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文本世界点亮写作的明灯

2012-04-09黄瑞华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2年2期
关键词:真君子南郭先生随文

黄瑞华

如今批阅学生作文,多见内容乏陈、语句平板,不禁想到了随文练笔,课文是最好的范文,经过教者匠心独具寻找、提炼的落笔点,可以让学生在小练笔中发现大视界;且短小的随文练笔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的特点,三五分钟即可,十分八分钟也行;三言五语不嫌短,两段三段不嫌长。

一、补白。让自我心灵回归

文本中的“空白”,往往给孩子们留出足够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探究空间。这样学生才会无所限制,思维自由驰骋,形成一段属于自己的新意文字。

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我抓住“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一句中的“哪个”来深化主题。

师:从“哪个”一词,你想到了谁?

生:我想到了《疯娘》中的母亲——疯娘。

生:我想到了自己的妈妈。

生:我想到《母亲的姿势》中那个伟大的母亲。

我顺势引导:“相信这些母亲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做的哪件事、说的哪句话、哪个动作、那种眼神感动了你?”

一会儿,学生的片段练完成了,或长或短,倒也字字真情。连平时被同学称为“马大哈”的小阳同学也写下了如此细腻的文字:

“我想起了《母亲的姿势》中那极为悲壮的一幕:母亲双手向上高高举起,跪在地上,保持着托举的姿势……多么伟大的母亲啊!宁可失去自己的生命也要救活孩子,这就是世上最伟大的母爱啊!读到这里,我激动万分,此刻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她平时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为我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看着妈妈脸上日益增多的皱纹,我心里真酸,现在我不能在物质上报答妈妈,唯以好好学习,争取好成绩来报答我的好妈妈。”

课文“空白”点总有几处,但并非处处皆可练笔,只有教者锤炼文本,观照学生生活实际,找准落笔点,才能让学生有话说。当抓住“空白”点时,应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问题情境和学习环境,让学生根据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运用已有的积累,形成文字“补白”,对文本完成新的建构。

二、思辨。让对话穿越时空

教过《孔子游春》一文,印象颇深:

师:同学们,读了孔子论水的这段话,你们有什么感受吗?

生:我知道了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它具有真君子的优秀品质,所以孔子称水是真君子。

生:老师,我们刚刚学过的《大江保卫战》一文中,写了1998年的那场洪水如恶魔猛兽,冲跨了堤岸,淹没了庄稼、房屋,使许多人变得一无所有,甚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这样的水能称为真君子吗?

我顺势提议:“咱们不妨来写写辩词,水是不是真君子?让孔子也来听听我们的理由。”学生纷纷拿笔在随练本上“沙沙”奋笔。

“水是不是真君子呢?你也许会想到凶猛的洪水,但那是因为人们‘非君子,他们常常河里倒垃圾、排污水,并且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环境,才导致河流泛滥成灾。况且孔子面对的是两千多年前清澈纯净的泗水而产生的感悟,和我们现在被污染的水不是一回事。所以,我的结论是,水是真君子。”

孩子们在思考、练写中明事理,辨是非,多感悟,提升了思维的品质,探究了事物的本质,并升华课文主旨,同时提高了语言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三、随兴。让文字自然流淌

教学《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时,课堂上也抛出同样的问题:“南郭先生后来的生活怎么样了呢?”一学生说:“南郭先生仓皇逃出皇宫,身边的一点钱很快花光了,他心里特别痛恨齐暝王,到处造齐暝王的谣言,最后被别人告发,落得被处斩的下场。”一学生说:“南郭先生逃出后,特别后悔自己当初没好好学习,什么本领都没有。于是,他重新拜师,学习吹竽,经过勤学苦练,成了一位有名的吹竽高手,他办了培训班,每次检查学生吹竽时,总是一个一个认真听,被学生们称为好老师。”……

在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心智得以自由张扬,老师不着痕迹的诱导,“诱出”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他们自愿、自觉地去想象去创作,在各自不同的心灵体验中感悟语言文字的妙趣所在,头脑中蓄满的灵性也因此放飞出来。

合适的随文练笔,不仅可以让文本得以阔化,还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文章人物或事件的影响、教育,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其次,片段练写内容简短,选题角度小,思维空间大,学生易于驾驭,写起来得心应手,容易尝到成功的喜悦,可以激发作文兴趣。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真君子南郭先生随文
唉,真是报应啊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滥竽充数
网络箴言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