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探析

2012-04-07磊,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素质

何 磊, 王 娜

(1.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71; 2.军械工程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3)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探析

何 磊1, 王 娜2

(1.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71; 2.军械工程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3)

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教育存在诸多不和谐现象,人文素质教育的欠缺严重束缚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在和谐教育视域下,应科学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以实现高职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和谐教育;高职;人文素质教育

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和谐大学的内在需求。人文素质是个体综合素质的基础与核心,然而,目前在高职教育领域,由于过多重视“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大都将精力放在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上,普遍存在人文素质教育欠缺的状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快速掌握一门专业知识技能成为很多人进入高职院校的直接动力,高职院校也在短期利益驱动下,教学围绕专业转,忽视人文课程的设置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对高职教育的长期良性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一、高职院校教育存在诸多不和谐的现象

1.教育环境不和谐

高职院校教育环境不和谐主要表现在人文环境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学校环境是教育环境的核心,学校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很多高职院校自然环境无可挑剔,新校舍的投资使用透出自然环境的优美,然而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如很多高职院校的宣传橱窗充满政治标语,缺乏个性化的文化品位;校园内路名设置概念化,缺乏饱含智慧和情趣的文化气息;文体社团、编辑部、广播站等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不够完善,校园文化气氛活跃不起来。

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一样处于活力四射的青春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不喜欢被单一的专业技能培训束缚,渴望自由发展的空间。然而,相比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所开展的课外活动要少得多,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不利于培养出真正“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提高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2.课程设置不和谐

课程设置不和谐主要表现在课程体系过于专业化,缺乏人文性。著名教育家、院士杨叔子说过:“国家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教学为本;教学大计,育人为本;育人大计,人文为本。”可见人文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观察高职院校的课程表不难看出,很多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注重专业技术知识教育,忽视人文科学知识课程的安排,带来的后果是学生专业知识丰富但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交际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对于需要发挥创造力的专业来说如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工艺美术等,其灵感来自技术与非技术、人文与科学等多种因素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审美能力起到关键作用,而审美能力的高低则是人文知识潜移默化的结果。

另外,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活动,有的岗位需要独立承担工作,有的需要群体合作和统筹安排,这就对学生综合素质有更高要求。学校既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又要培养其群体合作意识,这些关乎工作和谐顺利进展的外在因素与专业技能相比看似微不足道,却直接影响工作环境和工作心态。许多人文课程如社交礼仪、管理艺术、处事艺术等正是为了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适应环境需求。人文课程设置不完善势必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从业心态。积极健康的心态、完善的思维品质和良好的交际能力,都需要由人文教育来塑造。可见,开设人文课程如同“磨刀不误砍柴功”,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不和谐正是欠缺必要的“磨刀”过程,长期如此会直接影响工作效率。

3.师资队伍不和谐

师资队伍不和谐表现在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力度不够。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学校人文教育的质量和学生人文素质的水平。由于课时和教学任务的双重制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专业知识传授而缺乏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和沟通。很多学生进入高职学校学习是迫于高考分数而并非自愿,入学时对所选专业了解不深,甚至对于进入大学就开始职业技能教育有抵触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进行理想观、价值观教育,对学生进行责任与奉献、诚信与利益等方面的教育也很少。高职院校在教学体系中也缺少鼓励教师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激励机制。教师应当对学生实行“品德、知识、技能”的培养模式,其中“德”处于第一位,坚持在对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把品德教育放在首位,要使学生做到“能做事、会做事、愿做事”。全面提升学生素质需要每一位任课教师的努力,只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高职院校的综合水平。

二、和谐教育与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高职院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人才需求日益严苛的新形势要求下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坚持和谐教育理念。所谓和谐教育,具体到学校来说,就是“通过教育合理优化组合和整体效能发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既包括身体与心理的和谐,也包括知识与能力的和谐,“和谐范畴的基本内涵可规定为客观系统内部要素以及系统之间的联系有序、动态协调、充满活力的存在和发展的最佳状态”。分析高职院校教育环境、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等方面不和谐的现象不难发现,“人文素质”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人文素质的欠缺导致了高职院校诸多不和谐现象的产生,这些不和谐现象给学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1.理想观念模糊,价值判断失衡

由于高职院校的招生门槛与本科院校相比相对较低,所录取的学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上相对不高。有些学生存在自卑心理,有些学生甚至觉得进入高职前途一片迷茫,产生厌学厌世情绪。面对外部世界的诱惑,很容易在价值观和道德观上发生偏颇,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便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领域。而理想观念模糊又会造成价值判断失衡,产生向利己方向发展的倾向,社会责任感不强,对正义和美德变得麻木,严重影响了积极健康的生活心态和生活兴趣。

