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本缁徒 好为绮语——论北宋诗僧惠洪其人其词

2012-04-07陶友珍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佛教

陶友珍

(宿迁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宿迁 223800)

身本缁徒 好为绮语
——论北宋诗僧惠洪其人其词

陶友珍

(宿迁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宿迁 223800)

宋代诗僧惠洪一生历经坎坷,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身为缁徒,却放浪不羁,不守佛门戒律。奔走于张商英、郭天信等权贵门下。他虽才思敏捷,著述丰富,但又好为绮语。他的词虽不多,但仍是了解其思想的重要材料。他的词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写的是僧侣生活的清苦孤寂,另一类写的是对红尘俗世的向往和眷恋。它们矛盾而和谐地统一在惠洪的作品中,昭示了一个潜心佛法又不忘红尘的灵魂。

惠洪;缁徒;绮语

一、耐人寻味的诗僧

北宋僧人惠洪是个耐人寻味的人物,他是个僧人,却出入“淫房酒肆”,甚至纳妾同居。“既役志于繁华,又溺情于绮语,于释门戒律实未精严”[1](卷154)。据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一记载,王安石之女(蔡卞妻)在读到惠洪的诗作《寒岩上元怀京师》中的“十分春瘦缘何事,一掬归心未到家”一联时,评之曰:“此浪子和尚也。”

如果惠洪仅仅是个不守清规戒律的佛门叛徒,那他也不会引起后人的太多注意了。而实际上,他才高八斗,著作等身。遗留下来的著作有《林间录》二卷,《临济宗旨》一卷,《僧宝传》三十卷,《高僧传》十二卷,《志证传》十卷,《志林》十卷,《冷斋夜话》十卷,《天厨禁脔》一卷,《石门文字禅》三十卷等。其中,《石门文字禅》为诗文集,《天厨禁脔》为专论诗格的著作,《冷斋夜话》为笔记小说,其他的为佛教典籍。

后人对惠洪的诗文评价较高,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谓其文俊伟,不类浮屠氏语。许《诗话》称其著作似文章巨工,仲殊、参廖辈皆不能及。四库馆臣说“:要其诗,边幅虽狭而清新有致,出入苏黄之间。”[1](卷154)清人《载酒园诗话》说“:僧诗之妙,无如觉范者,此故一名家也,不当以僧论也。”[2](P439)另外,据宋人邓椿《画继》载,惠洪觉范,能画梅竹。每用皂子胶画梅于生绢扇上,灯月下映之,宛然影也。其笔力枝梗极遒健。由此可见,惠洪在绘画上的造诣也不可小觑。

而且,他以一介僧侣,与当朝显贵张商英、郭天信等人相交甚厚,与黄庭坚等诗文大家诗歌酬唱。还曾于四十一岁时的上元节赴凝祥宴,得御赐“宝觉圆明”师号,荣耀一时。但同时,后人对他的批评非议也从未间断,他的所作所为,尤其是饮酒纳妾的放荡之举让很多人无法理解,也一度让惠洪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他屡遭谗毁,数次身陷囹圄,一生困顿,坎坷而终。

所有的这一切都说明,惠洪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僧人,他的一生是个传奇,有待后人去解读。

二、惠洪其人

惠洪(1071—1128),俗姓喻,字觉范,又名德洪,别号甘露灭、寂音、冷斋。出生于江西宜丰县桥西盐岭下竹园彭家。“年十四 ,父母亻并月而疫”[3](卷7),乃依三峰山青色禅师为童子,十七岁时到宜丰洞山拜在真净克文门下。十九岁时试经于东京,后冒惠洪之名得剃度。年二十九游东吴,寓居西湖净慈寺。三十四岁在长沙与黄庭坚诗文唱和,并奔走于张商英、郭天信之门。三十九岁时住持金陵清凉寺,未一月,为狂道士所诬,坐冒惠洪之名,入狱一年,僧籍被除。后出狱,在张商英的帮助下,恢复僧籍。未几,张罢相,惠洪亦受牵连,入狱,僧籍再次被除,后发配琼州,第二年蒙恩释放。四十四岁时又证太原狱,四十八岁时又为人诬陷为张怀素党人,坐南昌狱八十天,后会两赦得释。五十七岁时,钦宗登基,张商英恢复名誉,惠洪上书刑部,请复其僧籍,未许。五十八岁时圆寂。

