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身俱乐部人才需求和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路径选择

2012-04-12谭金飞朱爱军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会籍俱乐部岗位

谭金飞,樊 颖,朱爱军,郭 伟

(1.湖南农业大学 体育艺术学院,长沙 410128;2.湘潭市第一中学,湖南 湘潭 411100)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健身俱乐部的数量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局部地区甚至达到了饱和状态,但是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管理与发展却还存在不少问题,相继出现了健身俱乐部关门停业的现象,其中一个主要的瓶颈就是人才需求问题。社会体育专业是迎合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渐壮大的新兴专业,也是健身俱乐部人才培养的对口专业,在十多年的发展中对人才的培养一直处在尝试和摸索中,在规模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依据健身俱乐部人才的岗位需求和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笔者认为社会体育专业在培养健身俱乐部人才时存在专业特色不明显,人才培养结合社会需求的针对性不够,培养目标的定位模糊,毕业生岗位技能欠缺、缺乏职业责任感和归属感等问题。

1 健身俱乐部的人才需求情况

目前,健身俱乐部的体育健身服务项目主要有:肌肉训练,如力量器械;有氧运动,如健身操、健身舞、瑜伽、搏击、哑铃健身操、踏板操、球操、动感单车、形体练习;其他的如游泳、乒乓球、羽毛球、壁球、格斗等项目。在高档次的体育休闲健身俱乐部,还包括一些休闲服务如桑拿、饮食、运动服装和营养膳食、医务监督等。同时涵盖有氧运动、力量训练、身体检测、私教服务等项目的综合性健身俱乐部,也是健身俱乐部的主要发展趋势[1]。而目前我国中低档次健身俱乐部占多数,对于大多数中低档次的健身俱乐部来说,它们的服务项目设置则重在突出个性,因此俱乐部在人才的选择上就侧重于综合能力强,对口专业技能突出,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亲和力、实践能力和形象健康的人才,要求毕业生不但要懂销售还要懂运动营养和科学健身指导方法。健身俱乐部具体需要管理人员、健身指导人员、会籍顾问等人才。

1.1 管理人员

健身俱乐部的管理人员主要指店长、销售主管、会籍主管、人事主管、教练主管、财务主管、设备主管等人员。店长是负责整个俱乐部的运营,监控所有部门日常工作,管理所有事务的部门主管。销售管理和会籍成员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健身俱乐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健身俱乐部良性发展的基础。教练团队是健身俱乐部正常运行的重要部门,直接影响到健身会员的锻炼效果和会员数量。无论哪一个部门的管理人员,都需要有较强的管理、沟通、协调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同时需要兼备各岗位的专业知识。目前,店长和主管数量不足、能力不够是健身俱乐部发展中的重要人才瓶颈。走访健身俱乐部得知,健身俱乐部管理人员中只有52%的管理人员来自与体育相关的专业,其中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仅占12.6%。作为健身俱乐部人才主要来源的社会体育专业为健身俱乐部供给的人才并不多。

1.2 健身指导人员

健身指导人员主要指巡场教练 (在俱乐部巡场指导,每名健身会员的指导时间最多不能超过20分钟)和私人教练(付费式的一对一的专业性指导,一般以课时的形式完成,时间一般以60分钟计算)及操课 (瑜伽、搏击操、踏板操、哑铃操等)教练与体适能教练,其工作具有互动性、针对性等特点。健身私人教练是俱乐部的重要岗位之一,其职业回报丰厚,就业容量较大。目前我国的健身私教从业人员主要通过短期培训的途径获得 “健身私教证”后执教,但只靠讲座形式的短期培训难以学到系统的健身专业知识和技能。健身指导人员不仅仅是指导会员跳操或器械练习,更主要的是给会员提供体能评估、运动营养搭配和运动处方制定等科学配套的服务,要求专业技能突出,综合素质高,这已成为目前健身俱乐部市场人才最大的缺口。

1.3 会籍顾问

健身俱乐部的会籍顾问是俱乐部与会员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健身俱乐部的对外窗口,这一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要求从业人员形象气质良好,言谈举止大方,具有较强的健身服务意识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我国健身俱乐部从业人员职业分工不够细化的情况下,会籍顾问往往充当着会员接待、简单的健身指导和健康顾问等多重角色。因此,与会员的交际沟通能力、指导会员简单健身的能力、运动后的恢复与保健能力,是健身会籍顾问的三大基本能力。会籍顾问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健身会员的健身热情与效果,也是留住老会员和开发新会员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健身俱乐部在选择健身会籍顾问时忽视了这个岗位的重要性,在人才的选择上模糊了岗位要求,导致当前多数会籍顾问能力欠缺。对此,社会体育专业可以侧重俱乐部会籍顾问人才培养。

1.4 其他人员

健身俱乐部的其他人员主要是指健身卡销售人员、前台接待和卫生、器械管理人员等。其中健身卡销售人员和器械管理人员相对不足,优秀的健身卡销售人员更为难求。健身卡销售人员是顾客与俱乐部接触的第一步,健身卡销售人员的素质和表现会很大程度上影响顾客是否选择来俱乐部健身。一般而言,健身俱乐部健身卡销售人员外表要有亲和力,体型要呈现健身塑型留下的美感,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要懂基本的健身知识。但目前很多健身俱乐部在选择健身卡销售人员时,仅仅局限在散发健身宣传单上,而忽视了销售能力和技巧的要求。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一般也不愿意仅仅从事健身卡的销售,即使是从事健身卡销售也缺乏一定的销售知识和技巧,从而导致健身俱乐部的新会员入会率低。器械管理是健身俱乐部不可忽视的一个管理环节,健身器材的科学摆放、安全使用都属于器械管理的范围,但目前很多健身俱乐部基本上没有专人来管理器械,都是由其他岗位的人员来兼职管理,且没有明确的管理标准和要求。目前的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里几乎没有涉及关于器材介绍和维护保养的内容。

