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陈云官德思想及启示

2012-04-07张永远

关键词:官德陈云执政党

张永远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而官德既是执政党党风的核心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也是人民群众对执政党评价的直接和现实依据。因此,执政党只有切实加强官德建设,努力提高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才能有效应对“四个考验”和化解“四个危险”。陈云作为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党员干部道德即官德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有关官德思想对于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陈云官德思想的内容

陈云官德思想是在他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期间逐渐形成并在此后的工作中继续发展的一个较完备的思想体系,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丰富的内涵。纵观陈云官德思想,可以把它归纳为以下四点。

(1)忠诚。忠诚是官德思想的首要要求,是为官者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陈云认为,官员要“忠实于无产阶级事业,忠实于党”,而“忠实,讲得具体一点,就是革命利益高于一切,有为党慷慨牺牲个人一切的决心”[1]212。陈云认为,忠诚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忠实于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共产主义理想。理想产生于人的需要。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人们任何活动的目的都是满足需要,“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2]329。而需要的满足首先要通过理想这个中介,理想推动人们奋斗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此,理想是人心灵世界的核心,是人奋斗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尤其是共产党官员成就事业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因此,作为共产党的官员首先要忠实于共产主义的理想,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失去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忠诚信仰。各级官员都要有坚定的理想,绝对忠实于党的事业的决心,“他们即使暂时与上级党失去联系时,仍能毫不动摇地执行党的路线”[1]33。

第二,遵守党的纪律、服从党的安排,这是忠诚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党的纪律是所有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党的路线得到执行的重要保证。任何党员都必须遵守党的纪律,党的官员更应该带头遵守党的纪律,成为普通党员的楷模。遵守党的纪律就必须把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能仅仅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不论这种个人利益以何种冠冕堂皇的借口出现。遵守党的纪律就必须服从党的安排,把党的工作需要放在首位。官员“不能只讲干部政策‘量才使用’的一个原则,而不讲干部政策的另一个原则,而且是主要的原则,这就是党的工作需要原则。那种只看重个人,不顾及党的利益的观点,是错误的、片面的,实际上是不了解干部政策”[1]124-125。党员干部有自己的权利,但在工作上“只有说明自己意见的权利,只有在党的决定以后无条件地执行决议的义务。除此之外,绝不能增加一点权利,也决不能附加一个条件,否则就违犯了党的纪律”[1]125。

第三,忠诚是实实在在的忠诚,而不是虚假的忠诚,也不是“作秀”,是扎根于思想、体现于行动上的忠诚。共产党内“不允许有对党言行不一致的党员”,更不允许有对党和人民言行不一致的官员。官员是否忠诚,一定不要被一时的现象所迷惑。“闹派性的骨干分子,打砸抢的分子,一个也不能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3]301对于非党官员,陈云认为,这些官员的忠诚在于他们忠实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挥自己的才能,成为工作的模范。

(2)为民。“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4]857。全心全意为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宗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追求。作为中国共产党先进分子的官员,更应该体现为民的政治要求和道德要求。陈云认为,为民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了解人民利益,满足人民要求。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怎样“为了人民”呢?陈云认为,就是要从维护群众的利益出发,要真正了解群众的迫切要求。官员“要经常注意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经常了解群众的情绪,群众的呼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1]158。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改革就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革命的目的是为了劳动者人人有吃有穿,而且要吃得较好,穿得较好”[1]383-384。因此,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是为民的体现之一。

第二,为人民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与困难,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又一具体体现。群众对执政党的具体认识不是来源于党的口头宣传,而是来源于党对他们所面临实际问题的真正解决,看是不是真正“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党的策略和政策需要每个党员去履行,但党的官员在此所担负的责任极为重大。官员更有能力和责任去“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扎扎实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就是为人民服务,不解决实际问题谈为人民服务,则是空话一句”[5]128。群众的切身利益、具体利益就是群众柴米油盐、吃穿住用等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小事,所以陈云指出:“吃、穿、用”和“油、盐、柴、米”是“人民的大事”,是官员必须天天关心的“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3]33-34

(3)宽容。陈云认为,官员要具有宽容的精神,只有具有宽容的精神才能把革命事业干成功,把建设事业搞好。官员“要气量大”,只有气量大才能干大事,革命才能成功。“何以孙中山先生能够得到成功呢?原因之一就是他气量大,什么红枪会、哥老会、三教九流的人他都要,不论党派成分,各种人都要,所以能做大事。” “我们要有大的气量,善用各种人才。单枪匹马,革命到底是干不成功的。”[1]113陈云所说的“气量大”就是指官员要具有宽容精神,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年代抑或是在改革开放年代,宽容都应是官德的组成部分之一。陈云认为宽容至少要具有以下两点内容:

