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发挥护士在合理使用抗生素中作用的临床实践

2012-04-12宋毓敏宁廷民魏红梅

关键词:生化抗菌标本

宋毓敏 宁廷民 郭 艳 魏红梅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8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正确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抗生素治疗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有效控制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已引起重视,各医院在控制不合理应用抗生素方面正在采取积极措施[1]。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已成为医务人员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现就我科基于发挥护士在合理使用抗生素中作用的临床实践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WHO报道的抗生素使用率为32%[2],国内各医院抗生素的使用率为60%~80%,院内抗生素的使用率偏高,抗生素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重点表现在用药起点太高、联合用药情况不合理。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中护理因素分析: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及有效性的关键环节,检验分析前阶段包括检验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等过程,所占时间是全部时间的57.3%[3]。因不规范操作等原因影响检验质量的约占35.3%[4]。

1.2方法

1.2.1教育与培训 建立宣传教育制度,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知识与重要性的教育与培训,宣传抗生素合理使用知识,增强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协助患者增强配合医生治疗的主动性,提高医务人员执行“抗生素应用指南”等规范的依从性。

1.2.2抗生素应用前后生化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1.2.2.1正确留取微生物学标本,提高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准确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病原学检验要求从样本采样、运输、储存、试剂严格按规范操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错误的结论。我科通过对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中护理因素作用的分析,规范了检验分析前的流程,一方面完善采集前对患者有履行告知义务,另一方面加强护士基本功练习,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避免溶血、凝血,保证采血标本质量;同时要求护士与检验人员多沟通,加强合作,了解血标本的基本要求,熟悉影响血标本的因素,掌握血标本的保存方法等。

1.2.2.2要求护士了解各种抗生素的药理作用、抗菌谱和抗菌活性,以及配制要求,准确执行医嘱,观察用药后的反应,而且要积极主动配合医师,做好各种细菌培养标本的留取和送检工作,提醒医师在给抗菌药物前,原则上都应送细菌培养标本,以便根据培养结果选用相应的抗生素。在了解抗生素疗效和毒性的基础上,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权衡用药后的利害得失,尽可能使用疗效最好、不良反应最小的抗生素。

1.2.3使用抗生素过程中的护理

1.2.3.1严格执行临床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明确抗生素的给药时间,注意抗生素的配伍,了解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认真全面做好健康教育。

1.2.3.2正确给药时间、方法,要求护士了解各种抗生素的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严格掌握给药时间,以维持血液中药物的有效浓度,抗菌药物现配现用,同时要选择合适的溶媒,注意配伍禁忌,不单纯依据药物配伍后是否发生变色、混浊、沉淀来作为配伍禁忌的指征,如:青霉素与阿拉明、新福林等混合静滴,混合后外观虽澄清但相互作用减低。头孢菌素类与高效利尿药联合应用,可发生严重的肾损害等。

1.2.3.3观察药物不良发应,减少对患者的危害 要求护士掌握药物的性质及不良反应,如:氨基苷类抗生素有很强的耳毒作用,氯霉素可引起再障性贫血,大环内酯类引起胃部不适,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后产生菌群失调,造成二重感染等;掌握合理的用药方式,如对需要避光输入的药物(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有色输液器,避免没有根据的局部用药等。

1.2.3.4在使用抗生素时要密切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定期检测大小便、痰的性状,若有可疑真菌感染者要停止抗生素的使用。

1.2.4了解临床上停用抗生素的指征 临床上停用抗生素的指征是体温正常,血象正常,临床症状消退72~96 h等。重症感染可以适当延长,若抗生素疗效不满意时,急性感染可以于48~72 h后考虑更换抗生素。

2 结 果

通过抗生素应用前后生化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护理人员能够全面做好生化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从而减少因标本质量问题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保证了生化检验标本质量,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可靠、准确和及时的检测结果。2011年我科的送检标本不合格率由2010年的0.44%下降为0.14%。

3 讨 论

3.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遏止细菌耐药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护士和病人接触最多,应该运用所掌握知识,在留取微生物学标本、药物的使用、不良反应的观察、健康教育方面发挥特长,为推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做出努力。

3.2护士在应用抗生素的整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掌握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原则,严格掌握抗生素适应证,积极主动配合医师,防止抗生素滥用,尽量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和降低抗生素费用支出,充分发挥护士应有的作用。

3.3质量控制是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核心部分, 是保证检验结果可靠的重要手段,做好生化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减少因标本质量问题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才能确保生化检验标本质量,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可靠、准确和及时的检测结果。同时,建立一条封闭的机械化标本传送系统是提高检验质量的有力保证。

[1] 刘更新, 曹素芬, 柴润国,等. 抗生素应用管理定性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4):125.

[2] 李艳丽, 崔挺, 刘冬,等. 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J]. 医学综述, 2010,16(8):3721.

[3] 李丽花, 刘立捷. 生化检验标本分析前的护理质量控制[J]. 医学信息,2010,23(1):1201.

[4] 晏萌.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中护理因素的作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32(13):487.

猜你喜欢

生化抗菌标本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谁是半生化人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