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问题与对策*

2012-04-02许立玲丁小丽

当代教育科学 2012年11期
关键词:理论课德育理论

● 许立玲 丁小丽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问题与对策*

● 许立玲 丁小丽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德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是大学生政治导向课,是人格养成课。为更好发挥其在高校德育中的中坚作用,我们必须深入剖析当前存在问题,走出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切实发挥制度保障作用,加强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师资水平,重视科研建设和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德育;作用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德育中的作用,近年来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确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地位,强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的理念。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德育中的作用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诸多途径和方式中,思想政治课是主要途径和方式。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适应发展需要,国家对政治理论的教学和发展做出一系列调整和部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一级学科地位的确立,系统课程的开设,高质量的教材应用,高素质的师资的配备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实,不仅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强化了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毫不动摇地坚持并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来抓,通过协调思想政治课各门课程和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佳功效。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精神塑造课,是道德品质养成与实践课

青年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1]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系统的课程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尤其是大学一年级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职业观,爱情观和法制观,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具备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起到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政治修养、加强学生的能力修养、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提升学生的人格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更加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我们应深刻剖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求有效的解决措施。

二、影响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作用的因素

(一)思想认识上的偏颇与不重视

当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万能论”,认为它的开设能够解决大学生所面临的一切问题,包含从学习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困惑。另一种是“无用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理论宣传,是虚功夫,学与不学都一样。实际上这两种认识会导致同一个结果——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万能论”之所以导致不重视的原因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并不是万能的,该课程虽然能对大学生的人生发展进行指导,但并非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能解决一切具体问题。因此,在这种思想作祟下,当遇到具体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就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怀疑,最终走向反面,导致“无用论”和不重视的后果。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能力、素质有待提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导师,是心灵工程师,是高尚人格的塑造者。只有高尚的灵魂才能塑造高尚的灵魂,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但现在高校的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确实与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有的教师本身无远大理想,社会主义信仰不坚定,对所从事职业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有的理论学习不能与时俱进,理论水平低,与现实严重脱节;有的个人修养不高,缺少人格魅力,不能发挥“身正为范”的作用;有的对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意识不强,不能真正关爱学生……

(三)授课模式和方式缺乏科学性

现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形式多为大合堂授课,少则100人,多则300人,不能满足从学生实际出发,把一般要求与特殊要求结合起来,进行“常德”与“圣德”的层次性施教的要求[2],因而效果很难保证。甚至有些高校出现了在大礼堂授课现象,这种授课方式,学生只能是被动的听课,教师基本上满堂灌,教学效果根本无法保证。从教学模式看,虽然近年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进行了很多尝试性改革,但以教师为主导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还是占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学生参与性、主动性差,上课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三、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作用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关键环节和根本保证。邓小平曾经指出:“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课教学改革任务的主要依靠和根本保证,在于建设一支坚持党的路线、有马克思主义觉悟和理论修养、有比较丰富的社会科学文史知识和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热心于青少年思想理论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

近年来,宣传部、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意见,尤其是2008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素质做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明确提出实行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该意见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新任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具备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位,工作期间应兼职从事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二)大力开展学科研究,重视学科建设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存在着数量不足、队伍不稳、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缺乏、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研能力不强和没有独立的学科作为依托。200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置,不仅使我国高校一级学科体系更为合理和完善,而且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学科支撑。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学科平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推动教学领军人物、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带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课程的实效性,尤其要增强实践教学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下功夫研究教学方法,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表明,学校德育面对的问题和任务是整体性的,因而教育改革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实践方法也必须是整体性的[3],因此政治教师要从整体着眼,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利用好各方面资源,改革教学方法,使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真正进入青年学生的头脑。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利用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一切资源,通过义务劳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支援服务等实践项目,把实践课教学落到实处,使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深化理论的理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1]胡锦涛.迈向新世纪创造新业绩——在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N].光明日报,1998.6.19.

[2]陈志垠.高校德育系统的要素构成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6).

[3]詹万生.中小学德育的行动指南——《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解读[J].中国德育,2008,(8).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J11WA55)。

许立玲/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部长、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丁小丽/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管理学

(责任编辑:何 言)

猜你喜欢

理论课德育理论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