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式留置尿管方法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2-04-09李春花张小兰

海南医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尿管导尿管尿液

李春花,段 敏,张小兰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 宜宾 644000)

医院内获得性感染中40%为尿路感染,且又有70%以上与留置导尿管有关[1]。留置导尿术是神经内科患者常见的护理操作,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尽管临床要求护士按照正规操作进行,但是由于她们操作的熟练程度不同、发生异常情况时的心理反应不同、所操作患者的个体差异性等,在导尿过程中易发生污染,术后尿路感染的机会增加,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为了减少这些现象发生,我科对留置导尿管患者采用改良式置管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2011年神经内科留置导尿管患者200例,平均年龄25~80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其中高血压脑出血112例,脑梗死64例,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2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及其他操作步骤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统一的集尿袋,其他步骤按无菌导尿操作常规进行[2]。实验组患者在导尿时开启无菌导尿包后即将集尿袋以无菌方法放入导尿包内,润滑尿管前将导尿管与集尿袋相连,尿管插入规定长度时,向气囊内注入注射用水内固定后,脱下手套,将集尿袋用别针固定于床旁。对照组在无菌导尿时,经证实尿管在膀胱内向气囊内注入注射用水固定后,夹紧尿管末端,移开洞巾,脱下手套,再将导尿管末端与集尿袋相连,松开尿管末端,用别针将集尿袋固定于床单上[3]。

1.3 阳性判断标准 根据尿常规检查白细胞>10个/μl,或和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 μcfu/ml诊断为泌尿系统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率进行卡方检验比较统计学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导尿过程中污染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导尿过程中污染发生率为2%(2/100),观察组为14%(1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比较 实验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8%(98/100),观察组为88%(8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7 d尿道感染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术后7 d尿道感染发生率为3%(3/100),观察组为25%(25/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留置导尿过程中常见污染的原因

3.1.1 护士方面 护士操作技术不熟练,无菌观念差,临床经验欠佳,出现异常情况,心理应急反应差等。

3.1.2 患者方面 患者意识障碍重,不配合,操作过程中躁动、挣扎、用力,高度尿潴留患者,因尿管对尿道和膀胱的刺激,患者反射性向下用力排尿,均可使尿液污染无菌区域,尿管滑出尿道。

3.2 传统式留置导尿方法 留置导尿术是一种侵入性护理操作,在置管过程中需要患者的充分配合,如肢体不能晃动、不能挣扎、用力、咳嗽等行为,避免污染无菌区域或使导尿失败。传统的留置导尿方法与集尿袋连接时机:在尿管插入尿道进入膀胱时,将尿管的尾端置于无菌弯盘内引流尿液,当向气囊内注入适量的0.9%NS时,轻拉导尿管有阻力感,即证实导尿管已固定于膀胱内,夹紧尿管末端,移开洞巾,脱去手套,将导尿管与集尿袋连接,松开尿管末端,用别针将尿袋固定于床单上。在集尿袋与尿管相连接之前可能发生:(1)因患者意识障碍不能配合的挣扎、躁动、用力等,使弯盘内尿液倾倒,污染无菌区域,或挣扎、躁动时尿管尾端不能完全固定于弯盘内,使尿液流出污染无菌区域、患者肢体及病床单元。(2)对于高度尿潴留患者,确定尿管在膀胱内并固定夹闭尿管末端时,因膀胱内压力较高,患者对尿管的刺激产生排外反应,向下用力排尿,尿管可随尿液的流出由膀胱内滑出致导尿失败。(3)当发生上述情况时,有的导尿操作者,特别是低年资护士,可因经验少、心慌、忙乱而造成污染或造成导尿失败。(4)如果证实尿管固定于膀胱内,移开洞巾,脱下手套,将导尿管与集尿袋末端相连。在连接的过程中可因操作技术不熟练,患者不合作等原因使尿液污染操作者的手或使尿管末端在连接集尿袋的过程中污染,以上情况细菌都容易逆行至泌尿系生长繁殖引发感染[4]。

3.3 改良式留置导尿方法 在留置导尿时,润滑尿管前将尿管与集尿袋相连有如下优点:(1)不会违反无菌操作原则;(2)在导尿过程中,当患者意识障碍发生挣扎、躁动时,因尿液直接引流在集尿袋内,可避免污染无菌区域;(3)对高度尿潴留患者,先连接好集尿袋,当尿管进入膀胱内,尿液即引流入集尿袋,可迅速缓解膀胱内高压状态,减少尿管随尿液流出而滑出的机会;(4)先连接好集尿袋,可避免尿管固定后脱去手套,再将导尿管末端与集尿袋相连时污染操作者双手,并避免尿管末端在连接过程中造成污染。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留置导尿时开启无菌导尿包后将集尿袋以无菌方法放入导尿包内,润滑尿管前将导尿管与集尿袋相连的方法,可减少术中污染和术后感染机会,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值得推广。

[1]李 华,库洪安,皮红英.苯扎氯铵进行膀胱冲洗对导尿管相关下尿路感染的防治[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9,30(2):167-168.

[2]李小寒.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21-224.

[3]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2-463.

[4]张维力,黄长武,叶 红,等.尿路细菌感染与留置导尿[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7):769.

猜你喜欢

尿管导尿管尿液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跟踪导练(三)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尿液NT-pro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