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域使用论证中现状资料归档和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2012-04-12乔志香赵明静王立鹏郭敬天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2年5期
关键词:外业海域海洋

乔志香,赵明静,王立鹏,黄 娟,郭敬天,王 庚

(1.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33;2.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 青岛 266033;3.青岛志海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青岛 266002)

海域使用论证中现状资料归档和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乔志香1,2,赵明静1,2,王立鹏1,2,黄 娟1,2,郭敬天1,2,王 庚3

(1.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33;2.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 青岛 266033;3.青岛志海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青岛 266002)

对用海项目进行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可以科学使用海域,保证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项目海域使用论证的现状资料在归档工作中存在不及时、不完整的问题;此外,我国海洋数据交流渠道不畅,信息共享困难,来之不易的海域现状资料没有进行有效的信息化管理,亟须利用的部门很难及时获取到有效数据:因此海域现状资料的归档和信息化管理尤为重要。为解决存在的问题,文章以工程实例来说明资料完整归档情况,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为我国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水平的提高作出贡献。

海域使用论证;现状资料;归档;信息化管理

为了合法、科学和有效地利用海洋资源,确保有效保护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项目用海必须进行海域使用论证,一份科学、合理和公正的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的编写,所依赖是对工程附近海域现状(包括海域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背景等)的科学分析和评价,因此归档和信息化管理海域现状资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 国内外现状

目前我国海域现状资料归档工作中存在不及时和不完全的问题,另外受市场经济及竞争机制的影响,加之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盛行,导致我国海洋信息共享日益困难[1],数据交流渠道很不畅通,来之不易的海域使用论证所需现状资料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共享,亟须利用的部门很难及时获取到有效的数据。

相反,目前美国、加拿大、欧盟等海洋强国和组织的海洋数据信息化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如,美国从2009年开始建设的Ocean Obserratories Initutire观测系统,包括全球深海浮标观测网络、区域尺度的有缆观测网络以及扩展的近岸观测网络三大监测系统,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进行信息整合、发布以及用户对三大监测网络的现场节点进行交互实验、监控操作,以实现实时、综合和多尺度的区域近岸海洋观测[2],此外美国卡罗莱纳州区域海洋观测预报系统(Caro-COOPS系统)业务化成功运行,为海洋观测预报展现了一条完整的可行之路[3]。除了要借鉴国外先进的观测技术,更值得我们借鉴的是便捷的实时数据共享服务。反观我国,实时海洋信息观测和信息管理系统在国内的研究相对滞后[4],在海域使用论证工作中亦缺乏有效获取和利用海域现状资料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因此对海域现状资料进行归档和信息化管理显得十分迫切。

2 问题及产生原因分析

海域现状资料主要包括收集资料和调查资料两个部分,即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的海域现状资料和通过现状调查获取的资料。收集海域现状资料的优点是经济便捷,但是以往监测站点比较少,已有的资料也分散在各个涉海部门、单位和机构里,难以集中和获取,一般达不到为论证工作获取满意资料的目的。因此,收集现状资料不足时,需要进行海洋外业调查以取得现状调查资料,以掌握海域变化的新情况和新信息。

2.1 资料归档不及时

由于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的专业性很强,海域现状调查涉及多学科知识和技术,取得的现状调查资料来之不易,十分珍贵。海洋外业调查比较艰苦,调查队员的体力和精力消耗较大,如果没有严格的海洋外业调查资料归档管理制度,调查队员在调查完成后将样品提交给实验室,不能及时地校核和提交海洋外业调查资料。很可能就会因为人为因素发生遗漏缺失。付出巨大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海洋调查,因为没有及时归档而造成资料缺失和遗漏,这是很可惜的。

2.2 资料归档不完整

(1)进行归档的海域现状调查资料的信息不完整,在以往进行的现状调查工作中,归档资料一般包括外业调查任务书;外业调查实施方案;仪器、人员、标准试剂和规范的计量登记记录;外业采样记录;样品移交、接收和分发记录;各个调查要素的实验室分析记录等。一般来说,实验室资料归档较完整,但外业资料而仅仅依靠几页外业采样记录表,所含内容和信息有限,不能完全反映采样现场的情况。

(2)海域现状收集资料归档不完整。海域的社会经济状况、开发利用现状、海洋功能区划、基础地理信息、海域环境生态和自然资源等大都是靠收集得到的,散落在各个论证项目负责人手中,一般均未进行归档,容易发生丢失,也不利于资料的共享。

2.3 资料没有实现信息化

我国海洋数据信息化技术起步较晚,目前我国尚无完整的海域现状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各个单位所需此类资料时,一般是通过调取档案的方式取得,效率低下且选择范围小,难以满足论证工作的实际需要;因此,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开发海域现状资料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显得十分迫切。

3 几点建议

3.1 提高认识,明确质量负责人,引入奖罚措施,确保及时归档

以往海洋外业调查中,现状调查的外业资料归档存在分工不明确,无奖罚措施的问题,建议在外业调查工作中引入科学规范的资料归档管理制度,提高认识,设定要实现的目标,明确负责人,由其对整个过程的质量进行控制,从开始样品瓶和调查试剂的准备、调查过程遇到问题的分析应对、到最后的采集样品交接,都要有一套完整明确的外业调查情况说明资料,并全程保管好资料,校对后及时上交资料审核部门,以防止资料随意涂改、污损或者丢失,并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奖励和惩罚。