第一,能够容纳不同意见。马克思主义认为,对事物的认识总有正反两方面。不同的意见并非仅是反对,有时是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即使是反对意见也预示着我们对问题的考虑不够全面,对反对意见的容纳也可以使对问题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中国传统的“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就是要求人要有宽容的精神。陈云指出:“领导干部听话要特别注意听反面的话……养成耐心听取不同意见的良好习惯。”[3]188“能够听到不同声音,决不是坏事。”[3]361陈云认为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经常同别人交换意见,尤其是多倾听反面的意见,对正确解决问题、提高官员的能力和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能够容纳不同人才,尊重人才。人才资源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第一动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为我所用”的观念指导下正确地使用人才,在“求同存异”中发挥人才的作用。陈云指出:“统一战线的正确运用,首先就在于不惧怕、不拒绝任何投机分子参加到群众运动中来 (当着他们在与群众一起反对军阀的时候,或者还能号召群众的时候)。拒绝这些分子参加,常常使群众运动不能得到应有的开展,更谈不上争取党的领导权。”[1]94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识也要全面,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虽然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剥削的一面,但是还有能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的一面,要容得下民族资产阶级,利用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四)团结。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团结传统的政党,虽然在党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张国焘反党事件和林彪叛逃事件的事实,但团结是主流,是方向。陈云在工作中一直强调干部要团结,只有团结才能发挥集体力量,增强集体凝聚力,才能取得更大的胜利;否则就会在个人小圈子里打转转,可能成为蠢人、野蛮人。陈云在1940年指出,党内干部要团结,党的干部和非党干部也要团结。党内干部团结主要是新老干部要团结,在团结中互相学习,增进了解,推动党的整体力量进一步强大。

团结非党干部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陈云认为:“非党干部是党广泛联系群众的桥梁”[1]214,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能够使党的政策深入民心。“不团结非党干部,就不能团结全国人民,革命就不能胜利”[1]218。对非党干部的团结,在目前和将来都是对我们党的考验。陈云提出了九条办法[1]246-249以增强党与非党干部的团结。

二、陈云官德思想的现实意义

德行是官员的形象,是官员责任和能力的体现。陈云官德思想对当前我国反腐倡廉建设、践行科学发展观、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形成优良的官德官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陈云官德思想对优良党风政风官风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党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党风、政风和官风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党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政风和官风。有优良的党风,就会有优良的政风和官风。政风和官风也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政风和官风也影响着党风。优良的政风和官风也能促使党风优良。

官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执政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如果没有好的官风,执政党再好的政策、措施都不会得到贯彻执行,人民群众可能逐渐对执政党产生不满情绪,最终可能导致人民与执政党之间产生隔阂甚至对抗。而良好的官风能够使人民群众更加热爱和信任执政党。当前我国官员作风总体上是好的,特别是在应对重大挑战、完成重大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良好官风,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称赞。但一些官员作风不正的问题依然突出,这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对陈云官德思想的研究和学习有助于我国官员形成良好的官风,使人民群众能够从良好的官风中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形成良好的官民关系、和谐的社会关系。

(2)陈云官德思想对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推动作用。“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官员具有决定性作用,其中关键是看官员官德水平的高低。科学发展观再科学、再正确,也必须得到官员真心实意地执行、脚踏实地地努力,才能变成符合人民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发展观。

官德水平制约着官员在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的态度。官德水平高的官员会尽心尽力地去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而官德水平低的人则会阳奉阴违。官德水平高的官员会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要求,时时拷问自己是否在真正地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而官德水平低的官员会认为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外在的强制,没有也不会有动力去贯彻执行,导致科学发展观成为空谈。

(3)陈云官德思想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是为官者的价值观之一,即为官者认为怎样做和做什么是有价值的,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还是“搞文过饰非,玩花拳绣腿,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尊重规律办事,乱上项目、乱铺摊子,做表面文章,甚至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6]。当前我国有部分官员习惯于“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其实这是政绩观扭曲的反映。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有的在发展观念上存在重‘显绩’轻‘潜绩’、重当前轻长远、见物不见人、甚至制造虚假政绩等问题。”[7]3-6

正确的政绩观是切实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的政绩观,是“显绩”与“潜绩”的结合,是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结合。正确的政绩观需要有正确的道德观来指导,所以官德的好坏是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内在尺度,正确的政绩观只能在高尚官德的基础上才能形成。

