体走向抽象,从片面走向全面,他由此认识到了劳动的伟大作用。重商主义只把贵金属之类的自然物看作财富,魁奈等重农学派把财富归结为土地和耕作,只承认农业为唯一的劳动,认为工业只是改变物质的具体形式,没有创造财富。古典经济学派亚当·斯密抛弃了劳动的具体形式,把劳动看作财富的源泉。但是,古典经济学派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只看到劳动创造的财富,无视无产阶级的苦难。

马克思从无产阶级的立场出发,在建构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克服以往异化劳动思想的局限性,将异化从政治、哲学转入经济领域,促进劳动的主客体有机结合,深入考察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的特征,揭示了资本主义反人性、反自然的本质,明确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找到了消除异化劳动的现实路径。

二、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与生态失衡的内在逻辑

生产劳动作为同时具有自然形态与社会形态的中介范畴,是联结人与自然的纽带。马克思对劳动中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有过论述:“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的控制。”[1](P201-202)这表明:一方面人在劳动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他通过自身的主动协调、按照自身的需要来改变自然物质的形态;另一方面自然对人的改变作出反应。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是同时进行的,人并不必然占据优先性。“人们在生产中不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相互影响。他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合作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2](P344)

1.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导致生态失衡 生产劳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性。在奴隶社会,奴隶没有人身自由,是奴隶主的生产工具之一。封建社会的农民主要是交纳实物和服劳役,货币地租是一种补充。在这两种社会形态下,“劳动的自然形式,劳动的特殊性是劳动的直接和社会形式”,[1](P94)因此他们的劳动还未与劳动者完全背离。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生产都是商品生产,目的都是为了获得交换价值,劳动的共性成了劳动的社会形式。劳动力、土地等自然资源本来不是商品的生产要素,但都被商品化,其价值受供求影响,由货币来衡量。体现人本质的自由自觉活动----劳动变为异化劳动(雇佣劳动),劳动者与生产工具等生产资料相分离,劳动成为纯粹的谋生手段,人与人的关系变为物与物的关系,这也使自然被异化,并最终与人类对立。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与生态失衡有着内在的逻辑。

2.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导致自然资源浪费 由于资本家拥有货币购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工人劳动因此属于资本家。劳动力在进行消费时给资本家获得了剩余价值,“产品是资本家的所有物,而不是直接生产者工人的所有物。”[1](P210)劳动者与产品的所有权相异化表现为“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3](P47)这种异化实际上是资本积累的过程:一方面资本不断增值,资本家占有越来越多的财富;另一方面工人陷入了贫困。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会带来自然与工人的疏远:“第一,感性的外部世界越来越不成为属于他的劳动对象,不成为他的劳动的生活资料;第二,这个外部世界越来越不给他提供直接意义的生活资料,即劳动者的肉体生存所需的资料。”[3](P49)从自然的角度看,由于工人购买力低,大部分产品的销售和消费受阻,带来产品积压与资本循环中断,产品的相对过剩浪费了工人的劳动----转化了的自然资源和原生态的自然资源,污染了环境,导致物质变换断裂。这种资源的浪费损失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3.劳动与劳动者相异化导致自然工具化 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不过是劳动自身异化的结果。劳动是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是一无所有的人身自由者,能够支配的是自己的劳动力。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的使用价值获得了一定期限内支配工人劳动的权力。在这种雇佣劳动中,(1)劳动成了工人外在的东西,“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3](P50)(2)劳动成了满足劳动需要以外----谋生的一种手段。“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鼠疫那样逃避劳动。”[3](P51)(3)工人的劳动隶属于别人,劳动中他为他人所有。总之异化劳动使工人丧失了自身,在运用人的机能时降低为动物。从资本来看,工人劳动是其价值增值过程,劳动不过是手段,增值才是目的。由于劳动被异化,通过提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而参与劳动的自然也沦为资本的工具。自然从属于资本后失去了独立性和平等地位,任由资本取舍。资本在扩张的过程中掠夺自然资源,遗弃无助于资本增值的物质,自然界成了资本的水龙头和下水道。

4.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导致自然片面化 人的类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3](P53)但是,由于前两重异化把类生活变成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第一,它使类生活和个人生活异化;第二,把抽象形式的个人生活变成同样是抽象形式和异化形式的类生活的目的。”[3](P52-53)当生活本身仅仅成为生活手段时,个人生活就背离了类本质成为一种“抽象形式”----像动物一样“和它的生命活动直接同一”,“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只生产自己或它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3](P53)马克思指出,人的这种生产是片面的,因为他无法自由对待自己的产品,无法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无法遵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与此同时,在生产中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属品,活人并入死机构,被迫压抑自身的身体和精神的自由活动,让肌肉听从机器的命令进行机械运动,本来促进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劳动却使工人畸形发展,每一个行业都有职业病。人的片面生产和畸形发展导致作为人的无机的身体的自然界的片面化,因为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3](P52)自然片面化的表现之一为全球物种锐减,生物多样性消失。发展中国家为了换取外汇向发达国家出口农产品,往往只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农作物。这种单一的出口型农业毁坏了欠发达地区的土壤,使民众陷入贫困之中。像法属的西非和赤道非洲地区,农作物种类集中在可供出口的产品上,出口性农业反作用于具有内在统一性和规范性的生存性农业,导致了土地的生态条件恶化、可供放牧的土地不断减少。另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掠夺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原料和食物大肆地砍伐热带雨林,将发展中国家的森林变成农牧业用地,用以生产他们所需的粮食、农畜产品、工业原料。这种片面的分工破坏了发展中国家也就是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农业----林业的有机体系,森林、生物的多样性,还给欠发达国家、地区带来了旱灾、水灾、河流的淤塞、饥荒等生态和社会危机。