纵观惠洪一生,多才多艺,多灾多难,又放荡不羁,于佛门戒律多不谨守,但“至洪思想不失禅之正宗”[4](P508)。惠洪“少归释氏,张而博极群书,观其发挥经论光辅丛林,孜孜焉手不停辍,而言满天下。及陷于难,著缝掖,出九死仅生。垂二十年,重削发,无一辞叛佛而改图,此其为贤者”。

三、惠洪其词

惠洪留下来的词只有21首(据唐圭璋先生编《全宋词》,中华书局,1999年版)。相对于其诗作(1 500多首)来说,数量微乎其微,也许正因为这个,他的词没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其实,词也是了解惠洪的一个重要途径,实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剖析。从题材上来看,这21首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1.写僧侣的生活思想

作为一名僧侣,惠洪写了很多佛教经典,在我们看来,这才是他的“正业”。实际上,惠洪在他的有些词中,也真实地反映了这种“正业”。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述古德遗事作渔父词八首”。此八首渔父词分别描述了八位高僧,他们分别是万回、丹霞、宝公、香严、药山、亮公、灵云、船子。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出了佛家高僧的生活,而丝毫不见呆板,如“香严”一首:

画饼充饥人笑汝,一庵归扫南山坞,击竹作声方省悟。徐回顾,本来面目无藏处。却望为山敷坐具。老师头角浑呈露。珍重此恩逾父母。须荐取,堂堂密密声前句。

城里久偷闲,尘浣云杉。此身已是再眠蚕。隔岸有山归去好,万壑千岩。

霜晓更凭阑,减尽晴岚。微云生处是茅庵。试问此生谁作伴,弥勒同。

意境很清冷、孤寂,完全符合一个出家人应有的心境,展示了一个忘情绝欲、皈依佛祖的和尚形象。

2.写俗世与艳情

惠洪写了较多的艳情词,这也是他留给后人最大的口实之一。身为出家人,本应于红尘俗世了无牵挂,而实际上,他不但“好为绮美不忘情之语”,甚至出入淫房酒肆,放浪形骸。《石门文字禅》卷十七有《政和二年,余谪海外,馆琼州开元寺俨师院,遇其游行市井,宴坐静室,作务时恐缘差失念,作日用偈八首》,其三曰:“道人何故,淫房酒肆,我自调心,非干汝事”,就是这种生活的直接反映。惠洪还曾有过纳妾同居的经历,李彭《寄甘露灭》一诗曾言及此事:“道人欲居甘露灭,年来寄食温柔乡,开单展钵底事远,举案齐眉风味长,我衰日涉甘岑寂,颇遭霜刺颐长出。”甘露灭是惠洪的字号,从“年来寄食温柔乡”和“举案齐眉风味长”来看,惠洪此时过的正是一种夫妻生活,尽管他当时已被剥夺僧籍,但他仍然是以出家人的身份与人交往。无论是在别人眼里,还是在他内心深处,他始终是个和尚。

实际生活中,惠洪是个浪子和尚,在诗文中,则表现为好为绮语,正所谓“异在为僧而常作艳体诗”[5](P689)。其实,惠洪仅有的21首词中,“艳体词”也有四五首之多,将近四分之一,看下面的这首《千秋岁》:

半身屏外,睡觉唇红退。春思乱,芳心碎,空余簪髻玉,不见流苏带,试与问,今人秀整谁宜对,湘蒲曾同会。手搴轻罗盖,疑是梦,今犹在,十分春易尽,一点情难改,多少事,却随恨远连云海。

词的上片写一女子睡醒后不见情郎的惆怅与无奈,下片回忆往事,从“湘蒲曾同会”与“十分春易尽,一点情难改”之句我们可以想象出男女主人公曾有的缠绵与恩爱。有人从“湘蒲”二字推断出这是写惠洪自己的风流韵事,因为《寂音自序》中有“……年二十九乃游东吴,明年游衡岳……”,“……(政和)五年夏,于新昌之度门,往来九峰洞山者四年,将自西安入湘,上依法眷以老馆云崖……”等字句,其中提到的衡岳,指南岳衡山,在湖南,也就是后面的“湘”。这一说法虽然还有待于考证,但这首词之艳而丽自是毋庸讳言的。

