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学习

2012-04-09顾霞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2年2期
关键词:积极性信息技术课程

顾霞

《江苏省义务教育段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其中“具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并形成继续发展自己信息技术某项特长的愿望”是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自主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主动地学,能够把握自己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就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空间。

一、激发兴趣

爱迪生曾说过,“兴趣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课程产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从事自己的活动,甚至克服种种障碍,完成学习任务。

初中生的年龄、心理决定了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导人情境,从而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例如,讲解flash时,本人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出能够反应每节课知识点的范例,如“火箭升空”、“变形记”、“新年贺卡”、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宣传动画等。

二、先学后讲

要想更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对传统的“先讲后学”的基本教学顺序进行彻底变革,变“先讲后学”为“先学后讲”,这是因为,自主学习的动机更多的是内在的,自主学习者具有高度的学习能动性。例如,“认识计算机”这节课,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人先让学生分组思考、讨论我布置的问题,完成导学单,然后通过回答或讨论教师、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课堂展示。课堂上,本人仅做一些基于学生需要的讲解。这样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过去由教师讲授、学生记忆的方式,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和实效。

三、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对于任务目标的设计非常重要,应尽可能与日常学习生活密切联系,使学生充分感觉到学有所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数据收集与录入”这节课中,设置“CO2的大量排放会导致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倡导低碳生活,你知道一个家庭会排放出多少CO2吗?老师收集了某家庭上半年水、电、天然气和汽车的CO2排放表,你们能快速计算出每个月都排放了多少CO2,以及CO2的排放总量吗?”一类的问题,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有的拿起了笔,有的打开了计算器。这样的任务,与生活紧密相关,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就能够有高度的积极性,更加投入地探索这些问题。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前提。如果教师热爱、尊重学生,并受到学生的爱戴,学生就会把对教师的爱转移到他们所教的学科上,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注重差异,分层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比较突出的一点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所以,在授课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各种因素,实施分层教学,让所有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最好的效果。

3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活动

教师应把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转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催化剂,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地控制学习进程,并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信息技术课程知识更新快,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如果我们还停留在旧的教学模式的使用上,我们的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者,学到的永远是陈旧的知识。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谨记“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道理。只有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积极性信息技术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