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陵山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对策研究
——基于人力资本的视角

2012-04-12

关键词:医疗保健留守儿童家庭

黄 勇

(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武陵山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对策研究
——基于人力资本的视角

黄 勇

(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从人力资本的视角首次报道武陵山欠发达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现状及特征,然后从体制、经济动因和农户家庭自身三方面分析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最后试图就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剩余劳动力;留守儿童;人力资本;外出务工

一、引言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1]。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而引发的、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并且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愈大,留守儿童的问题愈发凸显。先行文献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多基于社会学的视角,通过实地调查的数据分析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形成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人力资本是人类社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从舒尔茨1960年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至今[2],尤其是二战后日本和德国创造的“经济奇迹”有力地支持了舒尔茨的观点: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因素中,“人”这一要素投入是最关键的。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是决定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强大的助推器。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将促进人力资本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加大“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等政策背景下,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切入重新审视和分析留守儿童的问题具有显著的经济学意义。留守儿童是农村甚至全社会未来劳动力的构成部分,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不仅关系着是农村人力资本的形成,也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乃至全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3]。

截止2011年底,湖北省有留守儿童138.5万名,多数孩子的监管出现缺位,62.6%的留守孩子“非常想念”外出务工的父母,约40%的安全得不到保障[4]。恩施州是劳动力输出的“大”州,打工经济在全州经济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5],同时这也折射出恩施州乃至武陵山欠发达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问题更加值得关注。本文基于课题组2011年暑假对恩施州远郊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的问卷调查,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就武陵山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试图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留守儿童的现状及特征

课题组调查的样本来自恩施州宣恩县沙道沟镇玛瑙村。首先,宣恩县地处鄂西南边陲,与湖南省交界,少数民族人口占到总人口的约2/3。从生产总值上看,宣恩县几乎是恩施州最贫困的,然而宣恩县又是劳务输出大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5万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约1/10,如此高比例的外出务工者必然导致大量留守儿童的产生。其次,沙道沟镇的大部分村是重点贫困村,而玛瑙村距集镇16公里,辖9组275户1197人,2010年人均纯收入1942元,略高于周边几个村。2010年全村务工收入达706.6万元,占总收入的83%。近几年来,外出务工已经成为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方式,打工经济已成为主要收入来源。本课题的调查数据对于研究欠发达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问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舒尔茨大概将人力资本投资分成营养及医疗保健费用、学校教育费用、在职人员培训费用、个人和家庭为适应就业机会的变化而进行的迁移活动等[2],因此对留守儿童而言,人力资本的投资仅仅涉及医疗保健和教育两方面,所以课题组的调查数据主要是农户家庭用于留守儿童的医疗保健支出和教育支出。囿于普遍低下的家庭收入水平,书报杂志、课外培训或家教辅导等用于校外购买的教育支出几乎为零;并且留守家庭的成年人是受教育程度比外出务工者更低的老人或妇女,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支出采用农户家庭2010年交给学校的费用来表征,这样也便于受访者提供数据。此外,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因此教育支出主要包括书本费、生活费或食宿费等。同理,医疗保健支出也很难精准到用于留守儿童的那一部分,于是这部分要求受访者提供农户家庭2010年用于医疗保健的总支出。尽管如此,也能从很大程度上描述出用于留守儿童医疗保健的人力资本投资情况。

课题组成员利用暑假深入玛瑙村对全村9个组102户留守儿童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回收102份问卷,全部有效。通过调查数据的汇总统计,玛瑙村的“留守儿童”呈现如下的特征。

首先,留守儿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在总人口尤其在儿童中所占比重大,并且呈现扩大的趋势。截止2011年8月1日,全村的留守儿童总数已达155人,占到总人口的13%,平均每个留守儿童家庭有留守儿童1.5名。全村有劳动力663人,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有463人,仅剩3成的劳动力在家里从事农业生产。全村2010年人均纯收入仅为同期全州和全省平均水平的60%和33%①数据来源:《湖北统计年鉴2011》、《恩施州统计年鉴2011》、《宣恩县统计年鉴2011》。,农业生产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有限作用是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外出务工的内在动因。近年来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下,我国沿海城市及内地发达地区出现更加严峻的劳工荒,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可以预见留守儿童的数量将呈上升趋势。留守儿童生存状况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未来农村人力资本的形成,也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其次,留守儿童分布广但不均衡。调查发现,玛瑙村所辖的9个村民小组都有留守儿童,但各组留守儿童的比例并不一致,留守儿童的分布不均衡。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多的村组,留守儿童更多,所占比例相应更高。有条件发展特色农业的村组,如规模种植水果、蔬菜、药材的,外出就业的农民少,留守儿童比重小;而产业结构单一的村组甚至出现留守的全是“386199”部队。可以看出,在武陵山欠发达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是农村的普遍现象,留守比例的高低却与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紧密相关。换言之,尽管“留守儿童”来自农户家庭,却已经不是单个的农户可以决定的内生变量,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思考,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来关爱和呵护。

最后,对留守儿童的人力资本投资强度低,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受访者普遍肯定剩余劳动力转移后家庭的收入水平明显提升,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全年的家庭总收入就是外出务工的工资收入,但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却没有相应提升。2010年全村留守儿童家庭占总农户数的37%,留守家庭的医疗保健合计支出占全村就医总支出的36%,教育支出却占到全村的64%。留守儿童家庭户均医疗保健支出1690元,用于医疗保健的人力资本投资略微低于非留守儿童家庭;而全村155名留守儿童人均教育支出2530元,远远高于非留守儿童家庭。因此得出结论:留守儿童的家庭更加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是“理性”的选择,并且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调查中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其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与父母联系少,他们留守的时间长,并且自理能力更强,但是对他们的人力资本投资却处在很低的水平。