三、陈云官德思想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选拔和任用干部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陈云官德思想对我国当前加强执政党建设,增强执政能力和加强领导干部官德修养,有效应对“四个考验”和克服“四个危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优良官德是执政党可持续执政的重要保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中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就是政党地位的变更,尤其是一批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丧失了执政地位。虽然他们失去执政地位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共同原因,就是在长期执政过程中,放松甚至是放弃了对官员官德的教育与培养。苏东巨变的原因之一就是执政党的官德丧失,从而导致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泛滥。在墨西哥长期执政的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由于一党独大,长期连续执政,致使党内官员官僚化越来越严重,官德丧失,以权谋私、行贿受贿等腐败现象盛行,最终导致其丧失执政地位。

执政党的优良官德是保证长期可持续执政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如果不加强官德建设,使官员一直保持优良的官德,也有失去执政地位的危险。我国历代领导集体一直强调官德的重要性。毛泽东在全国革命胜利前夕,号召保持党的优良作风,不要被“糖衣炮弹”所打倒;邓小平指出,要保持良好的官德,以免在党内出大问题;江泽民指出要用“三个代表”的理论武装官员的头脑,使其保持良好的官德;胡锦涛提出官员要牢记两个“务必”,践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良好的官德,巩固执政地位。因此,提高官德水平,保持优良官德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重要保证。

(二)优良官德是提高执政能力的保证

执政能力就是治理和建设国家的能力、本领。执政能力强调“治理”,这是与“统治”有着本质不同的一种公共管理模式。治理有四个特征: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8]141-143。治理是在民主平等协商交流的过程中,达到目标一致,从而调动一切社会力量来维护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排除政府权力单一垂直运行的一种社会控制模式。

“治理”模式和“统治”模式具有明显的区别。“治理”模式是“协商”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能够就管理目标达成一致,共同努力实现目标;而“统治”模式依靠“命令—服从”的管理方式,管理对象具有较少甚至没有与管理者进行抗衡的力量,管理者也不容许管理对象对管理行为的质疑和反抗。因此,管理对象就会在执行管理者命令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消解管理者的管理,使管理者的目标难以达到。在“统治”模式下,官德水平高的官员会考虑管理对象的利益,其执政能力就高,而官德水平低的官员则会强制执行管理活动,造成管理对象与管理者之间的对立。在“治理”模式下,所有官员均不能采取“命令—服从”的管理模式,因此,对所有官员官德的要求就更高。具有优良官德的官员,拥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即使在“统治”模式之下也会对民众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治理”模式之下则更是如此,其社会治理目标能够得到公众的积极回应,其社会治理手段得到公众的高度认同,从而提高执政能力,完成社会治理目标。

(三)优良官德能有效应对“四个考验”和克服“四个危险”

胡锦涛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除了人民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9],作为政治集团的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但是组成政治集团的党员却有其个人的自身利益。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0]187因此从本质上来说, “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都与人的利益有关,与官员如何看待和处理自身利益、人民利益以及不同群体之间利益的关系有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利益主体。在我国,虽然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利益上一定会存在不同的诉求,这些不同利益诉求必然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充分调动人们积极性的同时也产生了不良后果——贫富分化,从而导致社会分为不同的阶层。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同利益诉求必然会产生矛盾冲突,这是“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如果处理不好这些矛盾和冲突,“考验”和“危险”就会如影随形,时时处处存在并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持续执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而如果能够做到“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9],这些考验和危险就不会存在。

通过建立健全制度,可以使“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成为官员的行为准则。制度虽然具有全局性、稳定性、长远性,但制度也不是没有任何缺点。制度约束是外在于人本身的,人和制度之间必然会存在张力,存在人寻求摆脱制度约束的冲动,造成制度失灵,并且任何制度都不能做到万无一失,滴水不漏。那么道德作为从内部约束人思想和行为的规范,在制度无法起作用的地方无疑会约束行为者,促使其按照既有的规范行事。因此应对“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仅仅有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优良的官德。

陈云官德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加强官德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对陈云官德思想研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提高官员的执政能力和有效应对“四个考验”、克服“四个危险”具有重要意义。

[1] 陈云.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 陈云.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陈云.陈云文选: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王慧,康培,杨轲.“官油子”的十个特征 [J].人民论坛,2009(4):18-21.

[7] 胡锦涛.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EB/OL].(2009-01-01)[2012-04-12]http://www.gov.cn/ldhd/2009-01/01/content_1193782.htm.

[8] 夏季,王晓玲.论执政能力建设的伦理价值向度[J].求索,2007(6):141-143.

[9]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02).

[10]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官德陈云执政党
孟子的官德思想及当代启示
My plan for new term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大唐宰相狄仁杰的官德
全面从严治党需加强官德建设
《周易》中的官德修养思想探析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