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绪调节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2012-04-09朱艳新

关键词:界定研究者调节

朱艳新,顾 虹

(1.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2.河北大学 教务处,河北 保定 071002)

情绪调节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朱艳新1,顾 虹2

(1.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2.河北大学 教务处,河北 保定 071002)

随着心理学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近年来情绪调节成为心理学研究和情绪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要主题。情绪调节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国内外研究者从不同研究角度对其进行了界定。在对情绪调节概念的界定进行综述基础上,对其相关概念情绪和心境调节进行了辨析。

情绪;情绪调节;心境调节

纵观心理学历史发展的长河,情绪长期以来被心理学家们认为是所有心理学领域中最令人困惑和最困难的论题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迅猛发展,以及研究方法的进步和研究工具的更新,情绪研究重新引发了心理学研究者的兴趣。情绪调节近20年来也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对情绪调节的研究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自Campos,Barrett等人在1989年提出一系列关于情绪调节的观点,Dodge正式提出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概念并将其作为独特的研究领域引入心理学以来,心理学研究者们对情绪调节的关注日益浓厚,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情绪调节进行了研究。在发展领域,情绪调节的研究从婴儿、幼儿、青少年和成人延伸到老年人领域[1-3];研究的内容角度涉及情绪调节概念、策略、个体差异、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情绪调节与人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关系等等[4-6]。

尽管近年来情绪调节研究领域出现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但由于研究角度和研究内容的多样性,研究者各自秉承的情绪理论及情绪研究取向的差异造成情绪调节概念的不统一性,本文将对情绪调节的概念界定进行综述及相关概念进行简要辨析。

一、情绪调节概念的界定

情绪调节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由于研究者研究角度的不同,对情绪调节的界定也有所差异。情绪调节成为独立研究领域至今20多年的时间里,仅情绪调节的概念界定就多达10余种,综合来看,研究者对情绪调节概念的理解包括以下几个角度。

1.情绪调节的适应角度

研究者强调情绪调节的适应性,持此观点的研究者如Cicchetti和Cole等人。Cicchetti等(1991)强调情绪调节的适应性,认为“情绪调节是改变、控制、调整和修正情绪唤醒,从而使个体在情绪唤醒情境中适应性的生存和行动的内外组织系统”[7]。随后的研究中,Cicchetti等(1995)将情绪调节界定为一个发生在意识内外的、包括生理、认知、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动力组织系统,其功能是驱动和组织行为,以从一个或多个方面(生理、认知、体验和行为)适应特定情境[8]。Cole等(1994)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以社会允许、容忍的方式做出适当情绪反应的能力[9]。这种能力促使个体在做出情绪反应时可以灵活、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冲动并延迟冲动行为。他们认为,情绪调节适用于应付不适当的情绪状态,是回避、忽视、转移或增强情绪的过程。Laible,Thompson(1998)指出,情绪调节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活动过程,它要求人们的情绪反应具有灵活性(非呆板)、应变性(非固定不变)和适度性(非唤醒过度或唤醒不足),以使人们能以有组织的、建设性的方式,迅速而有效地适应变化的社会情境[10]。郭德俊和孟昭兰(2005)在情绪心理学中将情绪调节定义为“情绪调节是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景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11]。

2.情绪调节的功能角度

研究者突出情绪调节是为满足和完成个人目标进行的调节,持此观点研究者如Campos,Masters,Thompson等。Campos(1989)认为情绪调节包括调节行为倾向,快乐的时候推动行为倾向,必要的时候纠正行为倾向,危险的时候阻止行为倾向[12]。Masters(1991)指出,情绪调节是一种服务于个人目的、有利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活动[13]。Thompson(1994)为情绪调节提供了可操作的定义,他认为“情绪调节是指个体为完成目标而进行的监控、评估和修正情绪反应(特别是情绪强度和持续性)的内在与外在过程”[14]。他把情绪调节既看作一种加工过程又看作一种加工结果。Thompson的界定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情绪调节既包括扩大积极情感,也包括抑制消极情感;其次,既可以用内部过程来调节情绪,也可以用外在和社会的因素来调节情绪。再次,尽管有时候情绪调节包括改变具体情绪,它更多的是改变情绪的强度。最终,这个界定重视目标的取得。Walden和Smith(1997)认为,情绪调节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平衡,这个过程包括情境的可塑性、社会暗示的觉知、与情绪相关的信息、以积极的功能性方式实现某人目标时所具有的情绪[15]。