3.2 完善制度,提高全员归档意识,确保归档完整

针对海洋资料和收集资料归档不完整的现状,建议完善归档制度,提高全体论证参与人员的归档意识,如,海洋调查工作增加海洋调查情况说明资料,将其也进行归档。资料形式可以采用书面描述、照片、录像以及录音等影音资料,而且对每张照片或者录像的名称进行书面说明,内容主要有时间(精确到秒)、地点(附经纬度坐标)、任务名称、参与人员以及调查时有可能受到的外界干扰等。此外,论证项目负责人要按照《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中资料内容的要求,将论证工作所需的搜集或调查资料也进行归档。

为保证以上工作的顺利进行,论证单位应明确负责人并可以采用奖罚措施,形成现状资料归档制度。现行的《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对资料的时效性和可靠性做了明确要求,应对其仔细学习和领会,从事论证工程的人员应提高现状资料质量控制的认识,加强资料审核,确保归档的资料符合质量控制要求。

现以“××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为例,说明资料完整归档情况,该工程位于××省西北部海域,归档资料分为现状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两大部分,其中现状收集资料有以下内容:①工程所在海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资料。如当地人民政府发布的《××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②海洋功能区划资料。如《××省海洋功能区划》和《××市海洋功能区划》等。③相关规划资料。如《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省海洋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省××规划》和《××市××发展规划》等。④基础地理信息图件,包括工程所在海域的卫星遥感图片。⑤工程基础资料,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海域使用论证的委托书、同意开展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的通知以及与利益相关者的补偿协议等资料。

此外现场调查资料有:①工程所在海域的化学、生物和海流现场调查资料。②工程所在海域海岸线和控制点现场调查资料。③工程所在海域的权属和利益相关者状况现场调查资料。④工程所在海域的开发利用现状现场调查资料等。

最终在提交的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中,以现场勘察记录表的形式说明现场调查资料来源。

3.3 开发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资料及时共享

实现海域使用论证所需数据信息化,可使其从封闭走向开放,解决在获取和利用这些数据时存在的困难和局限,为海域使用论证以及海洋开发利用、执法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提供连续、准确和可靠的海洋环境基础数据。

可喜的是,我国自2006年起,正式启用了数字海洋信息工程一期项目“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构建”的建设工作[5],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应立即开发海域现状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但可提高我国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也可为我国“数字海洋”信息基础平台的基础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建设提供基础材料。建议由海洋主管部门推广和维护该系统的运行,使之获得广泛的认可,打破地区和部门的资料封锁。此外,建议该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建设,可按照海域的不同,对入库的外业调查资料分不同海域进行分门别类的归档。如,山东省可分为7个沿海地市(滨州、东营、潍坊、威海、烟台、青岛和日照)的海域现状数据库,这样论证工作可按照工程所在地的不同,对资料进行方便简洁的调取。

3.4 加强资料审核,确保其质量

现状资料审核可杜绝虚假资料、不规范资料,从源头上保证资料质量,为社会提供公正的第三方资料,是质量管理体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为使现状调查资料审核更有价值,需要三方人员的努力:首先,单位管理者应充分认识资料审核的意义并确保其有效实施;其次,要让调查人员认识到审核的益处,相信审核目的是持续改进工作,不要把审核看成是一种威胁,应该与审核员合作,不隐瞒,坦诚地回答问题;最后,审核员独立于被审核的现状调查人员,其能力必须胜任审核工作,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以“××工程查询单”的书面形式及时反馈给现状调查人员,并及时得到现状调查人员的改正说明,查询单与现状资料一起送档案部门归档。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解决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的现状资料归档和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给从事这项工作的同行们提出几条可供参考的建议,同时为我国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水平提高尽微薄之力。

[1] 常虹,于华明,鲍献文,等.我国海洋数据信息共享现状及立法建议[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1):134-138.

[2] 李颖虹,王凡,任小波.海洋观测能力建设的现状、趋势与对策思考[J].地球科学进展,2010,25(7):715-722.

[3] 郑沛楠,姚志刚,李晓婷,等.美国卡罗莱纳州区域海洋观测预报系统简介[J].海洋学研究,2010,28(1):88-96.

[4] 李立刚,赵彩云,秦明慧,等.海洋观测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海洋预报,2010,27(2):53-57.

[5] 李四海,姜晓轶,张峰.我国数字海洋建设进展与展望[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27(6):39-43.

海洋公益性项目“基于生态系统的环渤海区域开发集约用海研究(201005009)”;国家海洋局青年基金课题“渤海主要化学污染物迁移环境容量研究(2010532)”;海洋公益性项目“渤海海洋环境信息集成及动态管理技术示范应用(200905030)”.

猜你喜欢

外业海域海洋
遗落海域
基于移动 GIS 的公路工程外业调查系统研究
埕岛海域海上独立桩拆除方案探讨
基于市政管线外业采集命名规则和辅助软件开发
天津市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外业调绘核查
爱的海洋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公路外业测量中GPS RTK测量技术的应用探究
海域评估技术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