2.精神生活空虚,承受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过于专业化的课程设置和课外活动开展的不到位使很多学生难以缓解紧张情绪,诸如演讲比赛、辩论会、摄影采风等人文活动的欠缺使学生缺乏精神生活空间。很多学生课上不愿听讲,课下无所事事,精神生活极度空虚,沉溺于网络或物质消费的刺激中,精神状态的不佳给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带来了一定难度。长期压抑的情感不能寄托和宣泄,也会造成承受能力不足,精神生活不完整,理智与情感不协调,表现在情绪容易波动,言行容易偏激,不愿意动手进行专业课实践,缺乏挑战能力,害怕承受挫折和困难,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3.审美能力欠缺,务实能力不强

人文教育的欠缺使高职院校学生人文底蕴苍白,专业知识与审美能力分裂,思想上缺乏必要的防线,缺乏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鉴别能力,对于低级庸俗文化的侵袭不能有效抵制,主要表现在过度追逐潮流、喜好攀比、眼高手低等方面。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在和谐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构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切实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适应当前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三、和谐教育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

和谐教育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当代教育所追求的一种更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理想教育模式。高职院校不和谐现象的存在和由此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归根结底是人文素质的欠缺所造成的,因而,在和谐教育理念下建立健全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1.营造体现职业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良好的教育氛围和具有人文特色的教育环境可以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对高职院校来说,具备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对未来职业的憧憬,使学生精神上得以充实和寄托。因而,要加强校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橱窗宣传栏,定期举办人文讲座,如国学知识大讲堂、传统文化与管理、现代礼仪修养等;开展多种比赛活动,如职业规划比赛、应聘现场模拟、高职生风采大赛、读书演讲比赛等;举办文化艺术节,如美术采风、摄影长廊、音乐现在时等,调动学生广泛参与,营造健康的人文环境。同时,要充分利用社团组织,锻炼学生集体意识和管理能力,还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种手段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开设校园网人文教育专栏,增设人文书籍,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营造生动、健康的人文氛围,让学生在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中自由成长。

2.构建合理的人文教育内容体系

知识经济时代,高职院校要从重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因为当今需要的是既有专业知识和科学功底,又具备人文素质的通才。因而要构建合理的人文教育内容体系。

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增加选修课比重,开设政治学、科学、史学、文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以此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教学形式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到福利机构慰问演出等活动,让学员在实践中提升思想境界,培养人文情怀;教学时间安排上,要创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节,让学生有时间组织各种活动,阅读人文书籍,在身心愉悦中获取知识。学校应当以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等为出发点,以创业、敬业、诚信、奉献等职业人文素质的培养为核心,加强现有课程的整合,逐步消除现有的不和谐现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增强思辨能力和审美意识,加强文化底蕴,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人文教育的质量与水平。教师的思想境界、文化品位和言谈举止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高职院校要培养一支具有政治过硬、品德优异、业务熟练和作风良好的教师队伍,注重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的结合教育,以自身良好的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态度、科学精神。高职教师在具备“双师型”职业素质的同时,应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还应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人文素质。高职院校应当把人文素养和人文教育能力作为衡量教师水平的必要条件,改革教师技能评价体系,加强教师职业人文素质的培训,使其在具备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和素养,实行鼓励教师进行人文教育的激励机制。

总之,为实现高职院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当在和谐教育视域下科学构建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有效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将专业技能与人文素质有机结合,把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知识和人文精神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1]蒋旋新.和谐教育视野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架构[J].成人教育,2008,(6) .

[2]张永昌,朱凤荣.论和谐的内涵和范畴[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5).

[3]姚红,赵坚.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9).

Analysis of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Humanities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E Lei1, WANG Na2

(1.Hebei Radio & TV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71; 2.Ordnance Engineering College, Shijiazhuang, Hebei 050003, China)

Harmonious educat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harmonious society. However, currently there are many disharmonious phenomena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lack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seriously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vision of harmonious education policy, systematic humanities education should be scientifically constructed in order to achiev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rmonious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umanistic qualities education

2012-03-28

2011年度河北省教育厅课题《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软环境建设研究实践》(SZ2011443);2012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课题《和谐文化视域中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素质培养研究》(JRS-2012-1091)

何磊(1978-),男,河北石家庄人,管理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远程教育研究。

G643.1

A

1008-469X(2012)03-0103-03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素质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