四、解析矛盾的惠洪

从表面看,惠洪的两类词是格格不入的,一类是看破红尘,超凡脱俗;另一类却是“绮美不忘情之语”的婉约浓丽。它们就这样矛盾地出于同一人之手。而实际上,考之惠洪本人的生活理念、修行方式及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并不难解释这一现象。陈自力在《文学遗产》2005年第2期《论惠洪的“好为绮语”》一文中,详尽地分析了惠洪好为绮语的原因。他认为惠洪所作绮语,是其狎妓纳妾生活在诗词作品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他的好为绮语既受前代和宋代僧侣淫风的影响,也是他对“在欲行禅”这一佛学观点的自觉实践。所论据于详细真实的材料上,大致可信。

在这里,笔者想要补充的是,佛教诸宗经五代战乱及周世宗的排佛打击之后,在宋代重获生机。太祖、太宗都支持佛教事业。太祖赵匡胤不但经常参禅拜佛,而且还派遣大批僧人出国留学,另刊刻大藏经《开宝藏》。太宗更是一个“素崇尚释教”《(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的人,他组织僧人译经,并大量修建寺庙。真宗不但常去寺院祈雨,还去祈晴。仁宗也好佛,他亲自为驸马都尉李遂编撰的《天圣广灯录》作序。英宗、神宗、哲宗也都努力使佛教为巩固统治服务。徽宗和南宋时期,虽有时对佛教采取过限制,但佛教依然是很兴盛的。

由于宋廷的扶植,宋代寺院经济也很繁荣。寺院占有大量土地,拥有大量房产,因而也吸引了大批人出家,僧侣人口众多。僧侣、佛教与人们的关系日益密切,宋代许多文人、官僚与僧人交往频繁。黄庭坚是黄龙死心的俗家弟子,苏轼与契嵩、怀琏、常总等高僧都有往来。王安石也喜读佛书,好结交佛门中人,他还曾劝曾巩多读经书。宋朝也建立了完整的僧官制度,有左右街僧录,有各州僧正,还有住持。总之,佛教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经过宗杲援儒入释后,佛教进一步世俗化了。他努力维护世俗间的伦理关系,把佛教的出世向入世倾斜。他在《孝论》中的一篇《西山遗文》中说:“与其道在山村,曷若道在天下?与其乐在猿虫柔麋鹿,曷若乐与君臣父子?”[6](P382)其实这也是禅宗寻求统治阶级庇护,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然。“禅宗所显示出来的顽强生命力正是在于其植根于中华本土,以世俗的琼浆沃灌佛教的莲华。”[7](P284)

另外,禅宗也认为“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简言之,“法身”“般若”这种佛性境界,可以利用一切形式表现出来。那惠洪的所作所为也就无可厚非了,因为那也是一种“法身”,一种“般若”。

[1](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

[2]贺裳.载酒园诗话(清诗话续编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宋)惠洪.石门文字禅(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

[4](日)忽滑谷快天.中国禅学思想史[M].朱谦之,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5]陈衍.宋诗精华录[M].成都:巴蜀书社,1997.

[6]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4.

[7]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Body of a Monk with Gorgeous Expressions:Monk Poet Huihong the Person and HisCiPoetry in North Song Dynasty

TAO Youzhen
(Suqian Radio&TV University,Suqian,Jiangsu 223800,China)

Monk poet Huihong of North Song Dynasty had a legendary life full of twists and turns.As a monk,he lived dissolutely,not abiding by the Buddhism regulations.He rushed about in the doors of dignitaries like Zhang Shangying and Guo Tianxin.He had quick and witted imagination and wrote many works,especially fond of gorgeous expressions.Although he didn’t leave manycipoems,they are still important materials to understand his thought.Hiscipoem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the one reflected the hard and lonely life of monks,the other described the longing and attachment of the vanity world of mortals.They are contradictorily and harmoniously unified in his works,clearly demonstrating a soul of both devoting to the Buddhist doctrine and not forgetting the world of mortals.

Huihong;the monk;gorgeous expressions

I207.23

A

1008-469X(2012)03-0054-03

2012-03-07

陶友珍(1976-),男,江西南昌人,文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佛教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佛教艺术
徐日昇的中国佛教观
敦煌佛教疑僞經疑難字詞考釋
敦煌佛教疑僞經疑難字詞考釋
大乘佛教慈悲观的内在逻辑及其现代阐释
从敦煌本佛教灵验记看佛教的传播技巧
心道与民国时期凉州佛教的复兴
“善有善报”与“善不受报”——佛教善恶“因果”观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