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骨盆骨折及合并伤的观察与护理

2012-04-07陈丽芳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6期
关键词:骨盆稳定型休克

陈丽芳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骨科 江苏扬州 225001)

骨盆骨折是儿童骨折中风险最大、最易威胁生命的一类严重损伤,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及失血性休克,病死率较高,在临床护理中护理难度较大。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和预防性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小儿骨盆骨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促进患者康复。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26例小儿骨盆骨折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患儿,男17例,女9例,年龄5~16岁,平均(10.0±3.6)岁。车祸伤20例,高处坠落伤5例,压砸伤1例。骨盆骨折分型按Tile分类法同:A型(稳定型)11例;B型(旋转不稳定型)8例;C型(旋转及垂直不稳定型)7例。每例患儿均合并有2种或2种以上损伤,几乎涉及全身各系统。其中失血性休克18例,软组织挫裂伤15例,腹膜后血肿20例,泌尿系损伤9例,脑外伤3例,其他部位骨折9例。

1.2 治疗及结果 26例患者中治愈25例,治愈率96.2%。20例合并腹膜后血肿失血性休克通过输血、补液、扩容等抗休克治疗得到纠正。15例软组织挫裂伤者行清创术;9例泌尿系损伤者中行尿道会师术3例,尿道对端吻合术1例,膀胱造瘘术1例;3例脑外伤者中2例行开颅手术,死亡1例。3例同侧股骨颈骨折以及其他部位骨折6例根据情况行内固定或外固定治疗。18例非手术治疗患者经骨牵引,髋“人”字石膏固定,或卧床治疗后,取得良好效果。

2 护理

2.1 合并伤观察护理

2.1.1 休克。骨盆骨折常伴有严重的合并症,尤其是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困难[1],损伤重,出血多合并休克。首先让患儿取抗休克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监测中心静脉压、观察尿量,以正确指导输液。动态监测并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SPO2、尿量、皮肤颜色和意识状态。快速建立上腔静脉两条静脉通路。本组18例低血容量休克患儿,在采取了包括快速的给予2:1等张含钠液的输入,积极的备血后输血、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等处理后休克纠正。同时做全身检查,明确有无头、胸、腹腔内脏器损伤或泌尿生殖系的损伤。注意双下肢动脉搏动,皮肤温度、颜色的变化,以除外合并髂外动脉或股动脉的损伤[2]。本组18例失血性休克行输血补液扩容等抗休克治疗后均抢救成功。

2.1.2 合并腹膜后血肿。骨盆各骨质主要为松质骨,盆壁肌多,邻近又有许多动脉和静脉丛,血液供应丰富,因此,骨折后可引起广泛出血。巨大血肿可沿腹膜后疏松结缔组织间隙蔓延到肾区、膈下或肠系膜。患儿常有休克,应密切观察有无腹痛、腹胀及腹肌紧张等腹膜激惹的症状。为了与腹腔内出血鉴别,可进行腹腔诊断性穿刺,但穿刺不宜过深,以免进入腹膜后血肿内,误以为是腹腔内出血。对腹膜后出血,应密切观察意识、生命体征、尿量、皮肤颜色等,遵医嘱输血、输液。

2.1.3 合并颅脑损伤。颅脑损伤是最严重的合并伤,有些患儿在受伤当时或短时间内可出现重度脑疝,失去抢救的机会。因此,对怀疑有颅脑损伤的患儿,应注意向患儿家属详细采集病史,密切监测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护士在观察患儿意识状态时,不仅应了解有无意识障碍,还应观察意识障碍程度及变化。注意对比两侧瞳孔的性状,大小及对光反射,观察有无脑脊液漏、有无呕吐及呕吐物的性质,患儿有无剧烈头痛或烦躁不安等颅内压增高表现,必要时及时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排除或确定颅内情况。

2.1.4 合并尿道及膀胱损伤。对骨盆骨折的患儿应经常考虑到下尿路损伤的可能性,尿道损伤远较膀胱损伤为多见。当有双侧耻骨支骨折以及耻骨联合分离时,尿道损伤的发生率较高。患儿入院后应注意观察会阴部,如出现血尿、小便不能自解、尿潴留、导尿时尿管难以进入膀胱可怀疑膀胱或尿道损伤。待病情稳定后行膀胱造影或泛影葡胺低压尿道造影确诊[3]。尿道损伤可留置尿管,要保持引流管通畅,尿道口用0.2%碘伏消毒,每日2次,及时清理分泌物,以免逆行感染。嘱患儿勿屏气或使用腹压。本组行尿道会师术3例,尿道对端吻合术1例,膀胱造瘘术1例。