Eisenberg和Fabes(1992)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体验或相关行为和情境的调整过程,同时也是调整或维持情绪唤醒、体验、认知和行为的过程[16]。在其随后研究中,Eisenberg和 Moore(1997)将情绪调节作为自我调节的一种形式,在考察儿童情绪调节区分了3个方面的自我调节:情绪调节、行为调节和由情绪驱动的行为调节。他们认为情绪调节是“抑制、增强、维持和修正情绪唤醒,以实现个人目标的能力”[17],主要采取集中或转移注意力的能力,运用分心或“重组”等认知策略,用积极的术语理解一个负面情境以调节情绪。Gratz和Roemer(2004)指出,定义情绪调节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意识和理解情绪;第二,情绪接受;第三,在经历消极情绪时控制冲动行为并与期望目标保持一致的能力;第四,为了满足个体的目标和情境的要求灵活地使用情绪调节策略调整情绪反应的能力[18]。

3.情绪调节的过程角度

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强调情绪调节是个体有意识地对被诱发的情绪进行认知加工进而达到调节目的的过程。如Gross和Dodge。Dodge(1989),认为情绪调节是激发一种活动以调节(减弱、增强或改变)另一种活动的过程[19]。Gross对情绪调节做了许多深入令人信服的研究和分析。Gross(1998)认为,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是指“个体对自身具有何种情绪、情绪何时发生以及如何进行情绪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20]。情绪调节是涉及情绪的潜伏期、发生时间、持续时间、行为表达、心理体验、生理反应等的改变的动态过程。他认为情绪调节产生于情绪发展过程中,在情绪发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情绪调节,即情境选择(situation selection)、情境修正(situation modification)、注意分配(attentional deployment)、认知改变(cognitive change)、反应调整(response modulation)。我国研究者黄敏儿和郭德俊(2001)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情绪在生理反应、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21]。

4.情绪调节的能力角度

研究者将情绪调节看做一种能力,或作为情绪智力或情绪系统的一个成分,持此观点的包括Mayer和Eisenberg等。Mayer和Salovey(1990)从情绪调节在人的智能结构中的地位入手,认为情绪调节是情绪智力的主要成分之一,并将其视为Gardner的社会智能结构中的一个亚成分[22],随后Mayer等(1997)又从4个方面定义了情绪智力,认为情绪智力包括对情绪知觉、评价和表达的能力;以情绪促进思维的能力;理解和分析情绪的能力;调节情绪以促进情绪与智力发展的能力[11]。Cassidy(1994)指出情绪调节是儿童情绪系统的一个成分,儿童情绪系统包括儿童的行为表达、评价或识别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即调节情绪的能力[23]。Fox(1994)在最初研究中把情绪调节看作是儿童调节负面情感表达的能力。随后其研究将情绪调节扩展到调节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认为情绪调节包括内部和外部过程,包括个体通过生理的、认知的和社会的过程控制其唤醒的能力[24]。

5.情绪调节作用的对象角度

研究者强调情绪调节的对象不仅包括对情绪自身的调节,还包含对其他心理过程的调节。Dodge和Garder(1991)对情绪调节的各种界定进行了分析,认为情绪调节的概念并不明确,既可以指情绪调节其他过程,如思维和行为,又可以指情绪对自身的调节[25]。Cole,Martin和Dennis(2004)在研究儿童情绪调节时对情绪调节的操作定义也进行了界定,他们认为,情绪调节不是通过哪个情绪被激活来定义,而是通过与激活的情绪相关的系统的变化来定义。情绪调节是指与情绪的激活相伴随的系统的变化过程。这包括情绪本身的变化(即强度、持续时间的变化,Thompson,1994)或者其他的心理过程的变化(如记忆、社交作用)。它包括两个类型的调节现象:情绪作为调节者(emotion as regulating),指由被激活的情绪导致的情绪本身及其他心理和行为的变化,比如行为、表情等;情绪作为被调节者(emotion as regulated)表示被激活的情绪的变化,包括情绪的效价、强度和持续时间等[26]。