5.人同人相异化导致对自然的破坏全球化、系统化 马克思指出:“如果劳动产品和劳动不属于工人,并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同工人对立,那么这只能是由于产品属于工人之外的另一个人。如果工人的活动对他本身来说是一种痛苦,那么,这种活动就必然给另一个人带来享受和欢乐”,[3](P56)这个人是资本家。在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中,工人不断地生产出同他相异化的统治者资本家。工人把客观财富当作自己的不幸来实现,而资本家“争取把劳动力这种最初是主观的抽象的财富源泉变为物化的和现实的财富而使其分离、异化。”[4](P99)财富的源泉自然同工人一样受到资本家的剥削。尤其是在外延扩大再生产中,为了更多的利润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拓展劳动对象,产品的增加就意味着资本占有和统治更多工人和自然资源。即使在内涵扩大再生产中,资本家不断地改善管理和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保护了环境,但是当更多利润追加到投资中去之后,资本依然扩大对自然的掠夺。不改变生产目的,仅发明创造节能环保的技术和设备是不够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也是资本不断地开辟新的劳动对象的过程。全球的每一角落都在为利润增长而生产,资本的生态足迹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进军太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直至地球的内圈。近年来,人类索取和排泄的物质超过地球的吞吐量,全球性的自然灾害、传染病频频发生就是自然界被系统性破坏的恶果。

三、消除异化劳动,促进生态平衡

1.异化劳动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商品是资本主义财富的主要形态,雇佣劳动是劳动的主要形式,市场交换是中心环节,资本积累是发展的动力,货币是衡量人与自然价值的唯一标准,人与自然的异化成了普遍现象,这是私有制发展的最后和最高阶段。但是,异化劳动为人类进入理想社会创造了物质基础----现代工业,同时还创造了社会基础----世界市场,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正因如此,马克思认为,异化----对物的依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它“首次发展了普遍的社会交换的体系,导致普遍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和普遍的能力”,为“在个人的普遍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权力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5](P104)----人类发展的第三阶段创造了条件。

2.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消除人与自然的异化 马克思既承认异化劳动的现实,又主张要尊重自然的优先地位和人的主体地位,减少发展过程中自然与人的代价。马克思认为,消除异化要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前提。因为,在贫困情况下,人们又会陷入争夺必需品的斗争。所以,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建立普遍交往,促进普遍竞争和民族间的相互依赖,最终使共产主义在全世界同时确立。总之,只有经过人类长期的努力,在生产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变革私有制,区分人的内在需求与外在需求,消灭非自愿的自然分工,摒弃社会与人的对立之后,才能 “对生产实行共产主义的调节,以及这种调节所带来的人们对于自己产品的异己关系的消灭,供求关系的威力也将消灭,人们将使交换、生产及他们发生相互关系的方式重新受自己的支配。”[2](P87)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变革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它是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的必由之路。只有在自由王国中才能实现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人向自身的、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3](P75)同时,这个社会中,“人同自然完成了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3](P79)这个自由王国----共产主义社会,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斗争的真正解决。”[3](P77)

四、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消除异化劳动、促进生态平衡的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1.积极支持国际工人运动和环保运动 当代世界以资本主义为主导,我国仍然处于世界资本主义的产业分工和市场体系之内,不可能独善其身。因此,我们要积极支持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争取自身经济民主权益的斗争,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生态问题是全球性问题,我们要积极参加世界环保运动,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

2.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这为我国消除异化创造了前提条件。但是,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很多旧社会的痕迹,比如生产力总体水平还比较低,非公有成分比重较大,发展不均衡,封建残余思想还不少等。现实中增加利润仍是人们生产的主要目的,唯GDP还很盛行,包括异化劳动等各种异化现象还存在,比如制造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生产有毒食品,肆意排污,污染水源土壤空气等严重危及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这是发展观从物本到人本的根本转变,是对马克思人本主义的最好继承。科学发展观揭示了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归谁享有等一系列重大的问题,避免了资本主义见物不见人,把人当作增长的工具,让物质财富奴役人的发展的状况。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统筹人与自然的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发展思想。当前,我国的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从粗放到集约,从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从模仿到自主创新,从单纯的GDP增长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促进公平正义,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共同享受发展成果。

3.尊重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提高劳动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 自然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主体,只有消除人与社会的异化才能消除自然的异化,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在企业管理中要促进管理民主化,尊重一线工人的意见;同时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安全,给劳动者应有的待遇和社会福利,缩短劳动时间,让他们享有实质的自由。要实现分配公平,所得应与所投入相等,让劳动成为收入的主要来源,劳动以外的股票债券基金地产等作为辅助收入。社会应倡导诚实经营和勤劳致富,而不是张扬投机。

4.分清人的内在需求与外在需求,促进理性消费 消费作为生产的一个环节和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生产有重大的反作用,理性消费是消除异化劳动的重要条件。当前,有的人把占有和挥霍物质财富作为人生的全部目的。有的暴发户以穿戴名牌、讲排场、大手大脚烧钱来炫富;有的人追求超前消费、猎奇消费以及大量消费、大量遗弃,很多的珍贵野生动植物都成了他们桌上的佳肴,很多的物品还可用就被他们抛弃。这种异化了的价值观、消费观必然远离人的本质,造成过度增长、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为此,要按照马克思说的分清人的内外需求,做到内外有别,做物的主人,保持精神上、物质上的自由。社会精英要率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带动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 [德]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 冯景源.马克思异化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猜你喜欢

异化工人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做一个“巨晓林式工人”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调配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