2.2 疼痛护理 在小儿护理的过程中,对于疼痛的护理尤为重要的。有研究表明,3~4岁儿童可讲述疼痛的程度、部位和性质[4],但是该患儿因存有惧怕心理,以致于跟其无法进行沟通,对其患处进行的任何护理,其都极其不配合,表现大声哭闹、用手推开护士并保护患处。在这种情况下,可指导患儿家属进行演绎技术(“与儿童玩耍”、“聆听音乐”、“观看愉快的事情”),以控制患儿的疼痛。有研究发现,放松技术和演绎技术是6~12岁住院儿童疼痛控制的最有效的方法[4]。

2.3 体位护理 小儿骨盆骨折常用皮肤牵引、骨盆悬吊牵引进行骨折复位,要注意观察患者的体位、牵引重量、肢体外展角度,发现异常及时纠正,防止骨盆倾斜,造成下肢内收畸形。牵引治疗期间,要求躯干要放直,骨盆要摆正,双下肢外展中立位,避免内收。骨盆骨折的患儿常采用平卧位、侧卧15°、侧卧30°这3种不同卧位交替更换体位,而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因骨盆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患儿需要绝对卧床休息,易出现压疮,应根据损伤及骨折部位,采取恰当的预防压疮的有效措施[5]。注意更换体位时,一手放于肩上,另一手放于臀部,手指稍分开托于臀部,用力一致均匀使臀部离床15°即可垫上垫枕。不稳定的骨盆骨折应制动,以免骨折端再擦伤血管、神经,加重或造成继发损伤。因此在更换体位时力求轻而稳,侧卧位垫枕的斜坡应平整,可增加患儿的舒适度。以平卧与侧卧位15°相互更换卧位较为理想。

2.4 康复护理 患儿长期卧床易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和下肢深静脉栓[6]。因此,对稳定型骨折者,早期严禁坐立,可在床上做上肢伸展运动、下肢肌肉收缩以及足踝活动。伤后1周可半卧及坐位练习,并做髋关节、膝关节的伸屈运动。如全身情况尚好,可逐渐加大活动量,下床站立并缓慢行走。伤后3~4周,不限制活动,练习正常行走及下蹲。对不稳定型骨折,卧硬板床休息,并进行上肢活动,伤后2周开始练习半卧位,严禁坐立。

2.5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骨盆骨折长期卧床的患儿,应鼓励其做深呼吸、帮助排痰,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注意皮肤清洁,床单要平整、干燥,患儿皮肤娇嫩,因此应用便器时动作要轻,防止擦伤尾骶部及臀部皮肤,骨盆悬吊牵引者在骨盆两侧的兜带内置衬垫,以预防压疮;鼓励患者多饮水,预防泌尿系感染;宜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高铁、粗纤维及果胶成分丰富的易消化食物,经常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必要时服用缓泻剂,利于排便。术前日必须排除肠道内淤积的大便,以利手术操作,减轻术后腹胀。

3 体会

儿童骨骼的弹性较成人大,对内脏不能作严格保护,且儿童内脏的纤维被膜和基质不成熟,易合并腹腔内脏器或泌尿生殖系损伤,与骨盆骨折的严重程度不一致;配合诊断性导尿,腹腔穿刺,直肠指检等检查,可早期诊断合并脏器的损伤。骨盆为松质骨,血供丰富,骨折时会严重出血,而儿童对失血的耐受性较差,易发生失血性休克。骨盆骨折的全身并发损伤以颅脑损伤最为常见,对于合并脏器损伤和骨盆骨折局部引起的并发症治疗,有时候比骨盆骨折更重要,如颅脑损伤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患儿快速死亡。因此,检查骨盆骨折患儿,如果反应迟钝或者无哭吵等,需要及时颅脑CT检查,护士需密切监测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总之,骨盆骨折是儿童骨折中风险最大,最易威胁儿童生命的一类严重损伤,需要及时诊断治疗,但护理尤为重要,通过耐心全面的对症护理措施,如急救护理、心理护理、合并伤的观察和护理、康复护理、体位护理及给予患者出院指导等,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病死率与伤残率,使患儿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早日康复。

[1]刘瑞华,王 青.开放性骨盆骨折合并伤及休克的抢救与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68

[2]郑 强,潘志军,黄宗坚.不稳定性儿童骨盆骨折的内固定治疗[J].中华小儿外科科杂志,2005,26(2):93

[3]ChiaJP,HollandAJ,LittleD,etal.Pelvicfractures and associated injuriesin children[J].JTrauma,2004,56(1):83

[4]郑显兰.儿童疼痛的护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8,8(5)∶25

[5]刘志容,莫丽君.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B):41

[6]李爱夏,李爱英,项娟萍.循征护理在骨盆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8):703

猜你喜欢

骨盆稳定型休克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你的翘臀!可能是假的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