纵观心理学研究者对情绪调节做出的概念界定,可以看到关于情绪调节的定义心理学界至今还没有达成统一的看法,这与情绪自身的复杂性以及从事情绪调节研究的学者自身对情绪调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义存在争议造成的。尽管研究者对情绪调节概念的界定各有不同,但目前有关情绪调节的大部分研究,都认为情绪调节是一个使个体有能力调节积极和消极情绪的主观体验和表达的生理的、行为的和认知过程的概念。

二、与情绪调节相关的术语

1.情绪与情绪调节

情绪的组织作用观点认为:情绪是一种具有动机和知觉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和指导行为(Leeper,1973)。情绪的功能主义者则强调情绪自身的调节和组织作用。因此有研究者怀疑情绪调节能否作为一个科学结构。有些研究者认为情绪自身就具有调节作用,因此很难将情绪调节从情绪结构中区分开来。Goldsmith和Davidson(2004)认为情绪调节与情绪的区分是概念与方法论上的难题。情绪调节涉及发展心理学中一个持久性的问题,调节包含变化,而变化可能是动态的,并依赖一个复杂的过程[27]。Cole等(2004)指出,情绪调节的操作性概念通常是不明确的,并且要评估的情绪调节和基础的原理架构之间的连接也没有很好的形成。Bridges等(2004)认为情绪调节的操作性定义通常并不明确。在其对情绪调节研究中讨论了情绪调节应该包括:第一,专注于情绪调节策略类型与情绪调节所用策略数量。第二,确定情绪表达测量相对于情绪调节策略的特殊性。第三,研究者利用偶然性分析检查策略应用和情绪的时间序列的程度。第四,确定采用离散的情绪测量与更全局化的情绪测量的重要性。第五,建立了准则来判定确定何时正在进行情绪调节[28]。

2.情绪调节与心境调节

有研究者认为情绪调节与心境调节在某方面是重合的。如Lang(1979)在他的情绪理论中讨论了3个共同的主题(即体验、表达和生理反应)。心境也包含这3个相同的方面,所以情绪和心境在一些方面重合。

在情绪调节研究中,许多研究者提出心境调节与情绪调节是相互区别的。如Gross(1998)。Larsen(2000)提出情绪和心境基本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时间、强度和认知内容。典型的,心境比情绪持续时间长,一些心境持续几小时、几天甚至几周。情绪则倾向于时间短,但是更强烈,调动了更多身体反应的紧急特征。情绪通常由明确的起因和参考目标。但对于心境,起因事件并不明显。Parkinson(1996)等研究者也指出情绪和心境在时间过程上不同,在它们如何展开上不同。情绪有明显的开始和回落,还有高潮。心境的建立很平稳以至于很难说它何时开始何时停止何时高潮。

综合来看,情绪调节与心境调节的区别在于:首先,情绪调节注重短时情绪的改变而心境调节注重长时心境状态的改变,心境调节没有明确的原因和目标,不能通过消除情绪刺激达到调节目的,而情绪调节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其次,情绪调节则是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维持、增强、减弱等过程。心境调节一般是强调消极心境的消除。正如Thayer(1994)和Forgas(1995)所认为的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而微弱的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心境的定义没有包括明显的行为反应倾向,相应的,心境调节倾向于改变情绪体验而不是情绪行为。

[1]BARIOLA E,GULLONE E,HUGHES E K.Child and Adolescent Emotion Regulation:The Role of Parental Emotion Regulation and Expression[J].Clinical Child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view.2011(2):98-212.

[2]莫书亮,孙葵周,宗奎.老年人日常人际问题解决中的悲伤情绪体验和情绪调节策略:年龄和人格特质的作用[J].心理科学,2011(6):111-116.

[3]FRIED L,CHAPMAN E.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apacity of student motivation and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to predict engagement and resilience in the middle school classroom[J].Australian Educational Researcher,2012 (3):295-311.

[4]罗峥,付俊杰,熊庆秋,等.情绪调节策略对日常生活事件与情绪体验关系影响的多层分析[J].心理科学,2012(2):481-486.

[5]杨阳,张钦,刘旋.积极情绪调节的ERP研究[J].心理科学,2011(2):306-311.