2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健身俱乐部人才职业岗位需求的反差分析

目前,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集中在社会体育指导和社区服务、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营销、社会体育管理三大方向[2]。教育部只是规定了笼统的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各个学校还要根据地域特色和目标市场来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进而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配置符合本校师资力量和优势课程资源。

在经济社会中,市场需求才是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立足点。调查显示,市场对健身俱乐部人才职业岗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管理人员、健身指导人员、会籍顾问等方面。在对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进行调查时发现,目前课程的设置、实施参照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老牌体育专业的比较多,针对健身俱乐部发展特点开设的课少,结合体育服务、市场营销和体育管理方面的课程针对性不强,课程设置中缺少结合健身俱乐部特色的弹性课程、职业课程。目前,社会体育专业确定培养目标时,往往流于泛泛,缺乏对目标市场的深入调查,特别是对目前发展势头较好的健身俱乐部人才市场了解不够,致使学生参与就业、择业时竞争力不足。对健身俱乐部人才需求进行走访发现,用人单位对学生是否具备岗位技术、技能关注度高,而社会体育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针对就业岗位所进行的技术技能培养重视度不够,也没有找到很好的切入点,用人单位在实际用人过程中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岗位技能的认可度不容乐观。对社会体育专业在校生及毕业生走访调查了解到,其大多职业责任感不强,大部分人缺少职业归属感,这与学校进行的职业教育不足有关,职业责任感差、缺少归属感导致了健身俱乐部人才流动性过大,不利于健身俱乐部行业的良性发展。社会体育专业只有找准了立足点,才能够结合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人才培养路径。

3 社会体育专业面对健身俱乐部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路径选择

3.1 优化专业与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

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一个交叉性应用专业,具有 “综合性、应用性要求强,实务性、技能性取向高”的特质[3]。但目前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还缺乏专业特色,弹性课程、技能课程、职业课程明显不足,甚至有些学校的社会体育专业根本就没有开设职业课程,从而导致培养的人才能力结构与健身俱乐部的人才需求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智力结构和知识结构最终都取决于课程内容和结构,因此,必须以社会实际需求为依据,应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对社会需求的调查及课程评定的研究显示,沟通能力是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的职业要求,生理、心理学知识是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基本知识构成,而重视具体项目的学习及实际操作能力更是影响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就业的重要方面。但目前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大多借鉴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体育管理专业或体育经济专业的课程体系,与市场需求关联性不高,缺少相应的弹性课程、技能课程和职业课程,专业特色不明显,从而导致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体育专业的学生相比失去了专业特色。

鉴于社会体育工作特别是健身俱乐部的工作应用性、操作性较强的特点,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要进一步突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有针对性地开设针对健身俱乐部人才需求特点的课程,如有关私教、健身俱乐部管理、会员沟通技巧、健身器材结构功能、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弹性课程、技能课程与职业课程。

3.2 确定目标市场,增强竞争优势

社会体育专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社会需求。人才的培养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社会、市场对人才数量、质量和规格等的需求和变化,根据市场需求,设计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4]。

我国目前健身市场的发展还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经历多年的发展某一块健身市场可能是饱和的,但是其他市场可能还从未开发。那么高校在人才培养时,就需要确定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市场,并对目标市场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结合社会需求的能力要求对专业课程进行优化,并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增强本专业的就业竞争优势。

3.3 培育实习基地,以就业岗位要求为导向强化岗位技能

目前,大多数的健身俱乐部更倾向于选择一来就能用的“实用型”人才,他们普遍认为现在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理论知识水平不低,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专项技能水平较高,但是服务意识不强。调查发现,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师基本上来源于体育教育专业或其他专业,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市场需求关注不够。这不但造成了学生的就业难,而且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更为不利。因此,社会体育专业要努力寻求与社会的结合点。

要从根本上扭转毕业生服务意识不强、技能培训不力、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尴尬局面,必须要重视实习基地建设,以培育实习基地的方式激发用人单位参加合作教育的积极性,逐渐建立起健身俱乐部与社会体育专业交流的平台,从而将专业教学、教学实践和社会服务与就业有机结合起来[5]。

社会体育专业的实践性、职业性特点,要求社会体育的人才培养必须利用实习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按照 “实境化、职业化”的原则,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要求,让学生亲自体验和参与健身俱乐部技术或业务操作环境,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1]曲天敏,张新新.大众健身俱乐部健身服务项目设置的探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4):85-87.

[2]童莹娟.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供需失衡的成因及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5(12):58

[3]柳春梅,李志宏,任平.社会需求导向下的我国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25(5):44-47.

[4]张世威,彭迋飚,陈涌,等.新时期我国体育人力资源需求预期与建设着眼点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25(6):18-22.

[5]成聪聪.对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以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为例[J].山东体育科技,2010(2):67-69.

猜你喜欢

会籍俱乐部岗位
健身俱乐部会籍顾问的职业素质研究
健身俱乐部会籍顾问的胜任素质研究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