从医疗保健投资方面看,留守儿童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抚养,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不足、发育不良,体弱多病,患病也得不到及时治疗。此外,大部分留守儿童年龄小,临时监护人安全保护意识欠缺,造成留守儿童的伤害事件时有发生,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存在诸多隐患。从教育投资考量,留守儿童过早地肩负起家庭重担却缺失到位的家庭教育,一方面使相当一部分的留守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他们中的一些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造成了一些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缺乏约束,部分留守儿童出现打架斗殴、抽烟喝酒、沉迷于网络等不良行为,不利于未来农村高质量人力资本的形成。

三、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从制度上考量,政策的滞后直接导致“留守儿童”的出现。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使儿童很难跟随父母实现“转移”,“户籍”衍生的异地高收费入学、必须回原籍所在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等,使低收入、弱保障的外来务工者无法负担,只得将子女留在家乡农村学习生活。武汉的“屋顶小学”试图实现留守儿童在城市接受教育,12年的坚守仍无法改变“户籍”制导致的教育失衡[6];在北京等城市部分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被关停……如果制度创新和相关政策的出台跟不上,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还将不断增多。

其次,农业生产的比较收益低下是造成“留守儿童”的经济动因。有限的农村土地早已承载不了农民的就业功能、保障功能等,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城镇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农民的“理性”选择。留守儿童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深层次的经济动因却是农业生产的比较收益低下。近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逐年拉大,西部地区“三农”问题突出,尤其是欠发达民族地区。在这样的形势下,拓宽农民致富的门路,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将有效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7]。

最后,外出务工人员责任感缺失、对子女关爱不够是留守儿童家庭的内部原因。调查显示,在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的当下,一部分外出务工的农民拥有就近、非农就业甚至就在“家门口”务工的机会,除去来回路费、租房等“交易成本”后净收入并不劣于外出务工。然而,他们家庭责任感弱化,不安于农村生活,忽视甚至舍弃对子女的照顾和教育,无法保障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同时,家庭留守者多是老人和妇女,他们不仅要维持整个留守家庭的正常运转,还要对留守儿童的生活进行照料,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隔代监护人年老体衰,缺少文化知识,隔代监护又特别溺爱,思想观念陈旧,都不利于留守儿童良好品质和人格的培养和形成。

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政策建议

留守儿童群体已经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重视,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是由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和公众广泛参与,为关爱留守儿童,解决其生活、教育、心理等问题制定一套实际可行、持续有效的政策措施,保证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首先,加快制度创新,积极推进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等政策的完善。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分析,应加快农村医疗卫生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加快医改尽快实行医生财政负担,药品零利率,加大留守儿童的医疗保健投资力度,真正让留守儿童享受农村合作医疗带来的实惠,实现“能够看病、看得起病、能看好病”。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840亿元,2012年将继续增加“三农”投入[8],都将有助于未来农村人力资本的形成。

第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的家庭经济收入。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并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政策倾斜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旅游业等,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本地非农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从“外出打工”转变为“当地务工”,从而增加农民的家庭经济收入,减少留守人群的数量,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其次,提高留守人群的素质。各级政府应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题培训班,增强外出务工者的家庭责任感,帮助外出务工人员掌握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引导外出务工者提高自身素质,多渠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正确的家教观,定期与留守人群进行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在外的父母尽力保证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最后,各级政府应加大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切实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2011年湖北省已建成37个留守儿童托管中心、2396个留守儿童服务站,12万余名”爱心妈妈”开展服务[4]。这些政策措施值得各级政府借鉴,把农村留守人群的生活、思想、心理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紧抓好,明确责任,并因地制宜地建立健全服务机构,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关爱网络。

[1]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等.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综述[J].农业经济问题,2005(10):73-78.

[2]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9-10.

[3]秦秋红.人力资本视角下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财经论丛,2006,(6):84-88.

[4]吴质.湖北留守儿童138.5万,6成以上“非常想念父母”[EB/OL].http://hb.qq.com/a/20111106/000251.htm,2011-11-06/2011-11-06.

[5]田孟清.劳务输出:民族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以恩施州为例[J].理论月刊,2005(9):190-192.

[6]杨宁.走进“屋顶小学”,呈现真实的简易民办学校[EB/OL].http://edu.people.com.cn/GB/16336843.html,2011-11-22/2011-11-22.

[7]胡茂成.循环经济背景下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105-109.

[8]徐蕊,何雨欣.中央财政支持保障“三农”一年间[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1-12/26/c_111308506.htm,2011-12-26/2011-12-26.

C957

A

1004-941(2012)04-0067-03

2012-06-16

国家社科基金“民族自治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绿色转型实证研究”(编号:10BMZ045);湖北民族学院博士启动基金《恩施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编号:MY2009BD11)。

黄勇(1968-),男,土家族,湖北来凤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经济。

责任编辑:胡 晓

猜你喜欢

医疗保健留守儿童家庭
快速行动并治愈一切:医疗保健是如何演变成消费品的
医疗保健和技术:数字医学的开端
谷歌探寻将人工智能用于医疗保健的方法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军队离退休干部医疗保健服务模式转变探讨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