[6]DEVENEY C M,PIZZAGALLI D A.The cognitive consequences of emotion regulation:An ERP investigation[J].Psychophysiology,2008(3):435-444.

[7] CICCHETTI D,GANIBAN J,BARNETT D.Contributions from the study of high-risk populations to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M]//GODGE K A,GARDER J.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d dysregula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15-48.

[8] CICCHETTI D,ACKERMAN B P,IZARD C E.Emotions and emotion regulation in 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J].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1995(7):1-10.

[9]COLE P M,MICHEL M K,TETI L O.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d dysregulation:A clinical perspective[J]//FOX N A.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B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considerations.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1994(24):73-100.

[10]LAIBLE D J,THOMPON R A.Attachment and emotional understanding in preschool children[J].Child Development,1998(5):1038-1045.

[11]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05.

[12]CAMPOS J J,CAMPOS R G,BARRETT K C.Emergent themes in the study of 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emotion regulation[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9(25):394-402.

[13]MASTER J C.Strategies and mechanisms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d social control of emotion[M]//GODGE K A,GARDER J.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d dysregula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182-207.

[14]THOMPSON R A.Emotion regulation:A theme in search of a definition[J]//FOX N A.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B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Considerations.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1994(58):25-52.

[15]WALDEN T A,SMITH M C.Emotion regulation[J].Motivation and Emotion,1997(21):7-22.

[16]EISENBERG N,FABES R A.Emotion,regul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ompetence.[M]//CLARK M S.Review of personality an social psychology.Emotion and Social Behavior,1992:119-150.

[17]EISENBERG N,MOORE B S.Emotional regulation and development[J].Motivation and Emotion,1997(21):1-6.

[18]GARTZ K L,LIZABETH R.Multidimensional Assess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d Dysregulation:Development,Factor Structure,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the Difficulties in Emotion Regulation Scale[J].Journal of Psychopathology and Behavioral Assessment,2004(26):41-54.

[19]DODGE K A.Coordinating response to aversive stimuli[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9(25):339-342.

[20]GROSS J J.The emerging field of emotion regulation:An integrative view[J].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1998(3):271-299.

[21]黄敏儿,郭德俊.情绪调节方式及其发展趋势[J].应用心理学,2001(2):17-22.

[22]乔建中,饶红.国外儿童情绪调节研究的现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2):49-52.

[23]CASSIDY J.Emotion regulation:Influences of attachment relationship[J]//FOX N A.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B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considerations.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1994(59):228-249.

[24]FOX N A.Dynamic cerebral processes underlying emotion regulation[J]//FOX N A.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B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aspects.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1994(59):152-167.

[25]DODGE K A,GARDER J.Domains of emotion regulation[M]//GARDER J,DODGE K A.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d dysregulation.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3-14.

[26]COLE P M,MARTIN S E,DENNIS T A.Eregulation as a scientific structure: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and directions for child development research[J].Child Development,2004(75):317-333.

[27]GOLDSMITH H H,DAVIDSON R J.Disambiguating the components of emotion regulation[J].Child Development,2004(75):361-365.

[28]BRIDGES L J,DENHAM S A,GANIBAN J M.Definitional issues in emotion regulation research[J].Child development,2004(75):340-345.

The Analysis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d Relevant Concepts

ZHU Yan-xin1,GU Hong2
(1.College of Education,Hebei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2;2.Teaching Affairs Office,Hebei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2,China)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psychology research methods and means,emotion regulation has become a hot and important topic of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psychology and emotion in recent years.Emotion regulation is a rich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rs view its definition from different research points.In this paper,the author reviews the definitions of the concept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d the discrimination of its related concept such as emotion and mood regulation.

emotion;emotion regulation;mood regulation

K244

A

1005-6378(2012)05-0132-04

2012-03-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认知灵活性与高效率学习的关系研究》(CBA100117)

朱艳新(1977-),女,河北唐山人,河北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动机与情绪。

[责任编辑 侯翠环]

猜你喜欢

界定研究者调节
方便调节的课桌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我国首次对“碰瓷”作出明确界定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高血压界定范围
可调节、可替换的takumi钢笔
对“卫生公共服务”的界定仍有疑问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